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毒实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消毒实用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846430.jpg)
- 周尚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780121290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消毒-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消毒实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消毒总论1
一、微生物的分布1
(一)微生物在外环境中的分布1
目录1
(二)微生物在人体内的分布6
二、卫生消毒工作的意义8
(一)防病保健8
(二)预防传染病10
(三)防止医院内感染10
(四)消除生物战剂的污染11
三、消毒有关名词解释12
四、做好消毒药械的卫生质量管理14
五、消毒方法15
(一)物理消毒法15
(二)化学消毒法16
(一)根据物品对消毒作用因子的适宜性和消毒效果,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消毒18
六、消毒药械的合理选用18
(二)对医疗器械要求达到何等消毒水平,19
再进行消毒灭菌19
(三)要视污染物品传染性大小或污染程度,再实施消毒20
(四)对人体或物品是否有损坏或遗毒21
(五)视消毒现场的特点21
七、影响物理消毒效果的因素24
(一)处理剂量24
(二)穿透条件25
(三)湿度25
(四)有机物25
八、物理消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6
(一)消毒前应对设备认真检查26
(二)正确装放物品26
(三)时间计算26
(一)药品因素27
九、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27
(四)加强责任心,认真观察,防止意外事故27
(五)灭菌物品贮存27
(二)环境因素28
(三)微生物方面的因素29
十、消毒剂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0
十一、消毒的合格标准32
(一)灭菌32
(二)防疫消毒33
(三)饮水消毒33
十二、医疗卫生饮食服务人员必须体检合格33
十三、非典型肺炎(SARS)的预防与消毒35
(一)个人预防“非典”的措施35
(二)家庭预防“非典”的措施37
(三)消毒剂采购、贮存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38
(一)清除40
一、物理消毒与灭菌40
第2章 消毒药械40
(二)加热消毒与灭菌42
(三)紫外线消毒53
(四)日照消毒56
二、化学消毒与灭菌57
(一)含氯消毒剂57
(二)过氧化物消毒剂59
(三)20%中性强化戊二醛62
(四)环氧乙烷63
(五)碘酊与碘伏64
(六)乙醇(酒精)66
(七)新洁尔灭68
(八)洗必泰69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71
一、建立健全管理组织71
第3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71
(二)医院感染监控科(室)72
(三)科室消毒监控员72
二、医院消毒管理措施73
(一)消毒灭菌原则73
(二)手部皮肤清洁和消毒73
(三)各科室消毒隔离要求74
(四)污水与污物处理83
第4章 室内空气消毒86
一、消毒意义86
二、微生物来源86
三、消毒场所87
四、病原体藏身之处87
五、减少污染的措施87
六、消毒方法88
一、煮沸90
第5章 生活饮用水消毒90
二、紫外线照射91
三、氯化消毒91
第6章 厨房和食堂的卫生与消毒93
一、卫生设施与卫生保持93
二、食品原料采购、保存和制作卫生94
(一)采购要保质适量94
(二)保存要妥善94
(三)制作过程要卫生95
三、炊食用具的卫生消毒96
四、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重点96
五、搞好炊管人员个人卫生97
第7章 托幼机构内消毒98
一、室内空气消毒98
二、玩具消毒98
三、其他消毒99
一、招待所(宾馆、饭店)101
第8章 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101
二、理发(美容)店102
三、图书馆103
四、医院候诊室103
五、游泳场所103
第9章 野战条件下的消毒105
一、野战条件下消毒工作的特点105
二、食品卫生与消毒106
(一)卫生消毒重点106
(二)野战条件下食品、炊食具的消毒方法107
三、饮水卫生与消毒107
(一)饮水卫生重点107
(二)饮水消毒108
四、皮肤卫生与消毒110
七、工事和坑道卫生与消毒111
五、衣被卫生与消毒111
六、环境卫生与消毒111
八、尸体消毒112
九、运输工具消毒112
第10章 消毒鉴定实验技术113
第一节 消毒实验基本技术113
一、消毒实验室无菌要求113
二、消毒实验基本操作技术114
(一)培养基的制备114
