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杨守敬学术年谱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杨守敬学术年谱](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849141.jpg)
- 宜昌市及宜都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4122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杨守敬学术年谱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1 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1
出生宜都1
2 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2
清白家风2
3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辛丑)3
祖籍江南和州3
4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5
父亲的死5
5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6
跟着祖父数钱6
6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7
母亲教以识字7
7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8
在家读私塾8
8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9
兄弟俩诵“四子书”9
9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0
初学作文10
10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1
从谢先生读11
11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2
经商读书两不误12
12 1850年(道光三十年庚戌)13
独当一面做生意13
13 1851年(咸丰元年辛亥)15
避难长阳朱家湾15
14 1852年(咸丰二年壬子)16
县考第十三名16
15 1853年(咸丰三年癸丑)18
在家自学节约学费18
16 1854年(咸丰四年甲寅)19
祖父不准参加府试19
17 1855年(咸丰五年乙卯)20
与李氏成婚20
18 1856年(咸丰六年丙辰)22
工小楷22
19 1857年(咸丰七年丁巳)23
外舅为他说情读书24
就读朱先生馆24
侧听国朝诸儒论古25
20 1858年(咸丰八年戊午)25
影绘六严《舆地图》25
21 1859年(咸丰九年己未)27
初为人父27
22 1860年(咸丰十年庚申)28
以明年跋贡为勖28
23 1861年(咸丰十一年辛酉)28
拒绝赴考28
24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30
设馆授读30
中第八十名举人31
乡试朱卷·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科履历31
与陈一山志同道合37
25 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38
初见潘孺初38
买得未见书盈车39
马骡牛帮驾之车回宜都40
月下拓《修太公庙碑》41
分田产房产41
与族祖杨梅坡交往43
26 1864年(同治三年甲子)44
甲子进京会试44
夜救彭云峰举人44
27 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45
不赴张之洞名流大会45
景山官学教习46
东草厂胡同当先生47
到琉璃厂物色碑版文字47
与邓铁香金石之好47
再会潘孺初48
28 1866年(同治五年丙寅)48
希望皆绝48
29 1867年(同治六年丁卯)49
住北京宜昌会馆49
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50
高平拓碑51
闻捻军起事51
30 1868年(同治七年戊辰)52
三百字高古绝伦52
结为文字之友53
三会潘孺初53
关心《齐民要术》刻本54
祖父去世54
31 1869年(同治八年己巳)57
新街学馆授读57
撰《论语事实录》成书57
撰《小学记录》59
购金石文字数千种60
32 1870年(同治九年庚午)60
洪水使老屋受损60
33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61
“信近于义”61
卖田偿债62
三子杨必昌出生62
34 1872年(同治十一年壬申)62
谋刻《望堂金石》62
35 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65
癸酉进京会试65
36 1874年(同治十三年甲戌)66
四会潘孺初66
37 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67
由天津到上海67
祖母见背68
38 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69
米店亏累改开纸行69
与饶敦秩同撰《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69
