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
  • 李慈健等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525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文艺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在新世晨光中走向“一体”(1949~1952)1

一序曲与前奏:延安时期的文艺思想1

(一)抗战前期的理论探索1

(二)“整风”前期丁玲等人的文艺思想7

(三)毛泽东的文艺思想13

二新中国文艺方向的确立17

(一)第一次文代会的基本精神17

(二)创作实践的意义21

(三)“一体”对多元的拒斥25

三文艺与政治的关系32

(一)阿垅的政治与艺术一元论33

(二)邵荃麟论“文艺与政策相结合”36

(三)萧殷论文艺的“赶任务”39

第二章 在现实主义的旗帜下(1953~1955)43

一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43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由来44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特质48

(三)陈荒煤等的英雄人物论54

二追寻现实主义的理想境界——周扬及其文艺思想61

(一)早期周扬的文艺思想62

(二)发展与变异69

(三)寻找与超越77

三坚持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胡风及其文艺思想82

(一)胡风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83

(二)胡风文艺思想的理论来源88

(三)独异的现实主义论94

(四)“主观战斗精神”103

(五)结语108

第三章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式微(1956~1960)111

一“双百方针”与文艺新气象111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11

(二)文学创作的新气象117

二现实主义的再思考122

(一)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122

(二)陈涌的现实主义新论128

(三)刘绍棠对文艺的“意见”135

三“人学”意识的觉醒139

(一)巴人对“人情”的呼唤140

(二)王淑明的“人性论”143

(三)钱谷融的“人学”新论147

四典型问题再探153

(一)典型是什么154

(二)何其芳的“共名说”158

五百家争鸣局面的式微160

(一)文艺思想的急速“左”转161

(二)对冯雪峰文艺思想的批判165

(三)民歌运动与艺术规律172

(四)“两结合”的文艺思想177

第四章 阴晴冷暖的多重变奏(1961~1965)182

一“纠偏”与“调整”182

(一)周恩来与文艺政策的调整182

(二)三次会议与“文艺八条”188

二文艺思想的再度活跃194

(一)张光年:题材多样论195

(二)关于“共鸣”的论争198

(三)邵荃麟的“中间人物论”203

三重返“左”倾的歧途207

(一)政治对文艺的强行控制208

(二)对“调整”的否定与倒算211

(三)批判《海瑞罢官》:“文革”的先声216

第五章 跌入“中世纪”的梦魇(1966~1975)220

一姚文元:畸形文艺思想的缩影221

(一)理论支点的随机游移221

(二)极端“工具论”的典型操持者224

(一)走上历史前台的江青227

二江青与《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227

(二)《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228

(三)“京剧革命”与“样板戏”232

三“文革”年代的创作论234

(一)“根本任务论”235

(二)“三突出”原则236

(三)“题材决定论”与“主题先行”239

第六章 反思中的回归与骚动(1976~1984)242

一反思中的回归242

(一)走向历史新岸的踯躅徘徊242

(二)“断裂”在反思中弥合254

(三)走出“新古典主义”的理性沼泽262

(一)《祝词》与第四次全国文代会275

二解冻之后的喧哗与骚动275

(二)从“神话”的蛛网中艰难挣脱281

(三)“反思文学”与现实主义的深化291

(四)新诗潮与“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297

(五)“现代派”放飞的“风筝”303

三五彩缤纷的批评“新方法”308

(一)理论的惰性与批评的尴尬308

(二)蜂拥而来的“他山之石”309

(三)方法热的意义与局限315

第七章 “统一”散失与多元并举(1985~1989)321

一文艺思想的历史性转型321

(一)来自“文本”的挑战321

(二)作协第四次会议326

(三)思维空间的拓展与文艺观念的更新331

(四)“方法热”的归宿342

二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论争345

(一)历史的启示346

(二)“文学主体性”建构的哲学观念347

(三)文艺创作过程的主体阐释349

(四)论争及其意义352

三多元互渗的良性发展态势361

(一)“初级阶段”理论对文艺思想的影响361

(二)互补与重构365

(三)现实主义新的生机373

(四)商品经济对文艺思想的渗透376

主要参考书目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