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4146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9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905页
  • 主题词:城镇-给水工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第3册 城镇给水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城镇给水系统1

1.1 用水要求1

1.2 系统组成1

目 录1

1.3给水系统类别2

1.4给水系统设计的目的和要求4

1.4.1 目的和要求4

1.4.2方案比较4

1.5影响给水系统选择的因素5

1.5.1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5

1.5.2水源条件6

1.5.4其他因素7

1.5.3地形条件7

1.6给水系统布置示例8

1.7 给水工程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11

1.7.1基本建设程序11

1.7.2项目建议书11

1.7.3可行性研究12

1.7.4初步设计12

1.7.5施工图设计12

2输配水13

2.1输配水管渠布置13

2.1.1线路选择与布置要求13

2.1.2输水管渠布置14

2.1.3配水管网布置16

2.2水力计算20

2.2.1 流量计算20

2.2.2管渠水力计算24

2.2.3管网水力计算27

2.3水量调节设施39

2.3.1 水量调节设施及其选用39

2.3.2水厂清水池40

2.3.3水塔及高位水池42

2.3.4调节(水池)泵站46

2.4.1管渠材质的选用48

2.4管渠材质及附属设施48

2.4.2常用管道材质49

2.4.3管道附属设施53

2.5管道敷设59

2.5.1 管道埋深59

2.5.2管道基础及埋设要求65

2.5.3支墩70

2.5.4管道明设75

3.8.4辐射井施工 177

2.5.5管道穿越障碍物78

2.5.6管道水压试验86

2.6管道阴极保护90

2.6.1 土壤腐蚀90

2.6.2土壤腐蚀分级标准91

2.6.3 阴极保护92

2.6.4牺牲阳极保护93

2.6.5外加电流法96

3.1地下水源的选择102

3.1.1地下水源的特点102

3.1.2水源地选择的原则102

3地下水取水102

3.2.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适用103

范围103

3.2.1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103

3.2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种类及适用范围103

3.1.3设计资料的搜集与分析103

3.3.1 水文地质参数的种类104

3.3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104

3.3.2对水文地质参数的精度105

要求105

3.3.3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105

3.4水量评价110

3.4.1水量分类及评价原则110

3.4.2补给量的计算111

3.4.3储存量的计算113

3.4.4允许开采量的计算113

3.5.1管井出水量计算115

3.5管井115

3.5.2管井构造设计129

3.5.3管井施工144

3.5.4除砂器设计145

3.6渗渠149

3.6.1渗渠的位置选择与平面150

布置150

3.6.2渗渠出水量计算151

3.6.3渗渠设计155

3.6.4集水井设计157

3.6.5渗渠设计注意事项158

3.6.6渗渠施工158

3.7大口井159

3.7.1大口井出水量计算159

3.7.2大口井设计162

3.7.3大口井施工166

3.8辐射井168

3.8.1 辐射井的位置选择与平面布置169

3.8.2辐射井出水量计算169

3.8.3集水井与辐射管的设计174

3.9井群虹吸管集水系统设计179

3.9.1 虹吸管集水的适用条件与平面布置179

3.9.2虹吸管设计180

计算181

3.9.3虹吸管排气设备的选择与181

3.9.4集水井设计182

3.9.5真空罐容积的确定183

3.10改善与提高取水构筑物能力的措施183

3.10.1 取水构筑物淤堵处理183

3.10.2预防取水构筑物堵塞的184

措施184

3.10.3提高取水构筑物能力的185

措施185

3.11.1 地下水人工回灌在给水工程上的应用186

3.11.2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基本条件及适用的水文地质条件186

3.11地下水人工回灌186

3.11.3 回灌水源选择和水质要求187

3.11.4地下水人工回灌的主要188

方法188

3.11.5水井人工回灌设计190

4地表水取水194

4.1地表水水质194

4.2地表水取水设计资料197

4.2.1水源资料197

4.2.2水文计算198

4.3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206

