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
  • 钟泰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24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麻醉后病人苏醒与麻醉后恢复室1

第一节 PACU的发展史和规则2

一、历史2

二、PACU的规则3

第二节PACU的设计和护理人员配置4

一、位置和大小4

二、房间布置和监测设备5

三、工作人员7

第三节病人入PACU后的评估和监测8

一、入室评估8

二、监测9

第四节 PACU记录16

一、PACU评估记录单正面17

二、PACU评估记录单背面18

第五节常规PACU病人治疗小结18

第六节 病人出PACU标准19

一、普通住院病人出PACU的标准19

二、特殊病人出PACU的标准20

第二章 全麻苏醒延迟22

第一节 兴奋和抑制22

一、网状激动系统22

二、皮层神经通路23

三、皮层神经递质23

第二节 影响全麻苏醒的原因24

一、麻醉药物作用延长25

二、代谢性脑病29

三、中枢神经性损害33

第三节 吸入全麻病人的苏醒35

一、最低肺泡清醒浓度35

二、影响吸入麻醉药病人苏醒的原因36

第四节 苏醒延迟的临床检查和治疗41

一、寻找病因41

二、有效的拮抗42

第三章 术后情感障碍44

第一节 术后情感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44

一、临床表现44

第二节 苏醒期情感改变45

一、苏醒期情感改变的原因45

二、术后情感障碍的发生及持续时间45

二、治疗50

第三节 术后晚期出现的情感变化50

一、心脏手术51

二、非心脏外科手术52

第四节 术前存在的情感问题54

一、好发人群及可能原因54

二、预防和治疗55

第四章 麻醉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及治疗57

第一节 呼吸道梗阻57

一、舌根后坠阻塞咽喉部57

二、喉痉挛66

三、喉水肿67

四、支气管痉挛68

第二节 术后低氧血症69

一、肺内右向左分流增加70

二、吸入氧浓度过低73

三、手术部位与术后低氧血症74

四、术后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74

第三节 术后高碳酸血症83

一、术后高碳酸血症的原因83

二、高碳酸血症的治疗87

第五章 手术麻醉后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与处理90

第一节 心血管基本生理90

一、心输出量90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94

一、患者术前的内科疾病95

第二节 影响麻醉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因素95

二、手术96

三、麻醉技术及并发症97

四、病人由手术室入PACU的转运过程98

第三节 PACU内心血管系统监测99

一、动脉血压99

二、指脉搏血氧饱和度99

三、心电图100

四、中心静脉压(CVP)100

五、其他100

第四节 PACU内常用的心血管系统药物101

一、升压药101

二、降压药101

第五节 PACU内心血管系统异常102

三、强心药102

一、低血压103

二、高血压110

三、心肌缺血和梗死111

第六章围术期心律失常115

第一节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115

一、术前原有疾病或并存病115

二、术前治疗用药116

三、麻醉药物117

第二节围术期心律失常的诊断124

一、诊断步骤124

二、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126

一、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133

第三节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133

二、围术期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34

第四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140

第五节 心脏起搏器和直流电复律144

一、心脏起搏器144

二、直流电复律145

第七章 术后恶心与呕吐148

第一节 恶心呕吐的一般描述148

一、恶心呕吐的定义148

二、呕吐过程148

第二节 恶心呕吐的解剖和机制149

一、神经反射149

第三节 恶心呕吐的原因及相关神经通路151

一、经皮质传入151

二、呕吐反射的神经递质151

二、经内脏传入152

三、经前庭传入152

四、化学感受区传入153

第四节 恶心呕吐的原因153

一、患者因素154

二、药物因素155

三、麻醉方式156

四、麻醉时间和麻醉药量156

五、手术部位和类型156

六、术后其他因素157

第五节 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157