39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70
受请编纂《荆州府志》·辑《楷法溯源》成70
编《元押》一书71
40 1878年(光绪四年戊寅)72
熊会贞入杨府教书72
去武昌卖书72
41 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73
为倪模刻《古今钱略》73
曾国荃书局做总办未成73
聘为清驻日随员待赴74
潘孺初为《水经注疏》初稿题叙74
42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75
《集贴目录》编成75
会试仍不中76
赴日本任钦使随员76
见中国古籍在日本甚多77
43 1881年(光绪七年辛巳)78
初黎庶昌钦使留任78
撰《日本访书缘起条例》80
44 1882年(光绪八年壬午)84
碑版古钱古印“以有易无”84
得森立之《经籍访古志》按目索购86
刻书与刻工88
与日本文学士往来88
“三人的益友”89
《雪柯日记》的记述91
传承中国书法和毛笔92
石印《寰宇贞石图》成93
45 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96
皆诧为奇才96
作跋和札记之议97
《玉篇》刻入《古逸丛书》98
46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99
《古逸丛书》督印百部99
为《古逸丛书》写跋100
《支那地志摘译》呈黎公107
归国赴任黄冈教谕107
47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108
受聘纂《湖北通志》108
48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108
最后一次进京会试108
49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109
与熊会贞自检《隋志考》109
50 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110
筑黄州“邻苏园”以藏书110
校《古诗辑存》111
51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112
增订《隋志考》稿112
52 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113
与熊会贞参互第二稿《隋志考》113
53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14
刻《补严铁桥古文存》成114
又添两孙114
54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16
校《隋志考》第三稿116
激赏《合校水经注》116
55 1893年(光绪十九年癸巳)118
嫁女·添孙·买田118
考证赤壁119
续刻《邻苏园帖》119
谈戴、赵两家《水经注》校本120
督校《宋椠黄山谷内外集》122
领修《和州杨氏家谱(续修)》并序123
56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125
作《十三行跋》125
诗吟“邻苏园”126
57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27
为《隋志考》撰跋并刻成127
母逝黄冈128
为家乡人书写对联、条幅、屏等129
58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33
为前福建提督张月楼父母撰墓志铭133
为宜昌饶慎之父母撰墓志铭135
运母柩赴宜都葬三管笔136
59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37
长子回宜都病故137
赴上海卖字,为出书撰跋137
又理旧业检点藏书138
60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39
删补《隋志考》自序139
回宜都购屋为归根计140
游鄂城西山作诗140
61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40
受聘为两湖书院地理教习140
62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42
熊会贞助刻《汉书地理志补校》及《晦明轩稿》成142
为柯逢时刻《大观本草》143
不到成书不得做寿145
63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46
妻李氏病故146
刻《日本访书志》成146
为《日本访书志》书跋149
刻《留真谱》成152
64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54
李氏灵柩运回宜都154
为武昌勤成学堂总教长154
被奏保加四品衔155
刻《大观本草》成155
《丛书举要》写成156
65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57
保举为经济特科第一名157
刻《壬癸金石跋》成157
66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158
《水经注疏》稿成158
撰《水经注疏》凡例159
在舟中谈论禹分二渠165
《古泉薮》十六册集成165
《飞青阁钱谱》稿本167
寄慎庵信函二封168
刻《前汉地图》成171
