图书介绍
诗词曲联自学之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诗词曲联自学之友](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989817.jpg)
- 王琦编著 著
- 出版社: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 ISBN:962450167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诗词曲联自学之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1
第一章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上)1
一、诗歌的起源1
二、先秦1
三、两汉2
四、魏晋南北朝3
五、唐5
六、五代10
第二章 中国诗歌发展概述(下)17
七、两宋17
八、元28
九、明清30
十、近、现代33
第三章 诗韵和四声35
第一节 诗韵35
一、韵和押韵35
二、古韵和新韵 古韵 新韵35
第二节 四声45
一、汉语声调46
二、古代汉语四声46
三、现代汉语四声47
第四章 平仄 对仗49
第一节 平仄49
一、平仄与诗词格律49
二、怎样识别入声字49
三、平仄两读字50
四、平仄在格律诗中的运用51
第二节 对仗51
一、对仗是构成律诗的要素之一51
二、对仗的基本要求52
三、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53
四、对仗的形式54
五、对仗应注意的问题56
第五章 诗的格律58
第一节 古体诗与近体诗58
一、古体诗 四言诗 五古 六言诗 七古 杂言诗58
二、近体诗 绝句 律诗 排律 试帖诗 汉俳 打油诗59
第二节 古体诗的特点62
一、押韵62
二、平仄62
三、对仗63
第三节 近体诗的格律63
一、格律诗的节奏63
二、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平仄律 平仄谱 五绝 五律 七绝 七律 排律64
第六章 拗救 一三五不论及其他75
第一节 拗救75
一、什么是拗救75
二、拗救的形式 孤平拗救 特拗 当句救与对句救相结合76
第二节 关于一三五不论78
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78
二、“一三五不论”可能遇到的问题79
三、现代诗人遵守诗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79
第三节 其他82
一、变体诗 折腰体 偷春格 蜂腰格82
二、近体诗的专用词语84
第七章 词 词牌 词韵87
第一节 词的名称87
一、曲子词87
二、长短句87
三、诗余88
四、乐府88
五、南词88
第二节 词的分类89
一、根据词调字数多少分类89
二、根据词调音乐节拍和词调长短分类89
三、根据词的段数分类90
第三节 词牌91
一、词调92
二、词牌 词调的定名 同调异名和异调同名93
三、词谱95
第四节 词韵97
一、词的一般用韵方式97
二、词的特殊用韵方式100
三、词的韵书101
第八章 词的平仄 句式 对仗 领字及其他104
第一节 词的平仄104
一、词的一般平仄安排104
二、句间平仄相对或相粘105
三、词的四声的运用107
第二节 词的句式与平仄108
一、词的一般句式和平仄109
二、词的特殊句式 拗句 特种律 参差句 增字句111
第三节 词的对仗114
一、一般句式的对仗114
二、扇对和同字对116
第四节 领字句117
一、一字领117
二、二、三字领118
第五节 词的有关词语119
第九章 散曲123
第一节 曲的分类和曲调123
一、小令 么篇 重头 带过曲123
二、套曲125
三、宫调125
四、曲调125
第二节 曲与词的联系和区别126
第三节 曲的声韵128
一、曲韵和押韵129
二、声律 平分阴阳 上去分立130
第四节 曲的对仗132
一、合璧对132
二、鼎足对132
三、联璧对133
四、扇面对133
五、鸾凤和鸣对134
第十章 对联135
第一节 对联的由来和发展135
第二节 对联的基本要素137
一、字数相等138
二、句式相同138
三、平仄和谐138
四、语意相关141
第三节 对联的对仗141
一、言对141
二、事对142
三、顶针对142
四、回文对143
第四节 对联独特的用字形式143
一、嵌字 整嵌 竖嵌 横嵌 递嵌143
二、隐字145
三、复字145
四、拆字和合字146
五、析字和数字146
第五节 常见的几种对联147
一、春联147
二、行业专用联148
三、婚联148
四、寿联149
五、乔迁联149
六、挽联149
七、名胜联150
八、妙趣联151
九、格言联152
十、横批152
中编154
第十一章 诗词曲的习作154
第一节 声韵的运用154
第二节 诗的习作156
一、先学古风和绝句156
二、要以意为先157
三、注意层次结构158
