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 道家道教政治伦理阐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 道家道教政治伦理阐幽](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806100.jpg)
- 吕锡琛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0231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道家(学科: 影响 学科: 政治 地点: 中国 年代: 古代) 道教(学科: 影响 学科: 政治 地点: 中国 年代: 古代) 道家 政治 道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 道家道教政治伦理阐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3
第一章 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基础3
一 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发展概况5
二 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10
三 道家生德相养的道德内化机制21
第二章 对于仁义礼法的道德批判28
一 老庄对仁义礼法的道德批判29
二 黄老道家对仁义礼法的道德批判31
三 魏晋玄学家对仁义礼法的道德批判34
第三章 道家政治治理的理想目标及其实现途径42
一 政治治理的理想目标42
二 实现理想目标的途径50
第四章 政治主体的伦理道德要求60
一 守朴去智60
二 以慈为怀64
三 崇俭寡欲67
四 谦下不争73
第五章 道教的发展概况及神学方术的主要内容79
一 道教神学方术的渊源79
二 道教的发展概况84
三 道教神学方术的主要内容90
第六章 道教的政治伦理思想93
一 道教学者对《老子》政治伦理思想的阐发96
二 道教学者对《庄子》政治伦理思想的阐发105
三 道教的政治伦理主张110
第七章 道教的道德培育机制123
一 “为天陈法”道德权威的树立125
二 “天道赏善罚恶”的外在制约机制127
三 修德以致寿成仙的内在驱动机制134
第八章 道教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140
一 统治者利用神权增添政治合法性和道德正当性的光辉142
二 神权对皇权产生一定的道德规约作用145
三 进步政治势力利用神学、方术与腐朽的当权者作斗争150
第九章 道教影响中国古代政治诸原因探析153
一 道教神学理论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154
二 道教的长生理想适应了人们的欲求156
三 对于无限绝对的向往和感悟促使人们依赖神灵157
四 道教的方术异能为其涉政开辟道路158
五 统治者之间的权力斗争促使其求助于道士159
六 统治者需借助神灵补偿内心深处的自卑、失落心理159
七 宗教氛围助长崇道之风蔓延160
八 “以神道设教”的传统推进道教渗入上层政治161
史鉴篇168
第十章 新遒家的厄运与秦王朝的衰微168
一 吕不韦与黄老新道家168
二 仲父的道德规劝171
三 《吕氏春秋》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伦理主张175
四 吕氏其人其书的厄运与秦王朝的衰微180
第十一章 方士的活动与秦帝国的崩溃185
一 五德终始说与秦始皇严刑峻法国策的确立186
二 秦始皇的求仙活动191
三 秦始皇对仙的渴求而导致对人的杀戮193
四 方士与亡秦风暴的掀起195
第十二章 黄老政治伦理对汉初政治的影响199
一 崇尚黄老的社会诸原因199
二 黄老政治伦理思想的积极作用203
三 黄老政治的消极影响208
第十三章 汉武帝与儒学的神学化211
一 汉武帝尊儒的社会历史背景212
二 汉武帝策问贤良的主要目的及中心议题215
三 儒学难以回答汉武帝的问题217
四 言符命、灾祥是巫和方士的本行220
五 董仲舒从巫术、方术中搬救兵222
六 董仲舒新儒学的“三合一”特质225
第十四章 汉武帝对神仙方术的迷信及其对政治的影响229
一 汉武帝的求仙活动230
二 由仙药和方士引起的淮南冤狱235
三 溺信鬼神方术而引发的家国惨祸及其转机246
第十五章 谶纬在汉代政治生活中的泛滥及其思想归属256
一 谶纬在汉代政治舞台上的地位257
二 谶纬当归属于原始道教262
三 谶纬依附儒经的原因272
第十六章 道教与李唐王朝的崛起282
一 道教方术与诛暴代隋风暴的兴起284
二 道士与李渊集团的建功立业289
三 道士们积极助唐的原因292
四 道士与唐初统治者配合默契296
第十七章 贞观君臣对道家政治伦理的践履及其成效300
一 慎动兵革303
二 轻徭简政306
三 抑情损欲308
四 谦退去智311
五 贞观君臣遵循道家政治伦理主张的原因316
第十八章 唐玄宗的崇道与唐王朝的盛衰320
一 唐玄宗崇道的社会历史原因321
二 道家政治伦理与开元、天宝盛世328
三 消极崇道与唐王朝的衰微338
第十九章 道家道教政治伦理与宋初政治350
一 方术、神学与宋太祖的登基和暴亡351
二 宋初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与控制355
三 宋初君臣对道家政治伦理的运用358
第二十章 宋真宗的崇道闹剧368
一 宋真宗对道教神学的利用和尊崇368
二 宋真宗君臣崇道平议377
三 宋真宗对道家政治伦理的遵奉384
一 宋徽宗对道教神学的溺信与利用389
第二十一章 宋微宗溺道的社会恶果389
二 溺信道教方术的恶果399
第二十二章 道教政治伦理对成吉思汗的影响411
一 一代天骄对“丘神仙”的诏请412
二 丘处机万里应诏的目的418
三 丘处机向成吉思汗的道德规劝420
四 丘处机西行论道的历史意义423
第二十三章 道教在蒙元政治舞台上的浮沉429
一 道教各派的兴盛429
二 蒙元统治者对道教的打击437
三 抑道崇佛的政治原因443
第二十四章 道教方术与朱明王朝的开国定基450
一 朱元璋对道教神学的利用450
二 道士为朱元璋效力452
三 刘基及其方术的辅佐之功454
四 朱元璋对道士的尊宠与控制463
五 朱元璋对道教神学的认识466
第二十五章 朱元璋对道家政治伦理的研究与践履471
一 “宽则得众”473
二 “敦崇俭朴”478
三 “同心一德”483
四 与民休息489
第二十六章 迷恋道教方术而国危身亡的明世宗494
一 明世宗对道教的崇尚494
二 邪道佞臣假道以乱政502
三 忠臣直士斥神而罹祸511
尾声517
结语521
主要参考文献528
后记533
再版后记535
再版编后记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