67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71
写定《集帖目录》171
刻《水经注图》成172
被时人赞誉为清朝三绝学之一173
《水经注图》自序·凡例173
刻《水经注疏要删》成176
复校《古诗辑存》并序177
为陈君撰墓志铭178
68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80
赴金陵和上海题书有获180
辞安徽霍山县知县职180
刻《禹贡本义》成181
为赠书及家事致信两封182
作《湖北江汉水利议》一文183
69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86
存古学堂任总教186
保举为内阁中书、礼部顾问官187
刻《三国郡县表补正》成188
刻《三国地图》成189
在上海等地题跋三十余篇189
撰《石鼓文跋》189
撰《岱顶秦篆刻石跋》191
撰《琅琊台跋》192
撰《杨叔恭残碑》跋193
撰《汉太室少室开母庙三阙铭跋》193
撰《刘熊碑跋》194
撰《敦煌长史武班碑》跋194
撰《旧拓孔宙碑跋》195
撰《晋索靖出师颂跋》195
撰《晋索靖月仪章跋》196
撰《宋爨龙颜碑跋》197
撰《隋尉富娘墓志跋》197
撰《隋董美人墓志跋》198
撰《真草千字文》跋199
撰《唐九成宫醴泉铭》跋200
撰《皇甫诞碑跋》200
撰《圣教序跋》201
撰《唐麓山寺碑跋》等202
撰《唐汝南公主墓志》跋205
撰《唐贤首法师》跋206
撰《唐人书经》三跋206
撰《前蜀王锴书妙法莲华经跋》207
撰《宋张樗寮书华严经跋》208
撰《苏东坡帖跋》208
撰《雅宜山人借券跋》209
撰《啸堂集古录跋》210
撰《黄山谷梵志诗跋》210
撰《米海岳大行皇太后挽词附董香光临本跋》211
撰《赵文敏临黄庭经跋》211
撰《赵文敏书范文正义田记》跋212
撰《元五大僧真迹跋》212
撰《倪瓒静寄轩诗跋》213
撰《元吴仲圭草书心经跋》214
撰《元人墨迹跋》214
撰《杨铁崖跋》215
撰《王文成诗翰》跋215
撰《解大绅草书跋》216
撰《吴文节公手札题跋》216
寄王先谦信之一219
70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219
以译书名目领薪水219
辑《汉书二十四家遗注》219
致商务印书馆信221
71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223
在金陵撰跋数十百通223
撰《沈铨画马》跋224
撰《陈香泉临书谱》跋224
撰《璇玑图跋》225
撰《张二水画十八罗汉跋》225
撰《梅花道人墨竹》跋225
撰《胆巴帝师碑》跋226
撰《湖州妙严寺记》跋226
撰《英光堂帖》跋227
撰《戏鱼堂帖》跋227
撰《凤墅帖》跋227
撰《苏东坡书方元英诗跋》228
撰《西楼帖》跋228
撰《黄庭内景经跋》229
撰《绛帖第九第十》跋230
撰《吴道子画罗汉》跋230
撰《李少温听松二字跋》231
撰《皇甫诞碑跋》232
撰《北宋拓醴泉铭》跋234
撰《龙藏寺碑》跋235
撰《裴镜民碑》跋236
撰《顾恺之洛神赋图跋》236
撰《曹全碑》跋等237
为甘翰臣父母作墓志239
石印《续辑寰宇贞石图》成240
刻《水经注疏要删补遗》成242
撰《高句丽广开土好太王谈德碑跋》242
72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247
刻北魏、西魏地图247
《三续寰宇访碑录》写定248
《评碑记》、《评帖记》失而复得249
辑《古地志》三十二卷253
撰《补汉书古今人表》253
买得旧材建铺屋和修老屋254
受聘为通志局协纂254
73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255
刻历朝各地图255
武昌革命事起,出走上海255
武昌书籍得到告示保护256
日本水野疏梅愿为弟子256
赴武昌取衣物书籍未成257
售楹帖七百封258
作《学书迩言》259
撰《邻苏老人年谱》259
74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261
详核《水经注疏》261
求书者络绎不绝261
撰《宋拓馆本十七帖》跋262
撰《颜鲁公论坐位稿跋》263
撰《唐颜鲁公书张敬因碑跋》264
撰《“听松”二字跋》266
撰《宋蜀石经周礼题跋》266
撰《宋拓大观帖》跋等267
撰《苏东坡画竹题跋》269
撰《元王振鹏绘历代皇后跋》270
撰《忆园灌菊图跋》270
寄罗振玉信271
寄缪荃孙信273
寄刘心源信274
寄梁鼎芬信275
寄日下部鸣鹤信之一276
撰《潘孺初先生临郑文公碑》跋277
75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278
昕夕不辍校《水经注疏》278
寄日下部鸣鹤信之二279
寄黎元洪信之一279
寄黎元洪信之二280
寄梁启超信之一281
寄梁启超信之二282
寄饶汉祥信282
76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283
被大总统聘为顾问、任参政283
题跋黄公度甲辰遗札284
《丛书举要》刊成285
寄赵尔巽信287
寄段祺瑞信288
寄王先谦信之二288
77 1915年(民国四年)290
在北京无疾而逝290
《水经注疏》成书后记292
附录293
《清客笔话》整理注释293
杨守敬与日本文学士笔谈317
反驳胡适对《水经注疏》的丑诋言论331
《日本访书志》、《补》、《续补》目录337
对《留真谱》异说及《藏书绝句序》质疑348
诸家对《水经注疏要删》之评述353
《水经注疏》成就及出版过程361
熊会贞传略及其他388
后记&杨世灿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