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民调解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民调解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875105.jpg)
- 李刚主编;王红英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252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民事纠纷-调解(诉讼法)-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民调解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纠纷与纠纷的解决1
一、纠纷概述1
(一)纠纷的概念和种类1
目录1
(二)纠纷的性质6
(三)纠纷对社会的影响8
二、纠纷发生与存在的原因10
(一)社会学对纠纷发生与存在的解释11
(二)心理学对纠纷发生与存在的解释13
(三)伦理学对纠纷发生与存在的解释20
三、纠纷解决的方式23
(一)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23
(二)纠纷解决机制的新发展——席卷全球的ADR浪潮32
(三)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38
(四)当前我国ADR的整体发展情况40
(一)调解的概念和特征43
第二篇 调解与调解制度43
一、调解概述43
(二)我国当前调解的基本类型45
(三)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46
(四)中国传统调解制度存在的条件48
(五)对传统调解制度的客观评价51
(六)当代调解追求的目标53
(七)现代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54
二、人民调解55
(一)人民调解的概念和特征55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概念及渊源57
(三)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59
(四)人民调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62
(五)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66
三、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70
(一)域外民间调解制度概述71
(二)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85
第三篇 人民调解制度111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111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概念和法律地位111
(二)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和组成人员112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120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原则和工作制度123
(五)人民调解员的任职条件130
(六)人民调解员的待遇与奖励132
(七)人民调解员应遵守的纪律136
二、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137
(一)人民调解工作程序的概念及内容137
(二)调解的形式140
(三)调解的申请与受理145
(四)调解的步骤和结束151
(五)调解的文书与档案153
第四篇 调解委员的素质161
一、调解委员素质概述161
(一)素质概念161
(二)提高调解委员素质的意义163
二、调解委员素质的内容167
(一)政治素质167
(二)道德素质170
(三)心理素质171
(四)语言素质183
(五)法律素质186
三、提高调解委员素质的途径188
(一)加强思想建设188
(二)加强业务学习190
(三)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193
(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概念、性质和特征197
一、人民调解协议概述197
第五篇 人民调解协议197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种类203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207
(四)人民调解协议的意义208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212
(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有效212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无效217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变更或撤销219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232
(一)人民调解协议履行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32
(二)未能完全履行人民调解协议行为的类型234
(三)不履行、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法律后果238
四、人民法院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241
(一)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诉讼时效241
(二)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受理245
(三)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程序246
(四)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举证责任247
(五)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变更、撤销和无效的告知249
第六篇 调解的策略与技巧251
一、调解的目标251
(一)调解目标的确立252
(二)调解的基本目标257
(三)调解的具体目标260
(四)调解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关系263
二、调解的理论依据264
(一)纠纷解决的社会学原理265
(二)纠纷解决的心理学原理266
(三)纠纷解决的伦理学原理277
三、调解的策略284
(一)调解策略的确立285
(二)调解策略的类型289
(三)调解策略的运用292
四、调解的技巧294
(一)语言技巧295
(二)辅助技巧300
(三)借助技巧302
五、调解的方法303
(一)调解的一般方法303
(二)调解的具体方法304
附录一:北京市人民调解实践概况307
一、深入分析查找原因307
(一)观念原因307
(二)制度原因308
二、大力加强组织建设309
(一)建立健全两级调解委员会310
(二)做到“六统一”,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311
(四)加强与法院的协调联系,争取人民法院的支持,实现有机衔接316
(三)保障经费到位,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316
三、大力提高人员素质317
(一)吸收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人民调解工作318
(二)积极开展培训,努力提高调解委员的素质318
(三)对调解委员进行等级评定319
四、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319
五、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今后努力的方向325
(一)通过改革所取得的成效325
(二)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中依然存在的问题328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328
附录二:与人民调解工作有关的重要政策、法规、司法解释329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2002年9月2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329
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1989年6月17日国务院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3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2002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自2002年11月1 日起施行)339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2002年9月26 日司法部发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342
主要参考文献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