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生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969185.jpg)
- 蔡庆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100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植物生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生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1
2植物生理学的理论与试验基础2
3植物生理学发展与生物科学发展史3
4植物生理学展望7
第1章 植物水分生理9
1.1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9
1.1.1水的理化性质9
1.1.2植物的含水量10
1.1.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0
1.1.4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1
1.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1
1.2.1植物细胞的水势12
1.2.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14
1.2.3细胞间的水分移动15
1.2.4水分跨膜运输与水孔蛋白15
1.3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7
1.3.1根系吸水的部位17
1.3.2根系吸水的途径17
1.3.3根系吸水的机制18
1.3.4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19
1.4植物的蒸腾作用21
1.4.1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途径21
1.4.2气孔蒸腾与气孔运动22
1.5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28
1.5.1水分运输的途径28
1.5.2水分运输的速度28
1.5.3水分沿导管上升的机制29
1.6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29
1.6.1作物的需水规律29
1.6.2合理灌溉的指标30
1.6.3合理灌溉的方法31
复习题33
第2章 植物的矿质和氮素营养34
2.1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34
2.1.1植物体内的元素34
2.1.2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及其研究方法35
2.1.3必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和缺素症39
2.1.4植物的有益元素及金属超富集现象43
2.1.5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螯合44
2.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45
2.2.1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45
2.2.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51
2.2.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环境因素52
2.2.4植物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53
2.2.5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再利用54
2.3植物氮、磷、硫素的同化54
2.3.1植物氮素同化54
2.3.2植物硫素同化56
2.3.3植物磷素同化57
2.4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57
2.4.1植物需肥特点57
2.4.2合理施肥的指标58
复习题60
第3章 光合作用61
3.1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61
3.2叶绿体与光合色素62
3.2.1叶绿体62
3.2.2光合色素64
3.3光反应71
3.3.1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的基本概念71
3.3.2光合电子传递和质子跨膜转运72
3.3.3光合磷酸化76
3.3.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78
3.4光合碳同化和光呼吸80
3.4.1光合碳同化80
3.4.2光呼吸89
3.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91
3.5.1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91
3.5.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92
3.6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96
3.6.1光能利用率96
3.6.2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97
3.7光合生理在相关学科研究中的应用98
3.7.1光合生理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98
3.7.2光合生理在设施栽培中的应用99
3.7.3光合生理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99
复习题100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101
4.1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101
4.1.1呼吸作用的概念101
4.1.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02
4.2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102
4.3植物呼吸代谢途径103
4.3.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103
4.3.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104
4.3.3植物呼吸链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107
4.4植物呼吸代谢能量的贮存和利用111
4.4.1呼吸代谢能量的贮存111
4.4.2呼吸代谢能量的利用111
4.5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112
4.5.1糖酵解的调节112
4.5.2三羧酸循环的调节113
4.5.3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113
4.5.4腺苷酸能荷的调节113
4.5.5植物呼吸代谢与光合作用的关系114
4.6植物呼吸作用的指标、影响因素及应用114
4.6.1呼吸速率的指标114
4.6.2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15
4.6.3呼吸作用的实践应用118
复习题119
第5章 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120
5.1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120
5.1.1同化物运输的研究方法121
5.1.2同化物运输的途径124
5.1.3同化物的运输方向130
5.1.4同化物的运输速率130
5.1.5同化物运输的物质形式131
5.1.6韧皮蛋白131
5.2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装载和卸出132
5.2.1韧皮部装载133
5.2.2韧皮部卸出135
5.3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的机制137
5.3.1压力流动学说137
5.3.2细胞质泵动学说140
5.3.3收缩蛋白学说140
5.4植物体内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141
5.4.1同化物的配置141
5.4.2同化物的分配141
5.4.3源库关系及其对同化物分配的影响143
复习题144
第6章 植物激素生理与信号转导145
6.1生长素类146
6.1.1生长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146
6.1.2生长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148
6.1.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53
6.1.4生长素的信号转导途径及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机理153
6.2赤霉素类157
6.2.1赤霉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157
6.2.2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159
6.2.3赤霉素的生理作用159
6.2.4赤霉素的作用机理与信号转导162
6.3细胞分裂素类166
6.3.1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166
6.3.2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167
6.3.3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168
6.3.4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和作用机理170
