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福建简史1949-199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福建简史1949-1999
  • 邓力群,安平生,李力安,有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092994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福建简史1949-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949—1952年)1

第一节 福建全境基本解放1

一、全省人民期盼摆脱深重苦难1

总序1

二、十兵团进军福建前夕的全省局势4

三、福厦战役的胜利和全省的解放8

四、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城市接管工作全面展开14

第二节 清剿土匪、镇压反革命的胜利15

一、剿灭土匪,肃清残敌15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步步深入19

第三节 抗美援朝和巩固海防的斗争23

一、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23

二、紧急、繁重的巩固海防斗争25

一、土地改革提前进行29

第四节 土地改革的完成29

二、土地改革中有关的特殊政策及其执行情况33

三、土改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36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39

一、建立国营经济,统一财经工作39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和开展“五反”运动41

三、多方扶持奖励生产,恢复发展经济44

四、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受到重视48

第六节 人民民主制度的建立52

一、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逐步推进52

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54

三、开展整风、“三反”斗争,发扬联系群众优良传统59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和“一五”计划提前实现(1953—1956年)64

第一节 由互助合作到实现农业合作化64

一、互助组应运而生64

二、有步骤地试办和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66

三、“社会主义高潮”中的高级社超常规发展70

四、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的建立74

五、实行粮食统购统销77

第二节 实现手工业合作化79

一、从扶持到改造79

二、从稳步前进到急躁冒进80

三、发展中的成就和挫折81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3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逐步推进83

二、一步登天,全面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86

第四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89

一、“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指标89

二、把增产粮食放在首位,努力发展多种经营90

三、修建铁路,拓展公路,兴办水电站93

四、轻工业先行,地方工业起步发展98

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00

第五节 胜利地进行巩固海防的斗争103

一、提高警惕,加强战备103

二、东山岛战斗的胜利105

三、军民联合守卫千里海疆107

四、加强海防建设109

第六节 推行民主法制建设110

一、从严治党,加强干部作风整顿和组织整顿110

二、普选人民代表,推进民主法制建设115

三、政协组织的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11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7-1965年)121

第一节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探索福建经济建设的具体道路121

一、“二五计划”和经济发展道路的设想121

二、1957年经济工作进展比较顺利124

第二节 从整风到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126

一、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初步展开126

二、从整风到反右派的转变130

第三节 “大跃进”的发动和人民公社的一哄而起134

一、“大跃进”的发动以批评反冒进为开端134

二、“大跃进”浪潮席卷全省136

三、人民公社一哄而起142

第四节 从初步纠“左”到反右倾、继续大跃进146

一、初步纠“左”见成效146

二、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148

三、经济生活出现严重困难151

第五节 调整政策,调整国民经济155

一、调整农村政策,集中力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155

二、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160

三、调整干部政策,实事求是作风有所恢复162

四、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难关164

第六节 保卫海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正常进行168

一、震惊世界的炮击金门168

二、粉碎台湾国民党军妄图窜犯大陆的阴谋174

三、适应战备需要的“小三线”建设175

第七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76

一、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77

二、工业生产恢复、发展,生产能力明显提高179

三、铁路、公路建设取得进展,交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181

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获得发展182

五、城乡市场趋向活跃,人民生活有所改善185

六、政治上“左”的错误再度抬头,阶级斗争风暴又将来临186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1966—1976年)18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福建的发展历程189

一、全面内乱形成并升级189

二、从福建实行军管到省革命委员会成立197

三、林彪反革命集团复灭和全面整顿使福建形势出现转机201

四、“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又使福建重陷混乱204

一、思想上造成严重混乱209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在福建导致的深重灾难209

二、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211

三、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214

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备遭摧残219

五、优良的传统和道德风尚被败坏222

第三节 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和斗争224

一、工人、农民坚持奋战生产第一线224

二、身受迫害的知识分子不忘报效祖国226

三、一批志士挺身揭露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恶阴谋227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振兴福建的起步(1976年10月—1985年)235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235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平反冤假错案235

二、各条战线进行拨乱反正,国民经济初步恢复239

第二节 努力探索振兴福建之路243

三、实行对外更加开放的战略方针247

二、念好“山海经”和建设“八个基地”的战略设想247

一、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247

四、走“以智取胜”的道路248

第三节 对外开放揭开序幕249

一、“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开始实行249

二、对外开放初见成效251

三、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开始形成255

第四节 农村经济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57

一、多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257

二、专业户的涌现261

三、乡镇企业的崛起263

第五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269

一、“松绑放权”呼唤企业改革270

二、“包”字进城,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试行承包责任制272

三、价格和流通体制改革初步展开274

四、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发展,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279

