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基基础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基基础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985488.jpg)
- 张立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05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地基-基础(工程)-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基基础常用公式与数据速查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土方工程1
1.1 公式速查2
1.1.1 土的压缩系数的计算2
1.1.2 土的压缩模量的计算2
1.1.3 土的变形模量的计算2
1.1.4 土的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3
1.1.5 土的可松性计算3
1.1.6 土的压缩性计算3
1.1.7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4
1.1.8 边坡三角棱柱体积计算4
1.1.9 无黏性土坡稳定性的计算5
1.1.10 黏性土坡稳定性的计算6
1.1.11 挖方边坡高度的计算6
1.1.12 土方直立壁开挖高度计算7
1.1.13 基坑土方开挖最小深度计算8
1.1.14 土体滑坡推力的计算9
1.1.15 填土最大干密度的计算10
1.1.16 填土土料需补充水量的计算10
1.2 数据速查11
1.2.1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11
1.2.2 土的压缩性等级的划分12
1.2.3 用压缩模量划分压缩性等级12
1.2.4 地基土的变形模量E0值13
1.2.5 一般土的可松性系数参考数值13
1.2.6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14
1.2.7 土的最优含水量15
1.2.8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15
1.2.9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15
1.2.10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16
1.2.11 碎石土的分类16
1.2.12 碎石土的密实度17
1.2.13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17
1.2.14 砂土的分类17
1.2.15 砂土的密实度18
1.2.16 黏性土的分类18
1.2.17 黏性土的状态18
2 地基工程19
2.1 公式速查20
2.1.1 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场地冻结深度的计算20
2.1.2 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最小埋置深度的计算20
2.1.3 基础底面压力的计算20
2.1.4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21
2.1.5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22
2.1.6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22
2.1.7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23
2.1.8 地基最终变形量的计算23
2.1.9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的计算24
2.1.10 地基变形深度的计算25
2.1.11 地基土回弹变形量的计算25
2.1.12 地基土回弹再压缩变形量的计算25
2.1.13 圆弧滑动面法验算地基稳定性26
2.1.14 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底面外边缘线至坡顶的水平距离的计算26
2.1.15 基础抗浮稳定性的验算27
2.1.16 地基土的变形计算值27
2.1.17 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的计算27
2.1.18 滑坡推力的计算28
2.1.19 重力式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28
2.1.20 挡土墙抗滑移稳定性的验算32
2.1.21 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的验算33
2.1.22 岩石锚杆锚固段抗拔承载力的计算33
2.1.23 复合地基最终变形量的计算34
2.1.24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的计算34
2.1.25 复合土层压缩模量的计算34
2.1.26 等效均布地面荷载的计算34
2.2 数据速查35
2.2.1 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的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35
2.2.2 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36
2.2.3 土的冻胀性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36
2.2.4 环境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36
2.2.5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37
2.2.6 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38
2.2.7 不同类别土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38
2.2.8 承载力系数39
2.2.9 地基压力扩散角39
2.2.10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40
2.2.11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41
2.2.12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41
2.2.13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42
2.2.14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44
2.2.15 圆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中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47
2.2.16 圆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边点的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48
2.2.17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50
2.2.18 下卧基岩表面允许坡度值50
2.2.19 刚性下卧层对上覆土层的变形增大系数50
2.2.20 压实填土地基压实系数控制值51
2.2.21 压实填土的边坡坡度允许值51
2.2.22 岩溶发育程度51
2.2.23 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52
2.2.24 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52
2.2.25 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52
2.2.26 砂浆与岩石间的黏结强度特征值53
2.2.27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53
2.2.28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53
2.2.29 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53
2.2.30 地面荷载换算系数54
2.2.31 地基附加沉降量允许值54
3 基础工程55
3.1 公式速查56
3.1.1 无筋扩展基础高度的计算56
3.1.2 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纵向受力钢筋抗震锚固长度的计算56
3.1.3 柱下独立基础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57
3.1.4 柱与基础交接处截面受剪承载力的验算57
3.1.5 柱下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底板弯矩设计值的计算59
3.1.6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偏心距的计算60
3.1.7 平板式筏基柱下冲切验算60
3.1.8 平板式筏基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63
3.1.9 平板式筏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64
3.1.10 梁板式筏基底板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65
3.1.11 梁板式筏基双向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66
3.1.12 锚杆基础中单根锚杆所承受的拔力的计算66
3.2 数据速查67
3.2.1 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67
3.2.2 柱的插入深度67
3.2.3 基础的杯底厚度和杯壁厚度68
3.2.4 杯壁构造配筋68
3.2.5 高杯口基础的杯壁厚度68
3.2.6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69
3.2.7 地下室墙与主体结构墙之间的最大间距69
3.2.8 试桩、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69
4 桩基础工程71
4.1 公式速查72
4.1.1 柱、墙、核心筒群桩中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计算72
4.1.2 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计算72
4.1.3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73
4.1.4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73
4.1.5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4
4.1.6 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5
4.1.7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6