6.4脱落酸171
6.4.1脱落酸的发现和化学结构171
6.4.2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172
6.4.3脱落酸的生理作用173
6.4.4脱落酸的作用机理174
6.5乙烯177
6.5.1乙烯的发现177
6.5.2乙烯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177
6.5.3乙烯的生理作用179
6.5.4乙烯的作用机理181
6.6其他生长调节物质183
6.6.1油菜素甾醇类183
6.6.2茉莉酸类184
6.6.3水杨酸类185
6.6.4多胺类186
6.6.5独角金内酯类186
6.7植物激素的相互关系187
6.7.1植物激素合成代谢的相互关系187
6.7.2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189
6.8植物激素的测定方法189
6.8.1生物测试法189
6.8.2免疫学方法190
6.8.3物理化学方法190
6.9植物生长调节剂190
6.9.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191
6.9.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193
复习题194
第7章 植物生长生理196
7.1生长与分化196
7.1.1植物细胞生长的规律196
7.1.2 植物细胞分化的基本规律198
7.1.3植物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202
7.1.4种子萌发203
7.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208
7.2.1植物生长曲线与生长大周期208
7.2.2植物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其应用209
7.2.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210
7.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12
7.3.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相关性212
7.3.2主茎(顶芽)与侧枝(侧芽)的生长相关性212
7.3.3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生长相关性214
7.4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与生物因子215
7.4.1环境因子215
7.4.2生物因子216
7.5植物生长的调控217
7.5.1基因调控217
7.5.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218
7.5.3环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219
7.6光形态建成220
7.6.1光敏色素的发现与分布220
7.6.2光敏色素的基本性质221
7.6.3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223
7.6.4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224
7.6.5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及形态建成226
7.6.6其他光受体227
7.7植物的运动228
7.7.1向性运动228
7.7.2感性运动235
复习题236
第8章 植物生殖生理238
8.1幼年期239
8.1.1幼年期的基本定义及其特征239
8.1.2提早成熟240
8.2春化作用241
8.2.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植物春化类型241
8.2.2植物感受春化低温的部位242
8.2.3植物感受春化低温的时期242
8.2.4春化效应的传递242
8.2.5春化作用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243
8.2.6春化作用的生理与分子机制243
8.3光周期现象245
8.3.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245
8.3.2光周期诱导及感受部位247
8.3.3光敏色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249
8.3.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250
8.3.5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252
8.4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理论的应用254
8.4.1植物引种254
8.4.2作物育种255
8.4.3花期调控255
8.5花器官的形成255
8.5.1花器官形成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255
8.5.2花芽分化的调控256
8.5.3植物性别表现类型257
8.5.4花器发育的ABC模型及其基因调控260
8.5.5花器官形成的环境调控260
8.6植物受精生理262
8.6.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262
8.6.2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264
8.6.3花粉管的伸长265
8.6.4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266
8.6.5无融合生殖267
复习题268
第9章 植物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269
9.1种子的休眠和萌发269
9.1.1种子休眠的原因269
9.1.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270
9.1.3种子休眠的解除和延长270
9.2芽的休眠和萌发271
9.2.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271
9.2.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272
9.2.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272
9.3种子的发育与成熟生理273
9.3.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273
9.3.2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275
9.3.3影响种子成熟和成分的外界因素277
9.4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278
9.4.1果实的生长与调节278
9.4.2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279
9.4.3果实成熟的机制281
9.4.4果实成熟的调控283
9.4.5果实采后贮藏保鲜284
9.5植物的衰老和脱落生理285
9.5.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285
9.5.2植物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288
9.5.3植物衰老的机制288
9.5.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293
9.5.5植物衰老的调控294
9.6器官脱落生理295
9.6.1植物器官脱落及机制295
9.6.2环境条件对脱落的影响297
9.6.3植物器官脱落的调控及应用297
复习题298
第10章 植物逆境生理299
10.1植物逆境生理通论299
10.1.1逆境与胁迫的概念299
10.1.2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300
10.1.3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及其机理301
10.1.4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一般途径305
10.1.5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305
10.2植物的干旱胁迫生理306
10.2.1干旱的类型306
10.2.2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307
10.2.3干旱伤害植物的机理307
10.2.4植物抗旱的机理309
10.2.5植物抗旱的分子机制及信号转导309
10.2.6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311
10.3植物的湿涝胁迫生理311
10.3.1湿害和涝害311
10.3.2涝害对植物的影响312
10.3.3植物对涝害的适应机理312
10.4植物的低温胁迫生理313
10.4.1植物的冷胁迫生理313
10.4.2植物的冻胁迫生理316
10.5植物的热胁迫生理320
10.5.1热害对植物的影响320
10.5.2植物的耐热机理322
10.5.3防止和减轻植物热害的途径323
10.6植物的盐胁迫生理323
10.6.1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324
10.6.2植物抗盐的方式及其生理机制325
10.6.3植物抗盐的分子机制及信号转导327
10.6.4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329
10.7植物与环境污染330
10.7.1环境污染的含义及种类330
10.7.2不同环境污染对植物的危害330
10.7.3植物在环保中的作用336
10.8植物逆境生理在相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37
复习题338
参考文献339
附录344
附录1 植物生理学主要相关网站344
附录2 中英文名词对照与检索(按照音序排列)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