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新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新文学史
  • 陈芳明著 著
  • 出版社: 台北:联经出版社
  • ISBN:95708390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37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8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新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新台湾·新文学·新历史 陈芳明5

第一章 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23

后殖民史观的成立25

台湾新文学史的分期29

重新建构台湾文学史40

第二章 初期台湾新文学观念的形成43

殖民体制的建立45

新兴知识分子的角色47

台湾文化协会:大觉醒时代的到来52

文学观念的奠基55

语文改革的发端59

第三章 启蒙实验时期的台湾文学65

政治运动的蓬勃发展67

张我军:批判旧文学的先锋71

赖和:台湾新文学之父77

第四章 台湾文学左倾与乡土文学的确立89

《台湾民报》的文学成就91

乡土文学论战及其影响98

文学运动中联合阵线的构成102

第五章 一九三○年代的台湾文学社团与作家风格107

文学结盟风气的兴盛109

台湾文艺联盟的成立及其意义120

第六章 台湾写实文学与批判精神的抬头129

杨逵与一九三○年代的左翼作家131

王诗琅、朱点人与都市文学的发展138

一九三○年代的新诗传统144

第七章 皇民化运动下的一九四○年代台湾文学157

战云下的文学社团:《文艺台湾》与《台湾文学》159

吕赫若:以家族史对抗国族史166

龙瑛宗:虚无的自然主义者173

第八章 殖民地伤痕及其终结179

台湾文学奉公会与台湾作家181

张文环:台湾作家的苦闷象徵187

西川满:皇民文学的指导者193

皇民文学考验下的新生代作家199

第九章 战后初期台湾文学的重建与顿挫209

再殖民时期:霸权论述与台湾特殊化211

日据时期作家与文学活动的展开216

来台左翼作家与鲁迅文学的传播224

二二八事件对台湾文学的冲击229

第十章 二二八事件后的台湾文学认同与论战235

吴浊流孤儿文学与认同议题的开启238

战后第一代作家的诞生246

认同焦虑:台湾文学定义与定位的论战256

第十一章 反共文学的形成及其发展263

戒严体制下的反共文艺政策265

战斗文艺与一九五○年代台湾文学环境270

反共文学的发展及其转折276

第十二章 一九五○年代的台湾文学局限与突破287

锺理和与《文友通讯》的台籍作家288

陈纪滢与反共文学的发展297

林海音与一九五○年代台湾文坛309

第十三章 横的移植与现代主义之滥觞317

聂华苓与《自由中国》文艺栏319

夏济安与《文学杂志》339

第十四章 现代主义文学的扩张与深化345

现代主义路线的确立:「蓝星」与「创世纪」诗社348

《现代文学》的崛起360

从《笔汇》到《文季》:现代主义的动力与反省364

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主义369

新批评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实践374

第十五章 一九六○年代台湾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383

流亡小说的两个典型385

内心世界的探索392

现代小说的转型400

留学生小说蔚为风气405

另类现代小说的特质410

第十六章 现代诗艺的追求与成熟415

诗的高速现代化417

现代诗的抒情传统434

第十七章 台湾女性诗人与散文家的现代转折445

台湾女性诗学的营造447

台湾女性散文书写的开创460

台湾女性散文的现代主义转折465

第十八章 台湾乡土文学运动的觉醒与再出发477

《台湾文艺》:日据时代与战后世代的传承480

锺肇政:台湾历史小说的创建与擘画485

叶石涛:本土文学理论的建构492

《笠》诗社的集结:从现代主义到写实主义501

挖掘政治潜意识506

第十九章 台湾乡土文学运动中的论战与批判519

乡土文学之汇流成为运动521

新世代诗社与新诗论战525

新诗论战的延续:《秋叶》与《家变》受到批判534

苹果与玫瑰:帝国主义的批判540

一九七七年:乡土文学论战的爆发545

季季的意义:乡土与现代的结合551

一九七○年代台湾小说的前行代555

第二十章 一九七○年代台湾文学的延伸与转化561

宋泽莱小说艺术的成就565

战后世代本地作家的本土书写570

乡土文学运动中的诗与散文579

一九七○年代朱西甯、胡兰成与三三集刊592

第二十一章 一九八○年代台湾边缘声音的崛起605

台湾文学正名论的展开609

一九八三:性别议题正式登场的一年613

台湾同志文学版图的扩张621

台湾政治小说崛起的意义627

原住民意识的觉醒及其文学636

散文创作与自然书写的艺术645

第二十二章 众神喧哗:台湾文学的多重奏659

一九八○年代后现代诗的丰收660

后现代小说的浮出地表675

一九八○年代回归台湾的海外文学693

马华文学的中国性与台湾性708

第二十三章 台湾女性文学的意义721

施叔青小说的历史巨构723

台湾女性小说的崛起及其特色731

一九八○年代台湾女性诗的特质753

从漂泊旅行到自我定位的台湾女性散文764

第二十四章 下一轮台湾文学的盛世备忘录781

齐邦媛与王德威的文学工程782

一九九○年代至新世纪的文学造诣787

迎接新世纪的文学盛世793

台湾新文学史大事年表8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