一、基本原则158

二、预防性应用止吐药159

第六节 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160

一、一般措施160

二、药物治疗161

第八章 胃内容物反流误吸166

第一节 反流和误吸一般概念166

一、发生率及误吸的严重性166

二、反流167

三、呕吐169

第二节 胃和食管的基本生理169

一、食管-胃括约肌169

二、胃的功能170

一、酸性误吸171

第三节 误吸的病理171

二、非酸性或中性液体的误吸173

三、粒状胃内容物误吸173

四、混合性误吸174

第四节 误吸的病因174

一、一般原因174

二、特殊原因176

第五节 误吸的预防178

一、术前禁食178

二、延期手术179

三、降低胃液酸度或容量179

四、区域阻滞麻醉或局麻179

七、环状软骨按压技术180

六、快诱导插管180

五、清醒插管180

八、高容低压气管导管的使用181

九、经口鼻胃内容吸引181

十、新型开放气道装置182

第六节 降低肺损害的程度182

一、中和胃酸182

二、抑制胃酸分泌183

三、促使胃排空185

第七节 误吸的诊断和治疗186

一、诊断186

二、治疗186

第一节 体温调节189

一、行为性体温调节189

第九章 术后低温189

二、自主性体温调节190

三、体温调节系统190

第二节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194

一、心血管系统194

二、呼吸系统196

三、肾脏功能196

四、消化系统197

五、药物代谢197

六、凝血功能198

七、低温和寒战198

八、小儿和老年患者198

一、中心体温199

第三节 温度监测199

二、外周体温200

第四节 术后低温的预防和治疗201

一、低温的预防和治疗201

二、特殊问题的处理202

第十章 麻醉恢复期的液体管理205

第一节 正常体液组成205

一、体液205

二、细胞内液205

三、细胞外液206

第二节 正常机体每日液体平衡206

一、体液平衡206

二、电解质平衡207

一、容量分布失调209

第三节 术后体液和电解质失调209

二、渗透压改变212

三、电解质紊乱217

第十一章 手术和麻醉与肾脏并发症222

第一节 麻醉和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222

一、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对肾功能的影响222

二、缺血和肾毒性效应226

第二节 术后少尿229

一、肾后性少尿230

二、肾前性少尿231

三、肾性少尿234

第三节 术后多尿235

一、尿浓缩功能下降235

三、渗透性利尿236

二、液体输入过量236

四、利尿药应用237

五、吸入麻醉药引起的多尿性肾衰237

第十二章 术后尿潴留238

第一节 尿的排放238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238

二、排尿反射240

第二节 尿潴留的原因241

一、麻醉辅助药物241

二、区域阻滞麻醉243

第三节 临床表现244

第四节 鉴别诊断244

一、预防方法245

二、物理治疗245

第五节 尿潴留的预防和治疗245

三、药物疗法246

四、置入导尿管246

五、膀胱造口247

第十三章 术后急性痛的治疗248

第一节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248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249

二、对心血管的影响249

三、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249

四、对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250

五、对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的影响250

六、对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影响250

第二节 疼痛的评估250

二、口述分级法评分251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251

三、行为疼痛评分法252

四、Prince-Henry评分法252

第三节 镇痛相关药理学253

一、阿片类药253

二、非甾体类药(NSAIDs)及其它261

第四节 治疗方法262

一、普通途径给阿片类药262

二、静脉内病人自控镇痛(PCA)264

三、椎管内镇痛269

四、局部麻醉技术274

五、其它途径275

一、预先镇痛276

第五节 镇痛新概念276

二、多模式镇痛或平衡镇痛及多模式康复277

三、PCA的进一步发展278

第十四章 烧伤病人的术后管理281

第一节 烧伤的分类281

一、皮肤的功能281

二、烧伤的严重程度282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监测283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283

