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学 上
  • 北京林学院森林学教研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16144·1200
  • 出版时间:1961
  • 标注页数:21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森林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 林学原理7

第一章 森林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7

第一节 森林和环境的统一7

森林和环境的统一是森林的基本特点7

森林植物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9

环境因子的分类10

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11

森林植物和森林群落对环境的指示意义12

第二节 森林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14

生态因子对林木的作用的综合性和每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的相对独立性14

生活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15

环境条件中的主导因子对于提高林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5

第二章 森林与光17

第一节 光照条件和它的生态意义17

光的性质17

光照条件随地理因素的变化18

光照条件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19

第二节 树种的耐阴性20

树种的耐阴性和研究耐阴性的方法20

树种耐阴性的变化23

第三节 光周期和人工光照栽培24

第四节 森林中光照条件的变化25

第五节 调节和提高森林对光能利用的途径27

第三章 森林与热量29

第一节 我国的热量条件29

第二节 热量条件的生态意义31

第三节 ?对热量的要求及其研究方法33

第四节 极限温度对树木的危害和防止措施35

冻害35

冻举37

冻裂39

冬季生理干旱39

高温的危害39

第五节 森林对热量的影响40

第四章 森林与大气44

第一节 空气组成及其生态意义44

第二节 二氧化碳与林木的关系44

二氧化碳的生态意义44

二氧化碳的变化及其调节45

第三节 林木与煤烟害46

煤烟气对森林的为害及树木的抗烟力46

烟害的鉴定及其防止措施47

第四节 森林的卫生疗养意义48

第五节 森林与风49

风对森林的作用49

森林对风的影响51

第五章 森林与水分53

第一节 水分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53

水分条件的生态意义53

各种形态降水的生态意义54

第二节 我国水分条件的概况55

第三节 树种对水分的需要和要求57

树种对水分的需要57

树种对水分的要求58

树种的耐淹力60

第四节 森林中的水分循环60

森林中水分循环的一般状况60

林冠截持降水62

林内的地面蒸发62

森林内的地表迳流和吹雪63

森林的蒸腾65

土壤水和地下水66

第五节 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和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69

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69

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防止土壤侵蚀作用70

第六章 森林与土壤72

第一节 母岩和土壤的物理性对森林的影响72

母岩对森林的影响72

土层厚度对森林的影响74

土壤的机械组成对森林的影响75

第二节 森林和土壤中氮素的关系76

第三节 灰分元素对森林的影响78

第四节 土壤酸度对森林的影响80

第五节 森林土壤的微生物以及根菌的作用82

土壤微生物与乔木树种的关系82

乔木树种与真菌的共生83

第六节 盐碱地、砂地、沼泽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85

盐碱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85

砂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86

沼泽地与林木生长的关系87

第七节 森林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88

第八节 森林枯落物和森林死地被物90

森林枯落物90

森林死地被物的类型和性质92

死地被物的重要意义94

第九节 森林中营养元素的循环95

第十节 森林土壤肥力及其提高途径98

决定森林土壤肥力的因素98

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方法99

第七章 森林的结构102

第一节 森林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02

森林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102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104

第二节 森林的组成107

森林组成的意义107

单纯林和混交林的优缺点108

单纯林和混交林的形成条件以及混交林的构成状态110

林业中调整树种混交的方式和原则112

第三节 森林的层次结构和年龄结构113

森林的层次结构113

森林的年龄结构114

第四节 森林的密度115

密度的意义115

森林密度的变化规律116

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119

林业中调节密度的原则和方法121

林分郁闭和疏密度的意见122

第五节 下木和活地被物123

下木124

活地被物126

第八章 林木的生长131

第一节 根生长131

林木根系的生长规律132

根的形态结构134

第二节 高生长134

第三节 直径生长和材积生长137

林木直径生长137

林木材积生长138

第四节 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138

第九章 森林更新144

第一节 种子更新144

林木的结实144

种子的发芽148

幼苗幼树阶段148

第二节 无性更新152

萌芽更新152

根蘖更新153

第十章 森林的发育155

第一节 木本植物的阶段发育问题155

第二节 森林的发育时期156

第三节 林木分级159

第十一章 森林群落演替162

第一节 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及其分类162

第二节 我国各地区一些主要树种的更替类型165

云杉和桦木的相互更替165

橡树(辽东栎、蒙古栎)为它的伴生阔叶树种所更替以及橡树的恢复167

油松和橡树的相互更替167

红松林的世代更替和年龄更替168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种更替170

第十二章 森林的地理分布172

第一节 世界森林植被类型172

热带雨林172

热带稀树林17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74

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175

常绿针叶林176

第二节 森林的垂直带和森林限界176

森林的垂直带176

森林限界177

第三节 我国森林植被分区178

我国植被区划系统178

热带季雨林雨林带179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82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带183

温带针阔混交林亚带185

寒温带针叶林亚带186

青藏高原原植被区187

蒙新高原植被区188

第十三章 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190

第一节 林型学的任务,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的基本概念190

第二节 林型学说191

林型学的产生和林型学中的学派191

生物地理群落学派的林型学说194

生态学派的林型学说195

苏联两种林型学说的比较197

第三节 我国的林型研究工作199

寒温带和温带原始林的林型199

暖温带次生林的林型201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的林型203

热带亚热带天然林的林型204

无林地的立地条件类型206

第四节 林型和立地条件类型的应用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