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犯罪学学说丛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犯罪学学说丛论
  • 刘志松,闫文博,冯志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6723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犯罪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犯罪学学说丛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罪观念的起源(代前言)1

1.罪观念的社会起源1

2.人创造世界:人类活动的客观化3

3.制度的合理化论证7

4.集体意识的内在化10

5.形式之罪与实质之罪13

6.罪真的是法定的吗?15

7.罪的本质是什么?20

8.罪是假设的而不是叙述的25

9.西方早期关于人性的讨论27

10.无知——苏格拉底论恶的起源30

11.柏拉图:人皆无意为恶34

12.亚里士多德:意志的重要性40

13.西塞罗论自由意志45

14.奥古斯丁对恶的认识从本体论向生存论的推进48

15.中世纪以后西方对善恶问题讨论的庸俗化54

16.中国早期的泛神观及对人性的无意识55

17.对革命的合理性反思与个体意识的觉醒56

18.从对神的敬到对人自身“德”的自觉59

19.“以德配天”与善恶观念的起源61

20.从“吉”、“凶”到“善”、“恶”64

21.中国先秦人性论特质的继续思考66

第二章 罪观念的训诂学考察70

22.关于“罪”字的文献解释70

23.“辠”字的解构性分析73

24.训“自”75

25.训“辛”82

26.训“辛”88

27.训“辜”、“辟”89

28.训“?”等93

29.训“章”101

30.训“罪”103

第三章 《周易》对罪的认识108

31.《周易》诸卦关于罪的学说脉络109

32.《周易》诸卦关于犯罪问题的逻辑结构112

33.《周易》对于治理犯罪问题的总体思想119

第四章 先秦道家思想中的犯罪学学说125

34.任自然——道家的主要学说125

35.《老子》及其主要学说127

36.贪欲与诈智——罪的人性原因129

37.恶政与恶法——罪的政治原因130

38.贫困与战争——罪的社会原因。131

39.儒墨道德——罪的道德原因132

40.禁贪欲,去诈智,除恶政,废恶法132

41.庄子及其主要学说134

4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136

43.道家犯罪学学说余论138

第五章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犯罪学学说140

44.孔子及其主要学说141

45.贫而无怨难144

46.礼崩乐坏145

47.身之私欲146

48.德礼并济,使民知耻150

49.子帅以正,孰敢不正152

50.德主刑辅154

51.伦理屈法156

52.孟子及其主要学说158

53.无恒产160

54.上下交征利161

55.无礼义,则上下乱162

56.制民之产164

57.德礼教化167

58.诛不仁169

59.不嗜杀人171

60.教而后诛172

61.生道杀民173

62.荀子及其主要学说174

63.寡则必争矣176

64.上以无法使,下以无度行178

65.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180

66.“富之”、“教之”182

67.立君上之势以临之184

68.正身、定伦、治国185

69.礼义生而制法度187

70.先教后诛189

71.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192

72.公义胜私欲194

73.赏不欲僭,刑不欲滥195

74.治世重,乱世轻196

75.子思及其主要学说198

76.子思的犯罪原因论200

77.德礼为主,刑罚为辅202

78.赏与刑,必由其道203

79.刑不逮于君子,礼不逮于小人205

80.儒家的犯罪原因论207

81.儒家的犯罪防治论208

82.儒法犯罪观之比较212

第六章 先秦法家思想中的犯罪学学说214

83.管仲及《管子》中的犯罪原因学说215

84.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18

85.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219

86.礼义廉耻220

87.重法令221

88.有功必赏,有罪必诛224

89.《管子》中的犯罪学学说余论226

90.商鞅与《商君书》228

91.商鞅犯罪原因论234

92.商鞅的犯罪预防论236

93.刑无等级241

94.重刑止罪242

95.重刑而连罪243

96.商鞅惩治官吏犯罪的思想244

97.商鞅犯罪学学说余论246

98.韩非与《韩非子》249

99.韩非的犯罪原因论253

100.“明法”、“壹刑”257

101.重点治吏260

102.治民以法261

103.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262

104.专防八奸263

105.韩非“法术势”结合的社会控制思想264

106.韩非犯罪学学说余论269

107.李斯272

108.李斯的犯罪学学说275

109.李斯的犯罪学学说余论280

第七章 墨家思想中的犯罪学学说283

110.墨家及其学说283

111.墨家对犯罪的认识285

112.墨家对犯罪原因的认识287

113.墨家对犯罪预防与惩治的学说289

后记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