二、组织水肿284

三、烧伤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285

四、循环管理288

一、烧伤病人的液体复苏289

第三节 烧伤病人的液体复苏治疗289

二、烧伤后电解质紊乱的处理291

第四节 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气道管理292

一、呼吸道烧伤的诊断292

二、吸入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293

三、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术后管理295

第五节 温度调节296

一、低体温297

二、高体温297

第六节 控制感染298

第七节 疼痛治疗298

一、镇痛药物的选择299

二、镇痛方法299

第一节 小儿解剖和生理特点301

第十五章 小儿手术和麻醉后管理301

一、气道302

二、呼吸系统302

三、心血管系统304

四、泌尿系统305

五、体温调节305

六、中枢神经系统306

七、体液和电解质307

八、心理差异307

第二节 麻醉苏醒初期308

一、拔管前308

二、拔管时309

三、运送至PACU309

四、监测310

第三节 气道并发症311

一、气道梗阻311

二、喉痉挛312

三、喉水肿312

四、呼吸抑制314

五、肺误吸315

六、急性呼吸衰竭316

七、特殊病例的处理317

第四节 术后疼痛和烦躁318

一、疼痛318

二、烦躁320

三、恶心呕吐321

一、低温322

第五节 体温调节322

二、高温323

三、恶性高热324

第六节 液体管理325

一、维持液体量326

二、补液疗法326

第七节 小儿PACU用药特点328

一、小儿特殊用药的原因328

二、常用儿科药物剂量计算公式329

第十六章 神经外科病人麻醉后管理332

第一节 颅内容物与颅内压333

一、颅内容物333

二、术后颅内压力增高的原因333

三、颅内压与脑灌注压的关系334

第二节 颅内压测定与颅内高压的处理336

一、常用颅内压监测方法336

二、颅内测压注意事项338

三、颅内容量与ICP的关系338

四、颅内压增高的后果340

五、ICP增高的处理340

第三节 手术后其它管理342

一、转运342

二、神经功能评估343

三、呼吸系统并发症344

四、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46

一、区域麻醉病理生理改变不应忽视351

第一节区域麻醉病人术后进入PACU的必要性351

第十七章区域麻醉后病人的恢复期管理351

二、镇静联合区域麻醉352

三、长效局部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和病人自控镇痛技术352

第二节 椎管内阻滞后病人的恢复353

一、椎管内阻滞对生理的影响353

二、椎管内阻滞后病人进入PACU的常规管理358

三、椎管内阻滞后相关并发症及处理361

第三节 外周神经阻滞后病人的恢复368

一、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369

二、PACU中常见问题的处理370

一、肺功能改变373

第一节 开胸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改变373

第十八章 胸外科手术后的麻醉管理373

二、心血管功能改变375

第二节 麻醉前评估与病人术后恢复376

一、临床症状的评估376

二、一般情况检查377

三、肺功能测定377

四、术前准备377

第三节 诊断性操作与围手术期并发症378

一、支气管镜检查378

二、纵隔镜检查379

三、胸腔镜检查和食道镜检查379

第四节 胸腔引流管的处理380

一、肺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后病理改变382

第五节 肺手术后的监测和处理382

二、肺手术后的并发症383

第六节 食管癌手术后的监测和处理387

一、麻醉前准备387

二、食管癌术后监测和处理387

三、心血管功能改变388

第七节 其它类型的胸科手术389

一、气管切除389

二、胸腺切除术390

第八节 机械通气391

一、辅助通气的适应证391

二、机械通气的施行392

三、撤机394

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处理395

第九节 术后疼痛的管理396

一、全身应用麻醉性镇痛药396

二、硬膜外应用麻醉性镇痛药397

三、其它治疗方式398

第十节 其它形式的呼吸治疗399

一、胸部理疗399

二、药物治疗399

第十九章 门诊手术麻醉与麻醉后恢复403

第一节 门诊手术麻醉403

一、病人准备403

二、局麻、区域阻滞和全麻技术的应用404

第二节 门诊手术术后疼痛的处理410

一、多模式镇痛410

第三节 门诊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处理411

二、其它镇痛方法411

第四节 其它并发症413

一、心血管系统413

二、呼吸系统413

第五节门诊手术病人的术后恢复和管理413

一、恢复早期414

二、恢复中期414

三、恢复后期415

第二十章 心肺脑复苏417

第一节 心脏骤停417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417

二、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418

三、心脏骤停的诊断419

四、有可能发生心脏骤停的情况420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421

一、开放气道421

二、人工呼吸422

三、人工循环423

第三节 进一步生命支持424

一、借助器械进一步控制气道,维持呼吸功能424

二、除颤425

三、胸内心脏按压425

四、药物治疗426

第四节 延续性生命支持429

一、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429

二、稳定循环功能429

三、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429

五、低温脱水综合治疗430

四、选择性头部低温430

第一节 PACU的设计432

一、形状432

第二十一章 麻醉后恢复室的设计432

二、中心护士站434

三、PACU的转运病床436

四、支撑结构437

五、储存室437

六、污物间438

七、进出口宽度和高度439

八、病例讨论室439

第二节 其它服务区域与PACU的关系440

一、手术室440

九、其它440

二、麻醉科441

三、血库和实验室441

四、外科监护病房441

五、电梯441

六、电力安全442

第三节 感染控制442

一、隔离病床442

二、感染控制规则443

第四节 PACU监测设备和紧急情况处理装备444

一、必需品444

二、常用品444

三、紧急情况处理装备445

四、PACU常备药物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