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东运河史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东运河史 上
  • 邱志荣,陈鹏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5216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运河-历史-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浙东运河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概述1

一、浙东运河的历史演变和地位2

(一)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2

(二)汉唐时期格局基本形成5

(三)两宋时期为国家级主航道9

(四)明清时期为中国大运河的南端12

二、浙东运河的工程技术和特色17

(一)系统的航道水位控制工程18

(二)早期先进的木桩基础处理、木制设施应用22

(三)举世闻名的石堤、石桥营建工艺23

(四)卓越的航船制作能力26

三、浙东运河的文化风情和影响29

(一)文化学术承载之河29

(二)历史名人荟萃之地34

(三)风光名胜卓绝之乡37

四、浙东运河的现代整治、保护与开发42

(一)河道综合整治42

(二)清水与引水工程44

(三)新航运运河建设45

第一章 史前宁绍平原水环境变迁及越族发展48

第一节 海侵海退对宁绍平原的影响48

一、越民族的流散48

二、越族先民与大自然的抗争51

三、越族重返山麓地带51

第二节 古越文化遗址中的水运及其工具53

一、小黄山遗址54

二、跨湖桥文化遗址54

三、河姆渡文化遗址55

第二章 越地舜、禹传说57

第一节 舜的传说及影响57

一、百官与上虞57

二、舜江58

三、绍兴舜王庙59

四、上虞大舜庙59

第二节 大禹治水传说和大禹陵61

一、大禹到越61

二、相关地名63

三、大禹陵、庙67

四、影响与地位70

(一)祭禹中心70

(二)《会稽大禹庙碑》之评说72

第三章 越国时期的运河及航运75

第一节 宁绍平原水系76

一、钱塘江76

二、浦阳江78

三、曹娥江81

四、绍兴平原河网83

(一)会稽山“三十六源”之水83

(二)平原水网87

五、甬江89

第二节 越国小大城的建设92

一、无余旧都92

二、句践小大城92

三、城中水道94

第三节 山阴故水道的开凿95

第四节 山阴故水道的功能和地位97

一、沟通了纵横交错的越国水上交通网络97

(一)山阴城内河道98

(二)若耶溪河道98

(三)山会平原西部河道100

(四)山阴故水道过曹娥江再东到句章港的航道104

二、为越国强盛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105

(一)提供淡水资源105

(二)连通各生产、军事基地105

三、促进了对外通航与文化交流110

(一)对吴国交往110

(二)对楚国交往111

(三)对中原交往112

四、确保水战航道的顺达112

(一)齐越之战112

(二)檇李之战113

(三)夫椒之战113

(四)姑苏之战113

五、具有先进的航道、造船与排灌技术114

(一)内河与海上航运控制114

(二)造船业116

(三)排灌119

第四章 秦汉越地航运及鉴湖航线的形成和影响123

第一节 秦始皇巡越及秦至西汉航运123

一、秦始皇巡越123

二、西汉浙东航运128

三、造船与水战130

第二节 鉴湖兴建及对浙东航运的作用与影响131

一、鉴湖兴建之前的自然与社会环境131

二、马臻筑鉴湖与被冤杀133

(一)马臻到会稽面临的环境134

(二)马臻为何决断筑鉴湖134

(三)马臻和前任太守马棱之间的关系137

(四)对孔灵符《会稽记》的深入分析139

(五)梁家阴谋144

(六)推断与结论148

三、鉴湖工程的规模和效益151

(一)上蓄153

(二)中灌153

(三)下控157

(四)效益160

四、鉴湖工程技术的先进性161

(一)工程的完整性和规模161

(二)基础处理161

(三)控制计量162

(四)水闸结构163

五、鉴湖堙废163

六、鉴湖航运165

(一)主航线165

(二)对以外航线的连通166

(三)对浙东航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1

第五章 六朝浙东运河的疏凿和沟通175

第一节 西兴运河176

一、疏凿背景177

二、运河名称180

三、位置长度185

四、运河流向190

五、运河主创191

六、功能效益191

第二节 会稽郡城运河194

一、大越城运河194

二、东汉会稽郡城运河206

三、六朝会稽郡城运河214

第三节 鉴湖运河航道219

第四节 曹娥江以东航线222

第五节 六朝运河建筑物224

一、渡224

二、港口225

三、埭230

四、堰233

五、水门236

六、桥237

第六章 唐宋浙东运河的发展和全盛241

第一节 唐代浙东运河241

一、后海塘修筑242

二、越州城运河245

三、明州分设249

四、对外贸易之路250

五、文化交流之路251

六、浙东唐诗之路253

(一)诗路神游254

(二)形成原因257

(三)几点启示264

第二节 宋代浙东运河266

一、后海岸北移267

二、慈江、中大河航道整治270

三、鉴湖运河航道变迁270

四、浦阳江改道273

五、宋室南迁279

六、绍兴府城运河281

七、赵构运河行程283

第三节 唐宋运河建筑物283

一、港口284

二、塘287

三、堰288

四、闸295

五、水门299

六、桥301

第四节 航运与疏浚整治304

一、通航能力304