4.3.1设计原则206

4.3.2位置选择207

4.4取水构筑物形式210

4.4.1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形式210

4.4.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分类及215

形式215

4.4.3构筑物形式选择216

4.5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设计226

4.5.1取水头部226

4.5.2进水管(渠)234

4.5.3集水井235

4.5.4斗槽246

4.5.5底拦栅252

4.5.6低坝259

4.6移动式取水构筑物263

4.6.1缆车式取水263

4.6.2浮船取水272

5泵 房284

5.1 给水泵房284

5.1.1给水泵房分类284

5.1.2泵房布置示例285

5.2水泵选择299

5.2.1常用给水水泵299

5.2.2运行工况和水泵选择305

5.2.3水泵安装高度计算310

5.3.1 动力设备316

5.3动力设备及附属设备316

5.3.2调速装置320

5.3.3真空充水系统及设备336

5.3.4起重设备与泵房高度345

5.3.5采暖与通风352

5.3.6泵房排水与设备360

5.4泵房布置361

5.4.1泵房布置一般要求361

5.4.2机组布置365

5.4.3进出水布置376

5.5.1水锤分类与特征值394

5.5水锤计算与防护394

5.5.2水锤的参数标准和计算399

方法399

5.5.3水锤防护413

6净水工艺选择431

6.1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431

6.2主要净水工艺433

6.3净水工艺选择435

6.3.1净水工艺选择原则435

6.3.2净水构筑物及适用条件435

6.3.3净水工艺流程选择435

7.1混凝剂及投加440

7.1.1 混凝作用及常用药剂440

7 混 凝440

7.1.2药剂投加系统450

7.1.3加药间及药库布置464

7.2混合470

7.2.1混合基本要求和方式470

7.2.2水力混合471

7.2.3机械混合473

7.3絮凝477

7.3.1设计要点及絮凝形式477

7.3.2隔板絮凝池478

7.3.3折板絮凝池482

7.3.4网格(栅条)絮凝池488

7.3.5机械絮凝池491

8沉淀(澄清)499

8.1预沉淀(澄清)499

8.1.1高浊度水沉降特性499

8.1.2预沉处理构筑物类型501

8.1.3天然预沉502

8.1.4辐流式预沉池504

8.1.5沉砂池508

8.1.6 XB-I型水旋澄清池510

8.1.7其他预沉构筑物515

8.2沉淀518

8.2.1沉淀池形式与选择518

8.2.2平流沉淀池520

8.2.3斜板与斜管沉淀池524

8.2.4其他形式沉淀池532

8.2.5沉淀池进出口形式及计算535

8.2.6排泥方式及计算536

8.3 澄清546

8.3.1澄清池形式选择546

8.3.2机械搅拌澄清池547

8.3.3水力循环澄清池565

8.3.4悬浮澄清池572

8.3.5脉冲澄清池577

8.4.1气浮工艺特点及适用条件583

8.4气浮583

8.4.2设计要点及计算公式584

8.4.3气浮设备585

8.4.4运行注意事项591

8.4.5气浮池形式及工程示例591

8.4.6计算示例595

9 过 滤598

9.1滤池形式及选用598

9.1.1滤池形式分类598

9.1.2滤池选用及适用条件599

9.2滤池的配水系统601

9.2.1常用的配水系统601

9.2.2水头损失计算602

9.2.3 冲洗方式609

9.3普通快滤池614

9.3.1设计数据与计算公式616

9.3.2设计要点621

9.3.3计算示例621

9.4双阀滤池624

9.4.1鸭舌阀滤池624

9.4.2虹吸管式双阀滤池625

9.5均粒滤料滤池626

9.5.1 工作特点626

9.5.2设计要点及数据627

9.5.3运行控制634

9.5.4计算公式635

9.6多层滤料滤池637

9.6.1三层滤料滤池637

9.6.2双层滤料滤池640

9.6.3接触双层滤料滤池642

9.7虹吸滤池643

9.7.1虹吸滤池特点643

9.7.2设计要点643

9.7.3计算公式及数据645

9.7.4水力自动控制646

9.8.1 工作特点649

9.8.2设计要点649

9.8重力式无阀滤池649

9.8.3计算公式及数据652

9.9移动罩滤池652

9.9.1 设计要点653

9.9.2计算公式及数据655

9.10微滤机656

9.10.1构造及特点656

9.10.2设计数据658

10消 毒659

10.1 消毒方法659

10.2.1液氯物理性能及投加661

10.2液氯消毒661

10.2.2设计与计算662

10.2.3加氯设备664

10.2.4 自动真空加氯系统667

10.2.5漏氯吸收装置669

10.2.6加氯间布置669

10.3氯胺消毒671

10.3.1 氯胺消毒作用671

10.3.2设计要点671

10.3.3投加与调制设备672

10.3.4加氨间及氨库672

10.4漂白粉消毒672

10.4.2计算公式673

10.4.1 设计要点673

10.4.3投加漂白粉设备674

10.5次氯酸钠消毒675

10.5.1次氯酸钠消毒特点675

10.5.2次氯酸钠发生器675

