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972507.jpg)
- 张国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98312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7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晋绥革命根据地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晋绥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背景与基础1
第一节 晋绥地区的地理概况和抗日战争爆发前的革命斗争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8
第三节 八路军主力开赴山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7
第二章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25
第一节 八路军第一二○师开赴晋西北,创建抗日根据地25
一、八路军第一二○师转战晋西北25
二、第一二○师地方工作团分赴晋西北各县开展群众工作33
三、共产党、八路军在晋西北与国民党军团结抗战36
第二节 中共晋西北组织的建设工作39
第三节 “战动总会”和“牺盟会”在晋西北的抗日活动43
一、“战动总会”活跃在晋西北43
二、“牺盟会”在晋西北的抗日活动58
第四节 晋西北新军在斗争中发展壮大65
一、暂一师的发展演变及抗日武装斗争65
二、工卫旅的组建、发展及抗日武装斗争70
三、决死第四纵队的历史发展及抗日武装斗争74
第五节 晋西北军民开创抗战新局面77
一、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猛烈扩大抗日根据地77
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面加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80
三、八路军第一二○师主力开赴冀中,晋西北军民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89
第三章 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94
第一节 八路军总部一部和第一一五师主力开赴晋西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94
一、八路军总部一部开赴晋西南,创建抗日根据地94
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转战晋西南97
第二节 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山西省委在晋西南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工作104
一、晋西南地区中共组织的建设104
二、晋西南地区抗日政权的建设和群众工作的开展112
三、晋西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122
第三节 晋西南地区的新军建设127
一、决死第二纵队的创建与发展127
二、政治保卫队的创建与发展131
第四章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139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的绥蒙形势及抗日救国斗争139
一、绥蒙地区的沦陷139
二、绥蒙抗日救国斗争的新发展141
三、蒙汉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兴起144
第二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147
一、中共中央对绥蒙抗战的战略决策147
二、八路军支队挺进大青山149
三、打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局面154
第三节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162
一、中共在绥蒙敌占区的工作方针162
二、绥蒙党组织和政权的建立与发展169
三、大青山骑兵支队的建立及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174
第五章 反顽斗争的胜利与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180
第一节 “晋西事变”与晋绥地区反顽斗争的胜利180
一、晋西地区形势的逆转180
二、中共中央关于山西反逆流、反投降斗争的部署185
三、“晋西事变”的发生与晋西南区的反顽战斗189
四、晋西北区军民的反顽斗争193
五、“晋西事变”的和平解决198
六、大青山区反顽斗争的胜利202
第二节 晋西北和大青山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204
一、晋西北党、政、军、民领导机构的重新建立与健全204
二、大青山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209
第三节 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而战斗211
一、1940年春夏的反“扫荡”作战211
二、晋西北军民参加百团大战215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219
一、“四大动员”与西北农民银行的成立219
二、生产事业的发展223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26
四、晋西北的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建设227
第五节 中共晋西南组织转入秘密活动228
第六章 坚持和巩固根据地的严酷斗争235
第一节 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和根据地军民的对敌斗争235
一、日军的疯狂“扫荡”、“蚕食”和晋西北军民的对敌斗争235
二、田家会大捷243
三、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245
四、晋绥边区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的发展250
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257
第二节 贯彻“三三制”原则,促进民主政治建设259
一、村选运动的普遍开展259
二、晋西北临时参议会的召开263
三、绥察行署的成立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政权的坚持267
