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 王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025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科学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哲学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绪论1

一、科学哲学是什么1

二、从人物到问题2

三、科学哲学的主要问题4

四、本书的结构7

五、科学哲学的意义9

一、从“科学的哲学”到“科学哲学”11

第二章 历史导论11

二、逻辑原子主义13

三、逻辑实证主义18

四、逻辑经验主义21

五、批判理性主义24

六、历史主义28

七、后现代思潮31

八、新浪潮32

一、逻辑与论证35

第三章 逻辑导论35

二、命题逻辑36

三、三段论41

四、量化逻辑44

五、一阶逻辑的公理系统44

六、逻辑与语言分析45

第四章 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47

一、意义标准的提出48

二、可检验(testability)标准52

(一)可证实原则52

(二)可否证原则53

(三)可验证原则55

三、可翻译性(translatability)原则57

(一)可定义性要求58

(二)可还原性要求59

四、整体论的兴起60

五、判断标准有没有认知意义63

六、小结64

第五章 归纳与验证66

一、归纳方法66

(一)枚举法66

(二)统计三段论67

(三)来自权威的论证67

(四)反权威的论证69

(五)类比推论70

(六)穆勒五法70

(七)假说演绎法72

二、休谟与归纳问题73

三、归纳法的证立74

(一)归纳辩护75

(二)自然齐一律的辩护75

(三)波普对归纳法的消解75

(四)斯特劳森对归纳辩护的消解76

四、亨普:验证的逻辑77

(五)赖欣巴哈的实效辩护77

(一)验证的尼可德标准78

(二)验证的预测标准80

(三)验证的满足标准81

五、卡尔纳普:归纳逻辑83

六、古德曼:新归纳之谜85

七、贝叶斯主义86

(一)贝叶斯定理86

(二)贝叶斯算法的主观解释87

(三)贝叶斯主义与验证问题88

八、小结89

第六章 科学说明模型及其问题90

一、绪论90

二、亨普的科学说明模型91

(一)科学说明的DN模型91

(二)科学说明的IS模型92

(三)对科学说明的补充说明95

(四)科学说明的变化形式96

(一)说明与预测97

三、科学说明模型的问题97

(二)不对称性问题98

(三)不相关反驳99

(四)最大明确性要求101

四、范弗拉森:科学说明的语用学102

五、萨尔蒙:因果性与说明104

六、说明:全局与局部107

七、科学说明的DNP模型108

八、小结111

第七章 科学的发展模式113

一、逻辑实证主义:累积模式113

二、波普:不断革命说113

三、库恩: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114

四、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117

五、费伊阿本德:怎么都行118

六、牛顿-史密斯:科学合理性的重建118

七、劳丹:非整体论图像120

八、小结123

第八章 科学划界125

一、时代背景126

二、绝对标准128

(一)逻辑实证论:可证实标准128

(二)波普:可否证标准129

三、相对标准133

(一)库恩的模糊标准133

(二)拉卡托斯的划界标准133

四、消解标准135

五、多元标准138

(一)萨伽德的三要素标准138

(二)邦格的十要素标准140

六、小结143

第九章 科学实在论145

一、导论145

二、历史的线索147

三、麦克斯韦对“观察-理论”二分的挑战149

四、范弗拉森的建构经验论150

(一)理论与观察152

(二)最佳说明的推论152

(三)微观结构的说明与科学实在论153

(四)科学说明的限制155

(五)“奇迹论证”的达尔文式说明156

五、劳丹对渐近实在论的批评157

六、哈肯的实验实在论160

七、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163

八、马斯格雷夫的实在论辩护165

九、小结167

第十章 科学与价值169

一、古代的“客观价值”169

二、休谟的二分170

三、客观主义及其批评171

四、科学中的价值175

(一)鲁德纳:纯粹的科学家做价值判断175

(二)亨普:科学知识需要价值预设176

(三)库恩:价值判断与理论选择177

五、小结178

第十一章 社会科学哲学180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比较180

二、社会科学的哲学182

三、社会科学的客观性184

四、说明与解释——社会科学的方法186

五、小结189

一、西方科学哲学教科书的演变190

第十二章 西方科学哲学的新进展190

二、逻辑实证论的“原罪”和相对主义192

三、科学哲学的“新纪元”196

(一)建构论197

(二)女性主义200

(三)后现代203

四、小结:个人观点205

附录一 部分哲学家网址209

附录二 世界哲学系排名210

参考文献2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