二、运河疏浚整治307

第七章 明清浙东运河与绍萧运河水系310

第一节 绍萧运河水系310

一、钱塘江江道北移311

二、浦阳江改道治理313

三、三江闸创建320

第二节 绍兴水城322

一、形成322

二、价值324

第三节 运河建筑物兴废325

第四节 明清运河水道336

一、运河流径336

二、张德中运河之行337

三、崔溥运河之行341

四、黄钺运河之行346

第八章 近代航运349

第一节 航道349

一、其时多难349

二、民间捐修354

第二节 航运业发展356

一、萧绍段356

(一)民营航运356

(二)过塘行及进出物资357

二、宁波段358

(一)民营航运358

(二)宁波港战时畸形繁荣360

第三节 船舶及制造技术361

一、不同类型的船只361

二、造船技术363

第四节 伟人运河行程364

一、孙中山宁绍之行365

(一)到绍兴365

(二)到宁波366

(三)殷切之望367

二、周恩来回故乡绍兴368

第五节 沿运、港口惨案369

一、新江桥断桥369

二、“景升”轮倾覆370

三、日军火烧渔船、残杀民众371

四、“新宁绍”轮炸沉371

五、“江亚”轮沉没371

第九章 现代整治372

第一节 航道整治373

一、绍兴段373

(一)逐年开展的航道整治373

(二)绍兴段沟通工程374

二、宁波段375

(一)姚江375

(二)甬江377

(三)三江六岸整治378

(四)镇海港区整治379

三、主要航道380

(一)杭甬运河甲线380

(二)杭甬运河乙线381

(三)虞甬运河383

第二节 航运建筑设施383

一、闸383

二、升船机387

三、港口码头390

四、宁波港393

第三节 运河保护与景观建设397

一、绍兴段397

(一)绍兴环城河397

(二)绍兴运河园399

(三)绍兴龙横江399

(四)绍兴古城水街的修整与保护401

(五)清水与引水工程403

二、宁波段405

(一)运河整治中的人文生态保护405

(二)三江百里文化长廊405

第四节 杭甬运河改造工程407

一、杭甬运河的开通407

二、新杭甬运河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407

三、各分段建设408

第五节 曹娥江大闸和浙东引水409

一、曹娥江大闸409

二、浙东引水工程410

附录 传承古越文脉 展示水乡风情——绍兴浙东运河整治的理念与实践411

第十章 浙东海上丝绸之路423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423

一、越国早期对外交往423

(一)越人航海能力423

(二)对台湾文化的影响424

(三)得天独厚的港口425

二、秦汉时期对外贸易往来425

(一)秦始皇遣方士渡海425

(二)句章港口426

(三)对外交流427

三、隋唐时期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迅速发展427

(一)越州、明州城市发展427

(二)唐代明州水利与浙东运河428

(三)鉴真东渡日本429

(四)日本遣唐使430

(五)对朝鲜、东南亚等的航线与商贸431

(六)五代吴越海运432

(七)发达的造船业433

四、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433

(一)鼎盛原因433

(二)港口和市舶司434

(三)宋代对外商贸与海运能力435

(四)宋代对日文化交流436

(五)元代庆元港地位437

五、明清海禁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438

(一)明代海禁与“勘合贸易”438

(二)明代海禁时的中日文化交流440

(三)清代海禁与“开海”441

(四)明清私商海运贸易443

六、宁波开埠与曲折艰难发展444

(一)外国人居留区的设立444

(二)浙海新关的开设444

(三)贸易和航运445

(四)码头和航道设施的建设446

七、绍兴沿海的主要贸易港口447

第二节 主要对外贸易产品447

一、陶瓷448

二、丝绸450

三、茶叶452

四、黄酒453

(一)绍兴黄酒起源453

(二)独特的黄酒水源453

(三)绍兴主要产酒地和品种455

第三节 外国人记浙东运河457

一、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中的浙东运河458

(一)由杭州经运河到天台山458

(二)自天台经运河回杭州459

(三)自杭州经运河至明州460

二、崔溥《漂海录》中记浙东运河461

(一)浙东沿运城市和水道的记载462

(二)明朝海禁记载466

(三)明代运河堤坝闸堰467

(四)江南沿运风情468

三、平托《远游记》记宁波双屿港469

四、李明《中国现势新志》中的宁波城471

五、林斯豪顿《东印度水路志》中的运河连接472

六、法国加略利《1838年的中国沿海行记》中的普陀山473

七、法国奥古斯都·奥斯曼《中国、交趾支那、印度和马来西亚游记》中的宁波港474

八、冈千仞《观光纪游》中的运河风情476

九、卫匡国《鞑靼战纪》中的绍兴古城479

第四节 历史地位、特色和教训480

一、数千年发展形成的优越地位480

(一)国内、国际转运枢纽港480

(二)四位一体的航运格局481

(三)多样性的经济文化交往482

二、人才杰出、思想卓越为其根本482

(一)地灵人杰482

(二)群贤毕至483

(三)文化特点485

三、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强大的国防保障486

(一)优越的海洋环境资源486

(二)历史教训486

(三)光明前程488

后记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