第三节 深入进行减租减息,调动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积极性271
第四节 发展生产事业,进行精兵简政和整风运动283
一、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对于生产运动的部署283
二、军民开展生产运动285
三、以部队为主的精简工作的初步开展289
四、进一步实行精兵简政290
五、开展整风运动294
第五节 根据地军民在“挤敌人”斗争中战胜严重困难298
一、中共晋绥分局和晋绥军区部署“挤敌人”斗争298
二、“挤敌人”斗争以第八分区为重点全面展开302
三、粉碎日军1943年秋季大“扫荡”307
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对敌斗争311
第六节 晋西南地区的隐蔽斗争315
一、中共沿黄河工委和中共晋西南工委的成立315
二、晋西南地下党组织的恢复与整顿319
三、晋西南地下党组织争取和瓦解敌伪军工作的开展324
四、晋西南地区群众工作的开展327
五、建立地下交通线330
六、晋西南地区的武装斗争333
七、洪(洞)赵(城)支队的抗日活动335
第七章 发展敌退我进局面,根据地军民由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41
第一节 继续“挤敌人”,扩大根据地341
一、中共晋绥分局提出继续“挤敌人”,扩大根据地的任务341
二、六分区围困蒲阁寨及其经验的推广342
三、防奸自卫,打击汉奸特务的破坏活动346
第二节 劳武结合运动的开展347
一、张初元首创劳武结合347
二、劳武结合经验在全边区的推广348
第三节 晋绥边区党内交通联络工作352
第四节 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359
一、经济事业的发展359
二、军工生产的发展367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69
第五节 从局部反攻到全面反攻373
一、晋绥边区对日军的攻势作战373
二、大练兵运动380
三、展开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82
第八章 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90
第一节 奋起自卫反击,全力保卫抗战胜利果实390
一、内战危机不断加深,中共晋绥分局保卫解放区的措施与部署390
二、发起绥远战役,打击傅作义集团东犯400
三、“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的解散和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407
第二节 为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内战而斗争412
一、停战协定、政协决议的达成与民主选举、精简整编运动的开展412
二、阎锡山、傅作义践踏停战协定和停战谈判中的严重斗争421
三、解放区军民的反内战斗争和反“蚕食”、反抢粮的自卫行动429
第三节 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准备应付全面内战436
一、解放区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发动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436
二、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和生产、练兵运动的掀起442
第九章 全面内战爆发后,晋绥解放区军民夺取自卫战争的胜利462
第一节 晋绥解放区军民坚决战斗,保卫解放区462
一、全面内战爆发时的晋绥解放区462
二、晋北战役取得胜利,晋绥、晋察冀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465
三、扩大战果,举行大同、集宁战役470
第二节 积极发展吕梁山区,支援和保卫陕甘宁解放区474
一、发展吕梁区和保卫延安的部署474
二、举行吕梁战役,解除陕甘宁东境威胁477
三、发起汾孝战役,乘势扩大解放区480
四、全力支援陕甘宁,粉碎国民党军对延安发动的重点进攻485
第三节 晋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运动489
一、“五四指示”的贯彻及其成就489
二、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与“左”倾错误的发生495
三、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与“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502
四、“左”倾错误的纠正与土地改革任务的胜利完成507
五、对晋绥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评价514
六、结合土地改革的整党运动520
第十章 解放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529
第一节 经济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529
一、农业生产的挫伤与复苏529
二、工业建设从困境中崛起536
三、商业贸易出现新的繁荣局面548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事业的新成就552
一、文化事业的深入拓展552
二、教育事业的恢复发展561
第十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晋绥的历史性胜利573
第一节 外线战略反攻的发动和内线对敌斗争的配合573
一、晋绥野战军主力相继西调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区的反攻作战573
二、晋绥解放区人民对西北战场的支援581
三、地方兵团和群众武装的内线作战及边沿区、敌占区游击战争的有力开展588
第二节 四大战役的胜利和晋南、晋中、绥蒙广大地区的解放602
一、参加运城战役602
二、配合临汾战役606
三、决胜晋中战役610
四、协同察绥战役618
第三节 积极巩固新区,大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624
一、晋南新区肃匪反特斗争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624
二、绥蒙新区社会改革工作的进行631
三、调集大量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解放战争635
第四节 肃清山西残敌,和平解放绥远638
一、攻克太原,解放大同,三晋大地回到人民手中638
二、“绥远方式”的成功实施与绥远全境的和平解放648
三、晋绥革命根据地历史使命胜利结束654
附录:晋绥革命根据地行政区划沿革概述656
后记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