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做新课改的守望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做新课改的守望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966068.jpg)
- 李丽,康晶编著 著
- 出版社: 阿图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ISBN:978753740951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4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中小学-师资培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做新课改的守望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解读教师专业成长2
第一章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2
第一节 现代社会使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凸显2
一、教育改革及其实践的不断深化2
二、教育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入发展3
三、心理学的发展及与教育的结合4
四、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素质新要求5
五、现代社会的变化6
第二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含义7
第二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10
第一节 国外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10
一、主体:从政府向教师的偏移11
二、内容:从知识向能力、态度的偏移12
三、模式:从“自上而下”式向“自下而上”、“横贯底部”式偏移13
四、评价机制:从评定教师向促进教师成长偏移14
第二节 中国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14
一、主体14
二、内容15
三、模式15
四、评价机制15
第二篇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挑战18
第三章 透视新课改18
第一节 新课改的来龙去脉18
一、新课改概述18
二、新课改的背景21
三、改了什么26
第二节 新课改引发的思维嬗变28
一、从传统教学模式走出的嬗变28
二、课程编制权逐渐下放的嬗变29
三、学习观的转变29
四、教学观的转变33
五、教材观的转变36
第三节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要求37
一、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转变37
二、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41
第四节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常见问题45
一、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高原现象”45
二、在职培训45
第四章 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探寻47
第一节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47
一、理论综述47
二、理论评析54
第二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探寻56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56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直接的表现在对于教育本身的影响57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着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57
第三篇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的探索60
第五章 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及评价机制60
第一节 阅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60
一、阅读的重要性60
二、中国教师阅读现状61
三、阅读内容的选择61
第二节 教学反思——挖掘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度63
一、反思型教师教育的思想渊源63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的意义63
三、反思的策略探讨65
第三节 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宽度70
一、校本培训的几个误区70
二、校本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作用72
三、校本培训模式、管理体系73
第四节 科研——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75
一、研究为什么有价值?75
二、教育科研的性质76
三、教育科研的定位76
四、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77
第五节 信息化——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支点80
一、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81
二、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82
第六节 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85
一、目标管理能力85
二、时间管理能力88
三、高效沟通能力89
四、情绪管理能力92
五、健康管理能力94
第七节 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机制101
一、阶段性评价机制102
二、多元主体评价机制102
三、个性标准评价机制103
四、目标导向激励机制103
第四篇 教师专业成长专题探索106
第六章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教师专业成长106
第一节 专业与职业的区别106
一、职业的定义与主要特征106
二、专业的定义和主要特征108
三、职业与专业的主要区别110
第二节 教师职业专业化111
一、专业化111
二、教师职业专业性与半专业性的讨论112
三、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要回顾115
四、中国教师职业性质的演变117
第七章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互动的123
第一节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123
一、教师专业成长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条件124
二、新课程将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128
第二节 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工作方式130
一、备课131
二、上课132
三、听课133
四、说课135
五、评课135
第三节 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能力135
一、教师要强化自身课程开发的责任感136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136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研究能力137
第四节 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能力137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能力137
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138
三、合作教学的能力138
四、综合评价的能力138
第五节 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自我反思能力139
第六节 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能力140
附录:从优秀教师成长中得到的启示143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143
二、顽强、自觉的学习144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145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146
五、和其他教师密切的联系147
六、对人生价值的追求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