五、财政、计划、科技等方面改革先后启动280

第六节 闽台关系出现新转变282

一、落实台胞和去台人员亲属政策283

二、做好台胞接待安置283

三、成立沟通两岸交往的民间团体284

第七节 振兴福建取得初步成果285

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285

二、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加强287

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进展,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289

第六章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奋进(1986—1991年)291

第一节 确定“福建应当走在全国四化建设前头”的奋斗目标291

一、走在全国四化建设前头的奋斗目标的提出291

二、实现奋斗目标的思路更加明确更加具体292

第二节 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化296

一、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革全面展开297

二、价格改革的推进301

三、市场体系的培育发展304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310

五、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311

第三节 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又上新台阶313

一、健全、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313

二、农村流通体制改革适时推进314

三、扶贫工作大规模开展316

四、农村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318

第四节 迈开扩大开放的坚定步伐322

一、开拓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地带323

二、大开山门,扩大山区对外开放331

三、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334

四、利用外资进入较大规模持续发展的新阶段336

五、参与国际交换的外向型经济成为发展主流338

一、闽台人员交往出现新突破343

第五节 闽台交往和经贸合作日趋发展343

二、福建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346

三、闽台民间交流不断发展349

四、事务性接触逐步增多353

第六节 在治理整顿中继续前进355

一、经济过热等问题的出现355

二、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及对福建的影响358

三、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359

四、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363

五、“七五”计划胜利完成,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开始实施366

第七章 迈开大步奔向新世纪(1992—1999年)370

第一节 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拓宽370

一、学习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371

二、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进一步确定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374

三、在完成“八五”计划的基础上推进新一轮创业376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379

一、优先进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380

二、电力建设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387

三、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千里江河堤防开工建设389

四、城镇建设迅猛发展391

第三节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396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作出福建扩大开放的决策396

二、把优化投资软环境摆上突出位置398

三、发挥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在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400

四、外商投资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402

五、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405

六、“9·8”洽谈会发展成为全国性招商引资洽谈会408

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保持全国前列4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形成411

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411

二、全省城乡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417

三、统一、开放、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初步形成421

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深入424

五、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426

六、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建立427

七、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成效429

第五节 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431

一、经济过度扩展问题的出现431

二、实施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432

三、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抑制通货紧缩趋向436

第六节 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实现历史性巨变437

一、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定438

二、发展市场经济首先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439

三、向建设林业强省、海洋经济大省的目标迈进444

四、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451

五、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454

六、贫困县全部脱贫,全省农村基本达到小康水平462

一、立支柱,上规模,调整产业、产品结构467

第七节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467

二、创名牌,争第一,狠抓技术创新474

三、工业经济从总量到质量发生巨大变化480

第八节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485

一、商品流通业发展迅猛486

二、陆、海、空运输业全面改观488

三、通信业走在全国前列491

四、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旅游创汇连续11年名列全国第4位493

五、金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495

六、房地产开发成为新兴产业497

第九节 闽台交流交往和经贸合作全面拓展498

一、把对台工作列为一项全局性工作498

二、闽台交往交流日益频繁500

三、闽台经贸合作稳步发展502

四、间接通邮通航初步实现505

五、《金门协议》的签订和实施507

第十节 科教兴省战略全力实施508

一、把科技、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508

二、科学技术为振兴福建作出突出贡献510

三、教育事业走上快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515

第十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522

一、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523

二、计划生育取得突破性进展525

三、资源管理得到加强527

四、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取得明显成效530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不断提高532

一、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533

二、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和道德建设534

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形成536

四、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与带动作用539

五、把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44

第十三节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55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551

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发展556

三、尊重、支持、倚重政协的民主风气逐渐形成558

四、推行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560

五、坚决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62

六、严厉惩处经济犯罪活动565

七、《依法治省决定》的制定和实施567

第十四节 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569

一、对党的建设不断提出新要求569

二、把思想建设摆在党建工作的首位573

三、扎实推进“三讲”教育575

四、认真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576

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581

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展开585

结束语5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