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892575.jpg)
- 李标晶,黄爱华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岳麓书社
- ISBN:78066502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比较文学(学科: 研究) 文学研究(地点: 中国 年代: 现代) 比较文学 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目 录1
上编外国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3
第一章外国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小说3
第一节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小说3
一、从滥觞到兴盛3
二、现实主义的曲折发展9
三、现实主义的凯歌行进13
第二节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小说19
一、“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浪漫主义23
二、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浪漫主义31
三、40年代浪漫小说的衰微37
一、“五四”和2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小说40
第三节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小说40
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51
三、4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现代主义余韵56
第二章外国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诗歌62
第一节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诗歌62
一、第一个十年的现实主义诗歌62
二、第二个十年的现实主义诗歌65
三、第三个十年的现实主义诗歌68
第二节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诗歌75
一、创造社诗派的西方渊源76
二、小诗派的外来影响81
三、新月诗派的浪漫主义诗风83
一、象征诗派的西方渊源92
第三节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92
二、现代诗派及其西方渊源99
三、九叶诗派及其外来影响110
第三章外国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戏剧116
第一节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戏剧116
一、易卜生与“五四”问题剧117
二、“新现实主义”与左翼戏剧124
三、契诃夫与生活化戏剧128
第二节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现代戏剧135
一、浪漫主义对“五四”及20年代剧坛的影响135
二、浪漫主义对30、40年代剧坛的影响143
第三节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戏剧150
一、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戏剧150
二、唯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戏剧154
三、表现主义与中国现代戏剧157
四、未来主义与中国现代戏剧159
下编比较文学原理165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65
第一节什么是比较文学165
一、法国学派166
二、美国学派167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特征及功用173
一、比较文学具有开放性、宏观性和理论性的特征173
二、比较文学的功用174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和范畴177
一、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77
二、比较文学的体系与范畴179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现状182
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182
一、史前期182
二、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183
三、比较文学发展的新趋势185
第二节中国比较文学189
一、史前期189
二、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学比较191
三、中国现代比较文学193
四、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198
一、影响研究201
第三章比较文学方法论201
二、平行研究205
三、阐发研究206
四、接受研究208
四、接受研究208
第四章比较文学范畴论(一)——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212
第一节文类学212
一、文类学研究的范围212
二、中外文类比较研究的具体途径215
第二节主题学217
一、主题学概述217
二、主题学的分类221
三、主题学研究举隅224
一、媒介的途径230
第三节媒介学230
二、译介学235
第四节思潮流派比较研究242
一、思潮流派基本理论构成243
二、西方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246
三、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249
第五节 比较诗学250
一、比较诗学的途径与方法251
二、中国比较诗学实践的若干特征255
三、中西诗学比较的意义和前景258
第六节中西文学史比较262
一、中西文学史发展的轮廓262
二、中西文学史观和方法异同265
——跨学科比较研究270
第五章比较文学范畴论(二)270
第一节文学与艺术272
一、补充和配合273
二、相互孕育和启发273
三、内在交汇、功能和效果互相沟通274
四、差异275
第二节文学与宗教277
一、文学与宗教的异同277
二、宗教对文学内容的影响281
三、宗教与文体及文学批评285
第三节文学与心理学288
第四节文学和哲学、政治295
第五节文学与自然科学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