四、调整平仄入律 换字 换位 倒装 续字 插字 拆分159
五、转学律诗160
第三节 词曲习作161
一、先学小令和中调161
二、熟读一些常用词曲162
三、新老声韵并存、以今声今韵为主162
第四节 写自己熟悉、有兴趣的事物163
一、以我写我 直抒胸臆164
二、化物为我 咏物寄意165
三、有物无我 寓情于景165
四、物我同在 情景交融166
第十二章 激情 观察 想象168
第一节 激情 灵感168
第二节 观察 体验171
第三节 想象175
一、想象是诗的翅膀 奇想 幻想 联想 设想175
二、想象的作用179
三、生活积累是想象的基础179
第十三章 立意 意境182
第一节 立意182
一、意是诗词的统帅和灵魂182
二、立意是写作目的之集中表现183
三、立意的要求 真 新 丰 深184
四、立意的形成189
第二节 意境190
一、什么是意境191
二、意与境要和谐统一191
三、意境要精心构思192
四、诗词意境的典型化 以少总多 以小见大 即物寓意 虚实相生193
第十四章 诗的章法196
第一节 律诗196
一、起 明起 暗起 突兀 问答197
二、承转 承转要有波澜 承转句式要有变化 避合掌 要避“雷同”199
三、结尾 以情结景 以景结情 问句或问答句结 用声音结203
第二节 绝句205
一、起和承206
二、转与合 顺接顺转 顺接反转 由景转情由情转景207
第十五章 词曲的章法212
第一节 词的章法212
一、开头 造势 造境 造思212
二、承转、过片 前景后情 前情后景 情景交融 前追昔、后抚今 前话今后忆昔 一总一分、直接过渡 有问有答、上下相接215
三、结尾 词意俱尽 意尽词不尽 词尽意不尽 词意俱不尽219
第二节 曲的章法221
一、曲的始、中、终221
二、曲的表现手法223
第三节 选调224
一、词的选调 根据唐宋人的记载 根据前人作品的概括分析 根据词调中的字句声韵 依据词调所属的宫调 选调参考224
二、曲的选调228
第十六章 诗词的语法特点229
第一节 语序229
一、字的倒装230
二、词语倒装230
三、句子倒装233
第二节 句式235
一、可以不分主语和谓语235
二、可以是单句的一部分236
三、可以是单句236
四、可以是复句236
第三节 成分的省略237
一、省虚词237
二、省实词238
三、省平行语238
四、省人名、地名、书名中的字238
五、跳跃239
第四节 互文239
第五节 词的活用240
一、名词作动词用240
二、名词作形容词用241
三、形容词作名词用241
四、形容词作动词用241
五、动词作形容词用242
第十七章 诗词的表现手法243
第一节 形象思维与诗词创作243
第二节 赋245
一、赋是写实245
二、赋法的几点要求245
第三节 比246
一、比喻246
二、比拟 拟人 拟物250
三、对比 横比 纵比252
第四节 兴253
一、兴者起也254
二、兴而比也255
第十八章 含蓄 夸张 白描 通感257
第一节 含蓄257
一、通篇命意含蓄258
二、虚实含蓄259
三、跳跃含蓄260
四、烘托含蓄260
五、宛曲含蓄261
六、结句含蓄262
第二节 夸张263
一、艺术夸张263
二、夸张的目的和作用264
三、夸张的要求 运用想象 抓准特点 有生活基础 夸张的手法不能滥用265
第三节 白描268
一、白描手法268
二、白描手法的应用268
三、白描手法应注意的问题 语言要简洁 特点要突出要有神韵270
第四节 通感270
第十九章 诗词用典275
第一节 用典的方式、方法275
一、用事275
二、用句 原句 套用276
三、用词279
四、明和暗281
五、正和反283
六、借和化284
第二节 用典的作用286
一、使诗词语言更概括、更精炼286
二、使诗词内容更含蓄充实286
三、使诗词语言更加形象具体287
四、使诗词更典雅、富有韵味288
第三节 用典应注意的问题289
一、要用得自然得当289
二、要精而勿滥289
三、要熟不要生289
第二十章 诗词语言的修改锤炼和学习291
第一节 诗词的语言要求291
一、诗词语言不等于生活语言292
二、要语意两工293
三、遣词造句要活294
四、要含蓄295
五、诗词曲的语言有所不同296
第二节 诗词语言的锤炼297
一、字斟句酌297
二、炼字 炼动词 炼虚词 炼形容词299
三、炼句 炼句就是锤炼句子 炼句应注意的问题 要意真情真 重视活的语汇源头 要以生活内容为依据302
第三节 诗不厌改304
一、作诗要能快能馒305
二、要反复修改305
三、要虚心求教、请人修改306
第四节 努力学习语言307
一、向群众学习308
二、向书本学习308
三、向实践学习309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311
下编313
附录313
附录一 《佩文诗韵》韵部313
附录二 《诗韵新编》314
附录三 《词韵简编》331
附录四 《中原音韵》344
附录五 《声律启蒙》360
附录六 常用词谱选录(60谱)376
附录七 常用曲谱选录(30谱)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