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学
  • 傅黎瑛主编;刘静,邢小玲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11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审计职业1

目录1

1.1 什么是审计2

1.1.1 审计的定义2

1.1.2 审计的独立性3

1.2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

1.2.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5

1.2.2 国外审计的产生与发展8

1.2.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10

1.3 审计的类型12

1.3.1 审计的类型12

1.3.2 审计师的类型14

1.4.1 政府审计机关15

1.4 审计组织机构15

1.4.2 内部审计机构19

1.4.3 民间审计组织22

习题24

第2章 审计规范27

2.1 审计准则28

2.1.1 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28

2.1.2 独立审计准则29

2.1.3 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35

2.2 审计法律责任38

2.2.1 审计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38

2.2.2 我国审计的相关法律规范41

2.2.3 审计法律责任的防范44

2.3.1 审计职业道德的涵义及规范的必要性45

2.3 审计职业道德45

2.3.2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构成和内容47

习题50

第3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52

3.1 审计目标53

3.1.1 审计的本质目标53

3.1.2 审计的总体目标53

3 1.3 审计的具体目标54

3.1.4 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的实现57

3.2 审计计划61

3.2.1 审计计划的涵义和作用61

3.2.2 审计计划的内容与编制62

3.2.3 审计计划的审核64

习题65

第4章 审计技术方法67

4.1 审计技术方法68

4.1.1 书面资料审计方法68

4.1.2 财产物资审计方法73

4.2 审计技术方法的发展78

4.2.1 账项导向审计78

4.2.2 系统导向审计80

4.2.3 风险导向审计82

4.3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84

4.3.1 审计抽样的定义85

4.3.2 审计抽样的应用86

习题90

第5章 审计证据91

5.1.1 审计证据的含义及特性92

5.1 审计证据92

5.1.2 审计证据的种类95

5.1.3 审计证据的获取100

5.1.4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101

5.2 审计工作底稿103

5.2.1 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及作用103

5.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105

5.2.3 审计档案的管理108

习题109

第6章 审计的重要性和风险113

6.1 审计重要性114

6.1.1 审计重要性的涵义114

6.1.2 重要性的运用要求115

6.1.3 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18

6.1.4 实施审计程序对重要性水平的考虑121

6.1.5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122

6.2 审计风险124

6.2.1 审计风险的特征及成因124

6.2.2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26

6.2.3 评估固有风险127

6.2.4 评估控制风险129

6.2.5 确定检查风险及其对相关内容的影响130

习题131

第7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价133

7.1 内部控制概述134

7.1.1 内部控制的涵义134

7.1.2 内部控制的内容134

7.1.3 内部控制方式137

7.2 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测试139

7.2.1 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关注139

7.2.2 内部控制的了解与描述140

7.2.3 内部控制的测试143

7.3 内部控制的评价151

7.3.1 控制风险的评价151

7.3.2 内部控制的总体评价153

习题154

第8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57

8.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158

8.1.1 本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158

8.1.2 主要凭证及会计记录160

8.1.3 审计目标161

8.1.4 审计重要性和风险162

8.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162

8.2.1 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163

8.2.2 测试内部控制164

8.3 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测试165

8.3.1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165

8.3.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测试168

8.4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172

8.4.1 案例背景172

8.4.2 案例内容与过程173

习题181

第9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185

9.1.1 本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186

9.1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186

9.1.2 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88

9.1.3 审计目标189

9.1.4 审计重要性和风险190

9.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190

9.2.1 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190

9.2.2 测试内部控制191

9.3 购货与付款循环实质性测试193

9.3.1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193

9.3.2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195

9.4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案例200

9.4.1 案例背景200

9.4.2 案例内容与过程201

习题207

第10章 生产循环审计211

10.1 生产循环概述212

10.1.1 本循环的主要业务活动212

10.1.2 主要凭证和记录213

10.1.3 审计目标214

10.1.4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215

10.2 生产循环内部控制测试216

10.2.1 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216

10.2.2 测试内部控制219

10.3 生产循环的实质性测试220

10.3.1 存货成本的审计220

10.3.2 分析性复核222

10.3.3 存货的监盘224

10.3.4 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227

10.3.5 应付工资的审计229

10.4 生产循环审计案例229

10.4.1 案例背景229

10.4.2 案例内容和过程230

习题234

第11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38

11.1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239

11.1.1 本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39

11.1.2 主要凭证与记录240

11.1.3 审计目标241

11.1.4 重要性和审计风险242

11.2.1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测试243

11.2 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测试243

11.2.2 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测试244

11.3 筹资和投资循环的实质性测试247

11.3.1 借款的实质性测试247

11.3.2 所有者权益的实质性测试249

11.3.3 投资的实质性测试251

11.4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案例255

11.4.1 案例背景255

11.4.2 案例内容和过程256

习题260

第12章 货币资金审计262

12.1 货币资金概述263

12.1.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263

12.1.4 重要性和风险264

12.1.3 审计目标264

12.1.2 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64

12.2 现金审计265

12.2.1 现金的内部控制及测试265

12.2.2 现金的实质性测试267

12.3 银行存款审计269

12.3.1 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及测试269

12.3.2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测试271

12.4 货币资金审计案例274

12.4.1 案例背景274

12.4.2 案例内容和过程275

习题280

第13章 终结审计282

13.1.2 期初余额审计的原则283

13.1.1 期初余额的特征283

13.1 期初余额的审计283

13.1.3 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284

13.1.4 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对本期会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285

13.2 或有事项的审计286

13.2.1 或有事项的含义286

13.2.2 或有事项的种类286

13.2.3 或有事项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286

13.3 期后事项的审计288

13.3.1 期后事项的含义288

13.3.2 期后事项的种类288

13.3.3 期后事项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289

13.3.4 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和审计报告日期290

13.4.1 审计差异的含义291

13.4 审计差异的确定与调整291

13.4.3 审计差异的汇总292

13.4.2 审计差异调整应考虑的因素292

13.4.4 审计差异的处理294

13.5 获取有关声明书297

13.5.1 获取管理当局声明书297

13.5.2 获取律师声明书298

13.6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复核299

13.6.1 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299

13.6.2 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300

13.6.3 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300

习题302

第14章 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306

14.1.1 审计报告的意义和作用307

14.1 审计报告307

14.1.2 审计报告的种类308

14.1.3 审计报告的体裁310

14.1.4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内容310

14.1.5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基本类型311

14.1.6 编写审计报告的要求317

14.2 管理建议书318

14.2.1 管理建议书的涵义318

14.2.2 编写管理建议书的一般要求318

14.2.3 管理建议书的结构及内容319

习题321

主要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