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赵敏俐,杨树增著(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54196624X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 文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研究、史之史1
目 录——致赵敏俐 杨树增 公 木1
导言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概说1
序 一 赵 明9
序二 李炳海12
第一编 时代变革与学术演进13
第一章新旧世纪之交的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13
一 19世纪中叶以来的旧的研究传统余绪13
二 20世纪前夕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新观念的萌动18
三 20世纪初古典文学研究中的维新改良色彩26
四 20世纪初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唯美主义倾向33
五 20世纪初古学复兴中的现代意识41
第二章 照入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新世纪曙光47
一 “五四”前后对古典文学研究旧体系的突破47
二“五四”学人倡导的求是科学精神58
三三四十年代古典文学研究中新的指导思想72
四 三四十年代古典文学研究中新的学术方法85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系的建立与历史曲折92
一 社会主义新文化研究体系的建立92
二 建国初17年古典文学研究的得与失103
三 古典文学研究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111
四 文坛泰斗郭沫若晚年的遗憾115
五 动乱十年中学术研究的凋零与盲动122
第四章20世纪末叶古典文学研究的辉煌127
一 空前繁荣的新时期古典文学研究127
二拨乱反正与解放思想133
三 新思潮的涌动和新方法的使用138
四 古典文学研究正在走向成熟146
第五章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核心问题155
第二编 文化思潮与理论思考155
一 “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学的价值评估156
二 建国初期对传统文学的批判继承167
三 20世纪末叶对传统文学价值的全面弘扬17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意义190
一 马克思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早期应用191
二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意义201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任务和遇到的挑战214
第七章 学术的演进与方法论的变革223
一 20世纪以前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简单回顾223
二 20世纪初期以进化论为基础的实证主义方法论227
三 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的主流238
四 20世纪末叶以文化学为基础的系统方法论258
第三编格局改变与领域拓展279
第八章20世纪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279
一20世纪以前古典文学研究的偏狭范围281
二“文学革新”与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扩大287
三 “文学革命”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宽307
四 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现代开拓323
第九章20世纪古典文学本体研究的深化339
一 对文学本体的全面探索342
二对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的新探讨346
三由研究专题到专门学问353
四 关于文学体裁的价值评判357
五 系统地探讨古典文学的艺术形式363
第十章20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新的开放角度367
一 从世界文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368
二在文化大背景下的全面探讨376
三 从读者角度出发的鉴赏评析388
第十一章 文学史编写领域的拓荒与创业399
第四编 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399
一20世纪前文学史研究概况回顾402
二 草创时期文学史编写的状况与特点405
第十二章 文学史编写体例方法的探索开创419
一 文学史编写蓬勃兴起的阶段421
二文学史编写体例全面探索的阶段432
三 文学史编写中新思想与新方法的初步运用443
第十三章文学史研究与编写的新质变450
一 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学史编写伟大开端451
二 集体编写文学史新形式的开创461
三集体编写文学史的辉煌成果469
第十四章文学史研究领域的萧条与落寞487
一 古典文学研究史上的“空白”487
二 “文化大革命”的畸形产物489
第十五章 文学史研究编写的繁荣与发展500
一 数量多、质量高、种类丰富的研究成果501
二 文学史研究与编写的新的多维角度507
三 文学史编写体例上的新突破516
四 文学史研究与编写中的创新意识522
结语世纪末的总结与新世纪展望533
后记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