(二)吸管的使用方法118
(三)细菌的接种及培养技术118
三、菌落形态120
四、细菌染色方法121
第二节 消毒鉴定实验技术122
一、实验菌株的选择与常用标准菌株122
(一)细菌繁殖体的培养及其悬液的制备123
二、实验菌液和染菌载体的制备123
(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培养及悬液的的制备124
(三)染菌用载体的制备125
(四)载体染菌方法(滴染法)127
三、活菌计数方法128
(一)无菌药品器材128
(二)操作方法129
四、对照组的设置132
五、残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133
(一)化学中和法133
(二)消毒实验对象的种类及形式的选择135
(三)中和实验方法136
(四)中和实验的结果计算与判定方法140
六、消毒实验142
(一)抑菌实验方法142
(二)定性消毒实验143
(三)定量消毒实验144
七、有机物影响杀菌效果实验147
八、空气现场消毒效果鉴定148
(一)自然菌空气消毒实验148
(二)指标菌空气消毒实验148
九、化学消毒剂稳定性试验149
十、化学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实验149
十一、消毒剂有效浓度测定150
(一)碘还原滴定法150
(二)G-1型浓度试纸测定法154
第11章 药械消毒效果监测156
一、消毒监测频率与正常值156
(一)医院各种物品消毒效果检测156
(二)消毒卫生标准156
二、压力蒸气灭菌效果监测158
(一)监测用物品158
(二)监测内容159
(三)监测方法160
(四)结果判定161
(五)注意事项161
(六)灭菌技术要求162
三、干热灭菌效果监测162
四、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163
(一)化学指示卡法163
(二)生物指示剂法164
五、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64
(一)日常监测164
(二)化学监测165
(三)物理监测165
六、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监测166
(一)微生物学监测166
(二)浓度监测167
(二)采样168
七、室内空气细菌学监测168
(一)监测准备168
(三)检验169
(四)报告169
八、物体表面细菌学监测169
(一)无菌物品169
(二)监测对象169
(三)采样数量170
(四)采样频率170
(五)采样面积170
(六)采样方法170
(七)检验171
(八)结果计算公式171
九、炊食用具卫生学监测171
(一)无菌物品171
(三)检验172
(二)样品采集172
(四)结果计算与正常值173
十、医护手的细菌学监测174
(一)无菌物品174
(二)采样174
(三)检验175
(四)结果计算175
十一、血液透析系统卫生学监测175
(一)无菌物品175
(二)采样时间175
(三)采样方法176
(四)检验176
(五)结果176
(六)参考值176
(三)采样方法177
(二)无菌物品177
(一)监测项目与正常值177
十二、饮水消毒效果监测177
(四)水样运送178
(五)检验方法178
十三、医院污水消毒监测180
(一)大肠菌群数监测180
(二)总余氯测定181
十四、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细菌学监测182
(一)监测用品182
(二)样品采集182
(三)检验183
(四)菌落计数与结果报告183
(五)微生物指标183
十五、致病菌培养184
(一)绿脓杆菌检测184
(二)沙门氏菌检测186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87
(四)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188
(五)真菌检测189
十六、无菌试验189
(一)试验用品189
(二)试验前洁净工作台洁净程度检查190
(三)试验方法190
(四)结果判定191
十七、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192
(一)基本概念192
(二)调查要点与注意事项193
(三)结果分析195
附录1 试液培养基的配制与试验方法201
一、染菌液、指示剂及当量溶液201
二、采样液、稀释液203
三、增菌液204
四、琼脂培养基206
五、生化试验208
六、配制或使用试剂和培养基注意事项215
附录2 常用器材药品217
附录3 玻璃器具的处理和硫酸清洁液的制备224
一、玻璃器具的处理224
二、硫酸清洁液的制备225
附录4 消毒工作用各种表格226
一、消毒鉴定、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情况调查表226
二、医院消毒检测结果年度汇报表236
附录5 医疗卫生、饮食服务单位的消毒工作应逐步走上“三化”轨道244
一、消毒工作的监督监测管理244
二、医院消毒工作的管理245
三、医院消毒与医院感染247
四、医院消毒的监督监测249
参考文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