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美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冠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2711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审美活动-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美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审美心理学的对象、方法与任务1
一、审美心理学的对象与规律1
(一)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二)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6
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8
(一)研究审美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论9
(二)研究审美心理学的科学原理9
(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方法12
三、审美心理学的任务14
第二章 梦幻美21
一、梦的诗情与慧见21
(一)梦的系统性21
(二)梦的自然性25
(三)梦的规律性36
二、梦是无意识的超前反映48
(一)超前反映是人脑固有的机能52
(二)脑的超前反映与梦的预见53
三、西方梦学的局限性及其根源54
(一)“伊谛普斯”只不过是神话56
(二)作为“上帝之光”的原型也是神话60
四、象征在梦、艺术及生活中的意义69
(一)象征的定义与象征的理论69
(二)象征的系统与层次75
(三)象征研究的意义与价值84
第三章 创造美86
一、艺术美与科学美在创造上的同异86
(一)天才创造的四种类型86
(二)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十大差别89
(一)直觉思维的定义91
二、直觉思维美91
(二)科学直觉93
(三)艺术直觉96
(四)直觉的特征101
三、灵感美103
(一)灵感的定义103
(二)灵感的理论105
(三)灵感新说——灵感精气说107
四、顿悟美111
(一)动作顿悟113
(二)玄空顿悟(宗教顿悟)114
(三)科学顿悟116
(四)艺术顿悟117
(一)创美(创造作品)与赏美(鉴赏作品)的倒逆性119
第四章 发现美119
一、发现美的历程119
(二)审美心理的环形历程120
(三)审美的三阶段说121
(四)审美的四阶段说123
二、认识流与“意识流”124
(一)“意识流”文艺作品的崛起124
(二)“意识流”概念的内涵125
(三)“意识流”概念的评价128
三、审美需要、审美注意和审美感觉130
(一)审美需要是审美情感的源泉130
(二)审美注意对审美活动的调节131
(三)审美感觉的情调性132
(一)审美知觉的概念136
四、审美知觉与审美错觉136
(二)审美知觉与“格式塔”心理学137
(三)审美知觉的一般特性138
(四)完好审美知觉的独特品质146
(五)格式塔心理学家在研究审美知觉中的严重失误152
(六)审美错觉157
第五章 神思美160
一、神思是一颗东方明珠160
(一)多灾多难的命运160
(二)神思与直觉思维161
(三)神思与逻辑思维162
二、神思的价值164
(一)神思的促智增能的功能164
(二)神思的审美创美的功能167
(一)神思与中国古代科技美168
三、神思的科学发现与发明的功能168
(二)神思与现代文明173
第六章 需要美175
一、审美与需要175
(一)个性与美欲175
(二)生命与美欲178
(三)生存与美欲180
(四)审美需要的系统181
二、艺术创造需要188
(一)艺术创造需要的性升华说189
(二)艺术创造需要的过度补偿说193
(三)艺术创造的自我实现说194
(四)审美创造的自我社会价值实现需要说200
(一)自我的概念及其特征207
三、艺术鉴赏需要207
(二)自谐需要210
(三)自观需要211
(四)自美需要213
第七章 素质美215
一、审美素质的系统215
(一)“考”素质的质疑215
(二)素质的两大亚系统215
二、审美的天资与气质219
(一)审美天资219
(二)审美气质220
三、审美能力及天才227
(一)审美才能227
(二)审美天才228
(一)审美兴趣239
四、审美兴趣与理想239
(二)审美理想241
第八章 教育美244
一、自然美育244
(一)自然美育的重要性与系统性244
(二)培养自然美感的“五通”与“八式”246
二、素质美育248
(一)素质美育与自然美育的关系248
(二)理想美的形成248
(三)有效培养素质的途径与方法249
三、重返席勒之路255
(一)席勒的历史功勋255
(二)探人类心理和谐之路257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