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乳牛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乳牛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893139.jpg)
- 邱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33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乳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乳牛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1
第二节 我国乳牛业发展概况3
第三节 国外乳牛业发展趋向6
一、乳牛品种向单一化方向发展6
二、奶牛头数逐渐减少,单产不断提高6
三、乳牛场规模不断扩大,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7
四、高度的畜牧业自动化水平,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7
第四节 培育高产奶牛的重要意义8
一、为什么要培育高产奶牛8
二、培育高产奶牛的主要途径10
第二章 牛奶及其初步处理11
第一节 牛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11
一、牛奶的化学成分及其营养价值11
二、水牛及其他动物奶中的化学成分16
第二节 牛奶的物理性质16
一、奶的色泽、外观与气味16
二、乳的黏性16
三、乳的密度16
四、冰点与沸点17
五、比热17
六、牛奶的酸度18
第三节 牛奶的污染及其防止措施18
一、牛奶的污染18
二、奶中细菌与温度的关系21
第四节 鲜奶的初步处理22
一、奶的验收与称重22
二、奶的过滤与净化23
三、奶的冷却24
四、牛奶的杀菌26
五、杀菌牛奶的包装29
六、奶的贮存与运输30
第五节 乳品用具的清洗和消毒32
第三章 泌乳与挤乳33
第一节 乳腺的解剖和生理33
一、乳牛乳房的内部结构33
二、乳腺的发育和功能33
第二节 乳的生物学合成34
一、乳蛋白质的合成35
二、碳水化合物在乳腺分泌细胞中的代谢36
三、乳糖的合成36
四、乳脂肪的合成37
五、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37
第三节 乳的分泌与排出38
一、乳的分泌38
二、乳的排出38
第四节 影响产乳性能的因素39
一、遗传因素39
二、环境因素39
三、生理因素45
第五节 人工诱导泌乳48
一、人工诱导泌乳的方法及其效果49
二、诱导泌乳的机理50
第六节 挤奶技术50
一、手工挤奶51
二、机器挤奶52
第七节 乳牛生产能力的测定和计算55
一、产奶量的测定和计算55
二、乳脂率的测定和计算59
三、4%标准乳的换算61
四、饲料报酬的计算61
五、排乳速度的测定62
六、前乳房指数的计算62
第四章 乳牛的品种64
第一节 牛的起源与驯化64
一、牛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64
二、牛的起源与驯化65
第二节 乳牛品种66
一、乳用牛品种66
二、兼用牛品种73
第五章 乳牛的外貌鉴别86
第一节 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的关系86
第二节 牛体内部结构86
一、乳腺87
二、汗腺88
三、血液88
四、骨骼90
五、肌肉组织90
六、皮肤91
七、被毛92
八、体温、脉搏和呼吸93
第三节 牛体各部特征94
一、头颈部94
二、躯干部95
三、乳房部96
四、四肢部96
第四节 乳牛的外貌特征97
一、从整体看97
二、从个别部位看98
第五节 兼用牛的外貌特点99
第六节 乳牛外貌的鉴别方法100
一、传统的鉴别方法100
二、乳牛外貌的线性评定法102
第七节 乳牛年龄的鉴别105
一、由牙齿鉴别年龄的方法105
二、由角轮鉴别年龄的方法108
三、由外貌鉴别年龄的方法108
第六章 乳牛的育种110
第一节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110
一、乳牛质量性状的遗传110
二、乳牛数量性状的遗传117
第二节 乳牛的选种128
一、选种的理论根据128
二、选种方法129
三、选择的遗传进展133
四、种公牛、种母牛的选择138
五、MOET育种方案145
第三节 乳牛的选配146
一、选配的意义146
二、选配的方法146
第四节 乳牛的育种方法148
一、本品种选育148
二、杂交育种151
第五节 牛育种工作中的一些重要措施155
一、成立育种组织155
二、牛的编号和标记156
三、建立记载和统计制度158
四、建立良种登记制度159
五、建立种公牛后裔测定制度159
六、定期举办赛牛会160
七、育种工作计划的编制160
第七章 乳牛的饲养原理161
第一节 乳牛的消化生理161
一、消化特点161
二、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和功能162
三、饲料养分在动物体内的利用163
第二节 乳牛的营养需要165
一、能量的需要165
二、蛋白质的需要167
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需要167
四、维生素的需要170
五、水分的需要170
第八章 乳牛的饲料171
第一节 牛乳与饲料成分比较171
第二节 乳牛常用的粗饲料172
一、牧草172
二、干草176
三、青贮饲料178
四、秸秆类饲料179
五、秕壳类饲料180
第三节 乳牛常用的精饲料181
一、籽实类饲料181
二、加工副产品饲料182
三、矿物质补充饲料185
四、动物性饲料186
五、化学合成饲料187
六、饲料添加剂189
第四节 饲料的加工和利用194
一、粗饲料的加工和利用194
二、精饲料的加工和利用199
第五节 影响饲料利用率的因素199
一、品种、年龄和体质的影响199
二、饲料成分和日粮组成的影响200
三、饲料通过消化道速度的影响200
四、饲料加工调制的影响200
五、其他因素的影响200
第六节 乳牛的日粮配合201
