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 周志山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1455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及其当代意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孙承叔1

导言1

第一章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社会关系”思想15

第一节 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16

一、从笛卡尔到休谟: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之争16

二、康德知识论中的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20

三、康德社会存在论中的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22

第二节 费希特知识学中的“自我”与“非我”30

第三节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中的“自我”与“他人”36

一、实体即主体与否定性辩证法38

二、承认辩证法与“自我—他人”关系41

三、市民社会关系与国家47

第四节 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中的“我”与“你”51

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费尔巴哈的感性—人本学52

二、人是类存在物:费尔巴哈的“我—你”关系56

三、从类关系到社会关系: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认同61

和超越61

第二章 马克思探索社会关系理论的心路历程67

第一节 自由与定在——《博士论文》对社会关系理论的最初表达68

第二节 理性政治国家观与世俗社会国家观——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社会关系理论的根本转变75

一、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理论活动的主题75

二、马克思在《德法年鉴》时期理论活动的主题81

第三节 异化社会关系与人类社会关系——《巴黎手稿》对社会关系及其历史向度的考察94

一、社会关系和历史向度的缺失:对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的批判95

二、异化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历史向度100

第四节 社会关系的实践本质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社会关系理论的科学阐发106

一、社会关系的实践本质109

二、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本质114

第五节 现实的个人、生命的生产与交往活动——《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社会关系基本逻辑和总体图景的建构118

一、现实的个人:社会关系的现实前提119

二、生命的生产:社会关系的历史发源地123

三、交往:现实的个人、社会关系的生成机制和实现机制127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分析的“三维向度”136

第一节 实物(商品、货币、资本):社会关系分析的经济学向度136

一、马克思“实物观”的实践本质和关系视域137

二、商品、货币、资本: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中的社会关系分析向度144

三、几点启示157

一、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61

第二节 分工:社会关系分析的社会横向度161

二、分工的社会关系分析视域166

三、从分工到世界历史172

第三节 社会形态:社会关系分析的历史向度177

一、社会形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178

二、“三大社会形态”:社会关系的演进历程180

三、人的感性生成和自我解放:社会关系历史向度的人文意蕴190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四重论域”194

第一节 海德格尔的“共在”与马克思社会关系存在论195

一、海德格尔“共在”思想的存在论路向196

二、海德格尔“共在”思想的基本特征200

三、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存在论基础206

第二节 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与马克思社会关系方法论和理想观215

一、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与“我—你”、我—它”之辨217

二、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实在性与社会关系方法论223

三、追求现实的神圣: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想观230

第三节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学说与马克思社会关系结构论236

一、对“正统共识”社会理论的批判:结构二重性学说的提出237

二、基于实践活动的使动性与制约性:结构二重性学说述议241

三、马克思社会关系结构论的实践本质和主体指向246

第四节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关系批判论251

一、物化: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的核心范畴及其特征252

二、物化及其扬弃: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二重性256

三、实践和社会关系: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点和视域261

第五章 社会关系理论的实践意义268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关系维度269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范式转换及其局限性269

二、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在实践中的内在关联273

三、资本关系的统治与当代环境问题的历史性生成284

四、资本关系下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及其扬弃289

第二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关系的批判性考察291

一、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两个基本倾向292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关系的批判性考察29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的调适303

第三节 全球化交往中的社会关系307

第四节 社会关系与人的全面发展312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314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和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一致性322

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328

主要参考文献332

后记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