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832073.jpg)
- 张岩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754261918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天下论丛》总序1
古史寻源(代序)1
第一编 族群结盟与部落文明第一章 族群结盟与原始婚姻制度3
第一节 联姻还是战争3
第二节 部落社会的群间通婚制度8
第三节 类别规则与类别式亲属称谓制度18
第二章 族群结盟与文化整合23
第一节 部落社会的“宇宙论体系”23
第二节 加盟者对天地万物的产权分配28
第三节 谁也离不开谁: “巫术合作制”32
第四节 成年礼教育制度37
第三章 圣、俗划分与神权制度44
第一节 摩西《十诫》与圣、俗划分44
第二节 “圣史”中的结盟过程47
第三节 神的由来、特性和功能51
第四节 通婚规则的管理54
第四章 结盟事件与部落制度58
第一节 领土分配与图腾圣地58
第二节 图腾圣地与灵魂转世60
第三节 “永生”的许诺和实现62
第四节 灵魂载体:“储灵珈”64
第五节 生死轮回与单系继嗣65
第六节“婚后居”与单系继嗣67
第五章 澳洲部落史71
第一节 澳洲“古代社会”的起点71
第二节 早期族群的分裂和组合73
第三节 部落间“类别换算关系”76
第四节 部落间分工和交易关系78
第五节 澳洲和美洲的“时间差”81
第六节 结盟事件决定部落制度82
第六章 部落制度概述(上)86
第一节 外婚制86
第二节“天地时结构”(上)89
第三节 “天地时结构”(下)96
第七章 部落制度概述(下)105
第一节 神的“塑造”与神权制度105
第二节 圣地与祭典113
第三节 成年礼119
第四节 萨满教与“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123
第八章 古代中国的部落制度“遗存”127
第一节 昭穆制度与类别规则127
第二节 “男女辨姓”与“姑舅表婚”131
第三节 类别规则与《周易》卦象结构135
第四节 从平等氏族到宗法制度141
第五节 古代中国的“天地时结构”147
第九章 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151
第一节 早期聚落的向心布局151
第二节 大型聚落的向心布局和宗教设施153
第三节 与居地分开的宗教设施155
第四节 农业与文化区系的重组157
第五节 早期城邑遗址及其宗教设施164
第六节 五帝时代与华夏文明的形成165
第二编:古代中国的礼乐制度第十章 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上)171
第一节 礼乐文化、制度的性质和特征171
第二节 “昔天之初”的“设建典命”175
第三节 帝颛项的“绝地天通”178
第四节 从“昔天之初”到“地平天成”181
第五节 “地平天成”188
第六节 “国之神位”190
第十一章 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中)195
第一节 社稷与“封建”制195
第二节 “社稷之职”198
第三节 贡赋之用203
第四节 “取法于天”和“取材于地”206
第五节 以四时为节律的礼制208
第六节 “岁”“年”双历212
第十二章 夏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和制度(下)219
第一节 《尚书·洪范》中的神权政治219
第二节 时令与休咎226
第三节 《逸周书·命训》中的神权观念235
第四节 天府制度和盟约制度238
第五节 官学教育和教材241
第十三章 “神道设教”与道德伦理247
第一节 “天子建德”与“祭者教之本也”247
第二节 利用祭祀仪式“崇德”“绌恶”250
第三节 “令德”“令闻”与祸福因果253
第四节 “纯佑秉德”255
第五节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257
第六节 “祝嘏辞说”与“皇极”祸福260
第十四章 《春秋》经传性质探寻(上)264
第一节 《春秋经》特征和“书法”264
第二节 孟子所说孔子“作《春秋》”266
第三节 令人畏惧的“书法不隐”269
第四节 《春秋经》简约文体与祝史言辞272
第五节 “则父之礼”与《春秋》“书法”275
第六节 “谥法”“书法”与器铭之法281
第十五章 《春秋》经传性质探寻(下)285
第一节 “书法”变通:史官的无奈285
第二节 《左传》独有的“不书”之事289
第三节 《鲁春秋》与《春秋经》293
第四节 《春秋》“三传”和《国语》295
第五节 《春秋》经传的“不可书见”298
第六节 “君子曰”与加名评论299
第七节 孔子与《春秋》经传302
第八节 战国时《左传》预言应验内容304
第十六章 “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上)307
第一节 “君子”含义的复杂性307
第二节 《诗经》中的“君子”309
第三节 冠礼与士学教育322
第四节 《文王官人》“论德使能”制度326
第五节 “六征”与“九征”332
第十七章 “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中)337
第一节 周以前的“论德使能”制度337
第二节 周代的“论德使能”制度344
第三节 “论德使能”制度的构成情况353
第四节 《论语》略说358
第十八章 “君子”含义源流分析(下)373
第一节 《周易》经传中的“君子”373
第二节 “君子无物而不在礼”385
第三节 士学与儒学之间的孔子397
结束语 文明的传统400
附录一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406
附录二 先秦文献有关“君子”德能内容441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453
后记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