10.5.3次氯酸钠溶液的投配676

10.6二氧化氯消毒677

10.6.1 二氧化氯的主要物理性能677

10.6.2 二氧化氯的消毒氧化作用677

10.6.3设计要点677

10.6.4二氧化氯的制取678

10.6.5使用二氧化氯注意事项679

应用682

11.1.1 特点682

11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682

11.1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682

11.1.2应用683

11.2 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685

11.2.1构造685

11.2.2设计要点与主要参数686

11.2.3运行与维护687

11.2.4 工程示例687

11.3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滤池693

11.3.1 构造693

11.3.2颗粒填料选择694

11.3.3 布置695

11.3.4设计要点与主要参数696

11.3.5运行与维护697

11.3.6工程示例698

11.4蜂窝管与轻质填料生物接触702

氧化池702

11.4.1蜂窝管生物氧702

化池702

11.4.2轻质填料生物接触氧化704

滤池704

11.5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705

11.5.1 构造705

11.5.2设计要点与主要参数706

11.5.3运行与维护707

12臭氧、活性炭处理708

12.1臭氧氧化处理708

12.1.1 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能708

1 2.1.2臭氧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工艺流程选择709

12.1.3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710

12.1.4臭氧发生系统718

12.1.5臭氧接触反应系统729

12.1.6臭氧尾气的利用与处理741

12.1.7臭氧化法处理系统的监控与防护743

12.1.8臭氧化处理实例747

12.2.1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759

12.2活性炭吸附处理759

12.2.2活性炭净水工艺761

12.2.3活性炭的性能指标765

12.2.4粉末活性炭投加系统772

12.2.5颗粒活性炭滤池782

12.2.6颗粒活性炭的再生792

13除铁、除锰、除氟798

13.1地下水除铁和除锰798

13.1.1 含铁含锰地下水的水质798

13.1.2除铁除锰方法799

13.1.3 影响除铁除锰的主要因素800

13.1.4工艺流程801

13.1.5地下水的曝气802

13.1.6除铁除锰滤池812

13.2除氟816

13.2.1 除氟方法816

13.2.2活性氧化铝法816

13.2.3 电渗析法821

13.2.4絮凝沉淀法823

14排泥水处理824

14.1处理系统组成和工艺选择824

14.1.1处理系统组成824

14.1.2 工艺流程选择825

示例827

14.1.3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泥水平衡计算827

14.1.4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计算827

14.2干泥量的确定829

14.2.1计算公式829

14.2.2设计浊度值的选用830

14.2.3浊度(NTU)与悬浮固体(SS)的换算830

14.3排泥水性质试验831

14.3.1 自然沉降浓缩试验831

14.3.2投加药剂的沉降浓缩试验832

14.3.3污泥脱水性能832

14.4.1 排水池834

14.4.2排泥池834

14.4调节设施834

14.4.3污泥平衡池835

14.5排泥水浓缩835

14.5.1浓缩方式及浓缩池构造835

14.5.2浓缩池设计838

14.6 污泥调理842

14.6.1物理调理法842

14.6.2化学调理法842

14.7 污泥脱水843

14.7.1 自然干化844

14.7.2机械脱水845

14.7.3脱水机和性能比较851

14.7.4脱水机房布置852

14.8排泥水处理系统自控设计854

14.8.1检测仪表854

14.8.2控制模式855

15水厂总体设计856

15.1 总体布置856

15.1.1 水厂组成856

15.1.2工艺流程布置856

15.2平面布置858

15.3水厂附属建筑物859

15.4水厂管线设计863

15.4.1 生产管线863

15.4.2 管线的水头损失及流程标高计算864

15.5高程布置与土方平衡869

15.5.1 高程布置869

15.5.2土方平衡计算870

15.6水厂绿化及道路874

15.6.1 绿化874

15.6.2道路876

15.7水厂的仪表和自控设计878

15.7.1设置标准878

15.7.2分级控制882

15.8制水成本计算882

15.9水厂布置示例8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