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哲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935567.jpg)
- (美)道格拉斯·胡萨克著;姜敏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601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90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721页
- 主题词:刑法-法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刑事责任论3
第一章 刑事责任是否需要行为要件?3
引言3
一、行为要件及道德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所谓的区别5
二、行为要件12
(一)行为要件的地位13
(二)满足行为要件的行为之本质17
三、行为要件的评价作用27
四、控制要件34
五、基于状态的刑事责任45
六、基于思想的刑事责任52
结语59
第二章 犯罪动机和刑事责任61
引言61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65
二、犯罪动机的相关性75
(一)作为与不作为76
(二)正当化事由和合理动机79
(三)宽恕事由的适用条件83
结语86
第三章 刑法语境下“目的不影响允许性”假定论的代价87
引言87
一、目的论92
二、目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98
三、目的和犯罪未遂103
四、刑法理论的成本112
结语119
第四章 故意转移120
一、故意转移的条件120
二、对纯粹主义论的批评125
三、故意转移废止主义解决路径128
四、故意转移范例引申的十二个非标准性案例133
五、法律拟制原理分析143
六、运气补偿论分析151
七、均衡量刑原则分析154
结语160
第五章 未完成形态犯罪的本质与正当性162
引言162
一、刑法的原则性限制163
二、总体进展:危害原则和权利保护168
三、未完成形态犯罪语境下法律自由论的缺陷173
四、未完成形态犯罪的本质181
五、两种未完成形态犯罪188
六、未完成形态犯罪的正当性191
(一)复合型未完成形态犯罪192
(二)简单型未完成形态犯罪198
七、应用:毒品犯罪204
第六章 严格责任、公正与罪刑均衡原则213
引言213
一、毒品杀人罪的严格责任214
二、形式和实质严格责任220
三、严格责任与罪刑均衡原则232
四、可能的改革方案242
第二篇 罪过程度论251
第七章 关联罪过序列原则研究251
引言251
一、关联罪过序列原则的提出和意义252
二、不同关联罪过状态是否应按序排列?259
三、刑法是否应接受关联罪过序列原则?262
四、刑法家长主义是关联罪过序列原则的反例272
第八章 故意不知、明知、“同等罪责”论及罪刑法定原则的深层意义281
引言281
一、罪刑法定原则:传统观点281
二、故意不知的概念286
三、故意不知和明知之关系的两种观点296
四、“同等可责罚性”论311
五、罪刑法定原则更深层次意义317
六、立法改革及其局限323
第九章 没有强奸犯的强奸行为:被害人同意和合理认识错误333
引言333
一、同意的本体论339
二、同意如何表达?343
三、认识错误349
四、合理的认识错误359
五、笔者的理论对女性是否不公平?363
结语373
第十章 法律认识错误和可责罚性375
引言375
一、伪命题反思与新路径377
二、法律不知曾对事实不知的模仿390
三、法律认识错误遵循事实认识错误理论之影响397
四、一个温和的实体性建议410
第三篇 辩护事由421
第十一章 论正当化事由对可宽恕事由的优先性421
一、优先论421
二、对支持优先论之论点的质疑431
三、优先论的影响440
(一)太多的理论妥协441
(二)部分正当化事由和宽恕事由447
四、刑事案件中的优先性452
结语461
第十二章 部分辩护事由462
引言462
一、部分抗辩事由的存在及本质分析464
二、减轻情节一般理论的障碍:部分抗辩事由的法典相对性473
三、统一论分析479
四、统一论的简单案件分析487
五、统一论涉及的疑难情况分析495
结语504
第十三章“但每个人都那样做!”辩护事由507
引言507
一、BEDT辩解概念澄清510
二、法律如何采纳BEDT辩解?513
(一)用“客观”标准判断不法行为514
(二)惯例与不法行为517
三、法律为什么应采纳BEDT辩解?519
(一)法律现实主义之因519
(二)谴责的本质及惩罚的正当性522
四、BEDT辩解应属于何种辩护事由?527
(一)作为否认的BEDT辩解528
(二)作为正当化事由的BEDT辩解531
(三)作为宽恕事由的BEDT辩解533
(四)归入其他辩护事由的可能性536
五、保留意见538
(一)担心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会不断蔓延539
(二)证明采纳BEDT抗辩具有负面效果的反例543
结语545
第十四章 刑事责任中“轻微违反”辩护事由547
引言547
一、真正“轻微违反”549
二、“轻微违反”的三个作用560
三、犯罪与辩护事由570
四、“轻微违反”是准正当化事由578
五、“轻微违反”和刑法理论587
第四篇 刑罚及其正当性595
第十五章 惩罚当罚行为之由595
引言595
一、被忽视的问题597
二、何为正当的刑罚?605
三、何为施加刑罚之因?609
(一)刑罚之污名效应609
(二)刑罚之资格剥夺613
四、刑罚之“额外该当性”构成要素615
第十六章 法定犯和报应主义622
引言622
一、对该问题的理论忽视630
二、混合型犯罪636
三、承诺、协作问题和公正对待原理648
四、结语658
第十七章“已受足够惩罚”辩护事由660
引言660
一、对已受惩罚的同情663
二、已承受足够污名效应666
(一)污名效应的产生667
(二)污名效应之衡量674
(三)刑罚两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680
译后散记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