4.1.8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大直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6
4.1.9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6
4.1.10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7
4.1.11 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78
4.1.12 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78
4.1.1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79
4.1.14 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的计算80
4.1.15 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的计算80
4.1.16 承受拔力的桩基抗拔承载力的验算81
4.1.17 季节性冻土上轻型建筑短桩基础抗冻拔稳定性的验算82
4.1.18 膨胀土上轻型建筑短桩基础抗拔稳定性的验算82
4.1.19 用角点法计算桩基任一点最终沉降量83
4.1.20 矩形桩基中点沉降量计算84
4.1.21 桩基等效距径比的计算86
4.1.22 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处附加应力的计算86
4.1.23 单桩、单排桩、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86
4.1.24 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承台面积和桩数的计算89
4.1.25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中心点沉降量的计算89
4.1.26 桩身配筋率小于0.6 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90
4.1.27 桩身配筋率不小于0.6 5%的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92
4.1.28 群桩基础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92
4.1.29 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94
4.1.30 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拔桩正截面受拉承载力的计算95
4.1.31 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拔桩的裂缝控制计算95
4.1.32 桩的最大锤击压应力的计算95
4.1.33 柱下独立桩基承台正截面弯矩设计值的计算96
4.1.34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基承台受柱(墙)冲切承载力的计算97
4.1.35 位于柱(墙)冲切破坏锥体以外的基桩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99
4.1.36 柱下独立桩基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02
4.1.37 砌体墙下条形承台梁配有箍筋但未配弯起钢筋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05
4.1.38 砌体墙下承台梁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05
4.1.39 柱下条形承台梁配有箍筋但未配弯起钢筋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106
4.1.40 基桩引起的附加应力的计算106
4.2 数据速查108
4.2.1 承台效应系数108
4.2.2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109
4.2.3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109
4.2.4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10
4.2.5 干作业挖孔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111
4.2.6 大直径灌注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和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112
4.2.7 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112
4.2.8 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和端阻力增强系数113
4.2.9 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113
4.2.10 桩端硬持力层压力扩散角113
4.2.11 桩周土负摩阻力系数114
4.2.12 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114
4.2.13 扩底桩破坏表面周长114
4.2.14 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114
4.2.15 桩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115
4.2.16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表(sa/d=2)115
4.2.17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表(sa/d=3)117
4.2.18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表(sa/d=4)118
4.2.19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表(sa/d=5)120
4.2.20 桩基等效沉降系数计算参数表(sa/d=6)121
4.2.21 桩顶(身)最大弯矩系数和桩顶水平位移系数122
4.2.22 桩顶约束效应系数123
4.2.23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值123
4.2.24 承台底与地基土间的摩擦系数124
4.2.25 桩身压屈计算长度124
4.2.26 桩身稳定系数125
4.2.27 桩身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126
4.2.28 桩身最大锤击拉应力建议值126
4.2.29 考虑桩径影响,均布桩端阻力竖向应力影响系数126
4.2.30 考虑桩径影响,沿桩身均布侧阻力竖向应力影响系数139
4.2.31 考虑桩径影响,沿桩身线性增长侧阻力竖向应力影响系数151
5 基坑工程163
5.1 公式速查164
5.1.1 作用在挡土构件上的分布土反力的计算164
5.1.2 排桩的土反力计算宽度166
5.1.3 锚杆和内支撑对挡土结构的作用力的计算167
5.1.4 悬臂式结构嵌固稳定性的验算168
5.1.5 单层锚杆和单层支撑支挡式结构的嵌固稳定性的验算169
5.1.6 支挡式结构整体稳定性的验算169
5.1.7 支挡式结构坑底隆起稳定性的验算171
5.1.8 支挡式结构以最下层支点为轴心的圆弧滑动稳定性的验算172
5.1.9 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173
5.1.10 锚杆非锚固段长度的计算173
5.1.11 锚杆杆体受拉承载力的计算174
5.1.12 前、后排桩间土对桩侧的压力的计算174
5.1.13 双排桩抗倾覆稳定性的验算180
5.1.14 土钉墙整体滑动稳定性的验算181
5.1.15 基坑底面下有软土层的土钉墙隆起稳定性的验算182
5.1.16 单根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183
5.1.17 土钉杆体的受拉承载力的计算184
5.1.18 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滑移稳定性的验算184
5.1.19 重力式水泥土墙的倾覆稳定性的验算185
5.1.20 重力式水泥土墙的整体滑动稳定性的验算185
5.1.21 重力式水泥土墙墙体正截面应力的计算186
5.1.22 重力式水泥土墙每个格栅内的土体面积的计算187
5.1.23 落底式帷幕进入下卧隔水层深度的计算188
5.1.24 基坑地下水位降深的计算188
5.1.25 降水井单井设计流量的计算192
5.1.26 降水井单井出水能力的计算195
5.1.27 降水引起的地层压缩变形量的计算195
5.2 数据速查196
5.2.1 锚杆的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196
5.2.2 锚杆的抗拔承载力检测值197
5.2.3 土钉的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197
5.2.4 喷射井点的出水能力198
6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199
6.1 公式速查200
6.1.1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200
6.1.2 地基抗震承载力计算200
6.1.3 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验算200
6.1.4 不考虑液化影响的判别201
6.1.5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201
6.1.6 液化指数的计算201
6.1.7 震陷性软土的判别202
6.1.8 打桩后的标准贯入锤击数的计算202
6.2 数据速查202
6.2.1 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202
6.2.2 土的类别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203
6.2.3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203
6.2.4 发震断裂的最小避让距离203
6.2.5 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幅度204
6.2.6 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204
6.2.7 液化土特征深度204
6.2.8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204
6.2.9 液化等级与液化指数的对应关系205
6.2.10 液化等级和对建筑物的相应危害程度205
6.2.11 地基抗液化措施205
6.2.12 基础底面以下非软土层厚度205
6.2.13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206
6.2.14 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206
主要参考文献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