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常识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常识库
  • 唐再兴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ISBN:750075410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常识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北戴河是什么样子?——文学是形象的反映1

除了蜜,还有什么可以粘东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3

阿Q临刑前会考虑圆圈画得圆不圆吗?——文学是作家的创造5

原始艺术为什么多以狩猎为题材?——从内容看文学的起源7

牛尾巴怎么变成了“美”的象征?——从形式看文艺的起源9

现实生活中有“孙悟空”、“猪八戒”吗?——文学的源泉(一)11

凡尔纳是穿拖鞋的室内旅行家吗?——文学的源泉(二)13

上海“大世界”的哈哈镜说明了什么?——文学的源泉(三)15

鲁迅为何未写成反映红军生活的小说?——文学的源泉(四)17

姚雪垠为何能“写”出三四百年前的事?——文学的源与流19

瞎眼跛足的教师怎样打败了敌军?——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21

葛朗台为什么把拇指绕动了四个钟头?——文学的认识作用23

张海迪为何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文学的教育作用25

书中真有神奇的“魔力”吗?——文学的美感作用27

你喜欢什么样的菜肴?——寓教于乐29

“丑”怎么会成为“美”?——生活丑化为艺术美31

“美”会变成“丑”吗?——生活美反为艺术丑34

咸亨酒店的酒为什么格外香?——美感的特殊魅力36

为什么大家都乐于游西湖?——共同美38

镜中月、雾中花有什么好看?——朦胧美40

白石老人为何画鸬鹚和螃蟹?——文学的阶级性42

杜甫同情人民,为什么还要效忠皇帝?——文学阶级性的复杂性44

李绅的一首诗怎么成了饭桌上的好教材? ——人民性47

梁三喜的欠账单说明了什么?——歌颂与暴露49

《猪八戒新传》新在哪里?——继承与创新51

你听到过这样的鸡啼鸭叫吗?——文学形象53

陈奂生怎么又当了主角?——形象思维55

《地球,我的母亲》是怎样写出来的?——灵感57

林冲上梁山为什么要“逼”?——环境与人物59

为什么说典型是“一”也是“十”?——典型和典型人物61

乔光朴的原型有多少?——典型化63

他为什么用爆竹驱赶麻雀?——人物个性化65

“刘、关、张”怎么成了“张、关、刘”?——典型的真实性67

谁跟谁走?——关于人物形象塑造69

果戈理为什么要烧稿?——世界观与创作方法71

衣衫单薄的老汉为何盼天寒?——现实主义73

桃花源究竟在哪里?——浪漫主义75

卖珍珠的人为什么只卖掉了匣子?——内容与形式77

一本书怎么用去一马车稿纸?——素材与题材79

“白毛仙姑”如何变成了《白毛女》?——主题的提炼81

《空城计》为什么这样吸引人?——情节83

一则官场逸闻是怎样写成社会悲剧的?——情节的提炼85

老通宝的希望何时成了泡影? ——高潮87

安东尼奥的一磅肉会被割下吗?——悬念89

为何周朴园恰恰这时要找衬衫?——无巧不成书91

一件衬衫怎么引起轩然大波?——细节93

为什么蒋筑英死了,陆文婷能活着?——结尾95

金鹿儿戴的金发卡是怎么来的?——写作技巧的学习97

作家的眼睛为什么特别敏锐?——观察99

果戈理为什么要抄菜单?——积累101

一个巡官为什么会在一条小狗面前现原形?——开掘103

《洋车夫》是怎样孕育成功的?——构思105

蝇蛆是害虫吗?——组合107

怎会知道小萝卜头做了个噩梦?——人物的心理描写109

两种笔法的异同在哪里?——白描与工笔111

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艺术夸张113

《海燕》怎会从审查官眼皮下闯过去?——象征和暗示115

华君武的漫画《决心》好在哪儿?——讽刺与幽默117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什么不马上接见?——诗文贵曲119

文艺之国的疆土是怎么扩大的?——创新121

艾芜的语言记录本派什么用场?——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123

这朵神奇的花到底有多美?——文学语言的形象性125

龙灯怎会“发狂”?——文学语言的抒情性127

是朱自清的一次“失误”吗?——文学语言要求准确129

墨子为什么赞扬公鸡?——文学语言要求简练131

五字能赢“千秋新”吗?——文学语言要求新鲜133

两人中谁是靳开来?——人物语言135

这又是谁的声音呢?——叙述人语言137

两句诗容得下八层悲吗?——抒情语言的特征139

称呼的变换意味着什么?——戏剧语言的特征141

高尔基为什么不等马戏演完就退席?——文学语言的锤炼143

魏巍为什么一再“改行”?——文学的体裁145

艾青的诗怎会拨动德国人的心弦?——诗歌的体裁特征147

巴尔扎克为什么说他的劳动既单调又多彩?——小说的体裁特征149

散文同“沼泽”、“园林”有什么相干?——散文的体裁特征151

芦柴棒的命运是谁告诉我们的?——报告文学的体裁特征153

为什么看《白毛女》不准带枪?——戏剧文学的体裁特征155

沙皇的脸为什么阴沉下来?——喜剧·悲剧·正剧157

稻草人怎么会有人的感情?——童话的体裁特征159

柳宗元为什么把驴子写得那么蠢?——寓言的体裁特征161

银幕对文学有什么要求?——电影文学的体裁特征163

作品中为什么要有“我”?——风格165

“山药蛋”是怎样形成流派的?——流派167

为什么意译诗反而传得远?——文学的民族特点169

《骆驼祥子》上银幕为啥请“老北京”当顾问?——文学的地方色彩171

为什么“只剩下一担馄饨担”?——文艺鉴赏的自觉性173

罗敷的美是什么样子?——积极的“再创造”175

贺老六和阿毛的死同祥林嫂有关系吗?——审美的差异性177

“三毛”今年多少岁?——文艺鉴赏的社会意义179

油画《思》和小说《金鹿儿》有何联系?——文艺鉴赏的反馈作用181

“和寡”是否由于“曲高”?——创作与鉴赏183

白居易为什么哭得最伤心?——鉴赏中的共鸣185

《牛虻》是“黄书”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187

他为什么把《阿Q正传》看了十四遍?——选读精美的文学作品189

一句话怎么会引起一场风波?——掌握科学的文学理论191

大诗人为什么闹出大笑话?——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193

贝多芬怎么成了“女高音”?——艺术修养的重要性195

你有“挑食”的坏习惯吗?——文学批评的性质197

要不要“圈子”、“尺子”?——文学批评的标准199

作家能被“骂杀”和“捧杀”吗?——文学批评的变态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