一、日粮配合的原则201
二、乳牛日粮的配合技术202
三、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饲料配方中的应用204
第九章 种公牛的饲养管理209
第一节 种公牛正确饲养管理的重要意义209
第二节 种公牛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209
一、保证种公牛良好健康的营养体况209
二、保证种公牛具有良好的精液质量209
三、保证种公牛有较长的使用年限209
第三节 种公牛的饲养技术210
一、种公牛的饲养特点210
二、育成公牛的饲养特点210
三、成年公牛的饲养特点210
第四节 种公牛的管理211
一、种公牛的生理特性211
二、种公牛的神经活动类型211
三、种公牛管理要点212
第十章 犊牛培育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214
第一节 犊牛培育的基本要求214
一、通过犊牛的培育,改良牛群品质并提高其生产水平214
二、通过犊牛的培育,从病牛群中获得健康牛群214
三、通过犊牛的培育,力争实现全活全壮,不断扩大牛群数量214
第二节 乳用种犊牛的培育原则215
一、加强胚胎期的饲养管理215
二、加强犊牛消化器官的锻炼215
三、加强运动和泌乳器官的锻炼216
第三节 犊牛的饲养216
一、初生期的饲养216
二、初生后期的饲养219
第四节 犊牛的早期断乳220
一、代乳料的配制与喂法222
二、人工乳的配制与利用222
三、犊牛早期断乳方案的拟定223
第五节 犊牛的卫生管理225
一、哺乳卫生225
二、犊栏卫生226
三、运动226
四、皮肤卫生226
五、调教管理226
第六节 育成牛的饲养管理226
一、育成牛的饲养226
二、育成牛的管理227
第七节 用作小牛肉和牛肉生产的乳用公犊牛的饲养227
一、小牛肉犊的饲养228
二、肥育犊牛的饲养228
三、乳用肉牛犊的饲养229
第十一章 成乳牛的饲养管理230
第一节 泌乳牛的饲养管理230
一、一般饲养管理技术230
二、泌乳期各阶段的饲养管理237
第二节 干乳母牛的饲养管理243
一、干乳期的意义243
二、干乳期的长短244
三、干乳方法244
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245
第三节 乳牛的夏季饲养管理247
一、乳牛的热应激247
二、防暑措施248
第四节 乳牛的散栏饲养249
一、散栏饲养与传统式拴系饲养的主要区别249
二、实行散栏饲养应注意的问题250
第十二章 乳牛的繁殖252
第一节 性成熟与发情252
一、性成熟与体成熟252
二、发情与性周期252
三、母牛的发情特点253
四、异常发情254
第二节 配种254
一、幼牛开始配种的年龄254
二、发情期中的适宜配种时间255
三、人工授精与冻精配种255
第三节 妊娠与保胎257
一、受精257
二、妊娠258
三、保胎260
第四节 分娩与接产261
一、分娩261
二、接产261
第五节 提高母牛繁殖率的主要途径262
一、改善饲养管理,实行科学养牛262
二、改进配种技术,提高受胎率263
三、严格执行兽医防疫措施263
四、母牛一产双胎,提高产犊率264
五、胚胎移植及其冷冻保存264
第六节 产犊调节和配种计划267
一、产犊调节的意义267
二、配种计划的制订267
第七节 高新技术在乳牛繁殖中的应用268
一、胚胎分割268
二、体外受精268
三、无性繁殖268
四、性别控制269
第十三章 乳牛场的经营管理273
第一节 乳牛场生产组织和生产责任制273
一、生产组织273
二、生产责任制274
第二节 劳动组织和工作定额275
一、劳动组织275
二、工作日程276
第三节 乳牛场的生产计划277
一、牛群周转计划277
二、配种产犊计划279
三、饲料计划280
四、产奶计划282
第四节 养牛生产管理制度285
第五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国有企业发展的新路286
一、抓住机遇,主动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87
二、研究市场,强化流通,建立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288
三、创名牌,振兴民族工业,走向国内、国际市场288
第六节 计算机技术在乳牛场经营管理中的应用289
一、计算机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289
二、计算机在饲料营养方面的应用291
三、计算机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293
四、计算机在牛群健康计划中的应用294
五、人工智能应用于牛场财务管理和畜群记录294
六、奶牛评定的动物模型系统295
第十四章 乳牛场的建设296
第一节 乳牛场场址的选择296
第二节 场地规划和布局296
一、牛舍296
二、饲料库与饲料调制室297
三、青贮塔与草垛297
四、贮粪场及兽医室297
五、场部办公室和职工宿舍297
第三节 乳牛舍的类型和内部设备297
一、拴系式牛舍297
二、散栏式牛舍299
第十五章 乳牛常见病的防治303
第一节 消化器官病303
一、瘤胃消化不良303
二、瘤胃积食304
三、瘤胃臌气305
四、创伤性网胃炎及心包炎307
五、皱胃阻塞310
六、皱胃变位311
七、犊牛消化不良312
第二节 营养代谢病313
一、瘤胃酸中毒313
二、酮病314
三、肝脏代谢障碍317
四、骨营养不良319
五、产后瘫痪321
六、犊牛血红蛋白尿症322
第三节 中毒323
一、淀粉浆、渣中毒323
二、尿素中毒325
三、黑斑病甘薯中毒326
第四节 蹄病327
一、蹄变形327
二、腐蹄病328
第五节 传染病328
一、结核病328
二、布氏杆菌病330
附:人的布氏杆菌病331
第六节 其他易发病331
一、感冒331
二、异物性肺炎332
三、日射病及热射病333
附录一 中国奶牛饲养标准GB3157—82335
附录二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试行)347
附录三 牛常用饲料的成分及营养价值表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