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803119.jpg)
- 董玉琛,郑殿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5972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小麦(学科: 品种资源 地点: 中国) 小麦 品种资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小麦遗传资源1
第一节 小麦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内容1
一、小麦遗传资源的重要性1
二、小麦遗传资源的研究内容2
第二节 世界小麦遗传资源研究概况4
一、国际农业研究机构组织的小麦遗传资源收集5
二、国外小麦遗传资源的保存7
三、国外小麦遗传资源的评价9
第二章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16
第一节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的特点及对小麦育种的贡献16
一、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的特点16
二、中国小麦遗传资源对育种的贡献18
三、其它稀有资源19
第二节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及展望20
一、历史概况21
二、研究现状21
三、展望未来28
第三章 中国小麦的分类31
第一节 小麦属的分类31
一、小麦属所包括的植物种类31
二、小麦属物种的分类31
三、小麦类新物种的分类问题34
第二节 中国小麦的种及其变种35
一、中国小麦的种35
二、中国小麦各个种的变种36
二、野生一粒小麦38
一、乌拉尔图小麦38
第三节 中国小麦各个种的特征特性及分布38
三、栽培一粒小麦39
四、辛斯卡娅小麦40
五、野生二粒小麦40
六、栽培二粒小麦40
七、科尔希二粒小麦42
八、伊斯帕汗小麦42
九、埃塞俄比亚小麦42
十、圆锥小麦43
十一、硬粒小麦44
十二、东方小麦44
十三、波兰小麦45
十四、波斯小麦46
十五、阿拉拉特小麦47
十六、提莫菲维小麦48
十七、密利提奈小麦48
十八、茹科夫斯基小麦49
十九、马卡小麦49
二十、斯卑尔脱小麦50
二十一、瓦维洛夫小麦51
二十二、印度圆粒小麦52
二十三、普通小麦52
二十四、密穗小麦52
二十五、新疆小麦53
二十六、云南小麦54
二十七、西藏半野生小麦55
第一节 小麦的起源与进化58
第四章 中国小麦起源的探讨58
一、小麦属的起源59
二、一粒系(二倍体)小麦的起源与进化60
三、二粒系小麦的起源和进化60
四、普通系小麦的起源和进化62
五、提莫菲维系小麦的起源和进化63
第二节 中国小麦起源的探讨65
一、中国开始种植小麦的时间65
二、中国普通小麦的来历67
第五章 中国小麦的生态区与生态型70
第一节 中国小麦生态型和生态区划分的原则和沿革71
一、小麦的生态型71
二、小麦的生态区74
第二节 中国小麦的生态型76
一、以生态区为主的生态型76
二、以温光生态条件为主的小麦生态型78
第三节 中国小麦的生态区86
一、春(播)麦主区86
二、冬(秋播)麦主区90
三、冬春麦兼播主区96
第六章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主要性状的演变99
第一节 植株高度的演变101
一、世界小麦矮化育种简史101
二、中国小麦矮化育种概况102
三、小麦品种植株高度的分级104
四、中国小麦矮秆品种系谱及赤霉酸反应104
一、中国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发展107
第二节 籽粒大小的演变107
二、小麦千粒重与生态条件的关系109
三、中国小麦大粒遗传资源的系谱分析110
第三节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演变112
一、中国小麦品种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的变化112
二、中国小麦品种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地区差异116
三、提高中国小麦品种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潜力117
第四节 春冬性的演变118
一、不同生态地区小麦品种的春冬性118
二、幼苗习性与春冬性的关系118
三、小麦品种耐寒性与春冬性的关系118
四、中国育成的小麦品种冬性逐渐减弱119
第五节 生育期的演变120
一、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122
第六节 抗病性的演变122
二、白粉病123
三、赤霉病124
四、黄矮病124
五、根腐病124
第七章 中国的小麦国外引种126
第一节 小麦国外引种的理论依据126
一、中国的自然条件与国外小麦引种的关系126
二、小麦阶段发育与国外引种的关系127
第二节 中国小麦国外引种的工作程序及研究内容127
一、国外引种的工作程序127
二、国外引种的研究内容130
第三节 中国小麦国外引种概况130
第四节 国外小麦品种的利用132
一、直接利用概况132
二、间接利用概况136
三、按国外小麦品种来源地区分述利用情况137
第五节 国外小麦引种规律性研究139
一、国外小麦在中国的表现特点及其适应地区139
二、国外冬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变化趋势142
三、国外小麦含kr基因品种144
四、国外小麦品种(系)某些代号及其含义146
第八章 中国的小麦近缘植物149
第一节 小麦近缘植物的种类和分布149
一、山羊草属(Aegilops Linnaeus)151
二、旱麦草属〔Eremopyrum(Ledeb.)Jaub. et Spach〕168
三、无芒草属(Henrardia C.E. Hubb.)169
四、异形花属(Heteranthelium Hochst.)169
六、大麦属(Hordeum L.)170
五、棱轴草属(Taeniatherum Nevski)170
七、黑麦属(Secale L.)173
八、簇毛麦属〔Haynaldia Schur或Dasypyrum(Cosson Durieu)T. Durand〕174
九、冰草属(Agropyron Gaertn.)174
十、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177
十一、偃麦草属(Elytrigia Desv.)183
十二、披碱草属(Elymus L.)185
十三、赖草属(Leymus Hochst.或Aneurolepidium Nevski)187
十四、新麦草属(Psathyrostachys Nevski)190
十五、猬草属(Hystrix Moench或Asperella Humb.)191
第二节 小麦的基因源192
一、作物的基因源192
二、小麦的基因源193
三、不同基因源利用的方法和策略194
第三节 中国利用近缘植物合成的小麦遗传资源195
一、带有近缘植物血统的品种196
二、双二倍体和部分双二倍体198
三、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等新材料201
第九章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的保存207
第一节 小麦遗传资源的繁殖更新207
一、合理确定小麦遗传资源繁殖的地点207
二、保证典型性和遗传完整性208
三、严格检查种子质量和提高发芽率208
四、小麦稀有种和近缘植物的繁种208
第二节 小麦遗传资源保存的简易方法209
一、北方冬麦区小麦遗传资源保存210
二、南方冬麦区小麦遗传资源保存211
三、春麦区小麦遗传资源保存212
四、新疆的小麦遗传资源保存212
第三节 现代化种质库保存213
一、长期保存种子的环境条件和国外概况213
二、中国小麦遗传资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的保存214
第十章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价与改良217
第一节 小麦遗传资源鉴定评价的定义与方法217
一、遗传资源鉴定评价的定义217
二、性状鉴定评价的步骤与方法217
第二节 农艺性状鉴定和评价219
一、生长发育习性220
二、植物学性状221
三、产量与品质性状222
一、小麦锈病223
第三节 抗病虫性的鉴定和评价223
二、小麦白粉病224
三、小麦赤霉病225
四、小麦根腐病227
五、小麦黄矮病228
六、小麦蚜虫228
七、小麦红吸浆虫229
第四节 品质性状的鉴定和评价230
一、粗蛋白质的测定231
二、赖氨酸的测定233
三、沉淀值的测定234
四、种子含水量的测定235
五、籽粒硬度的测定236
六、籽粒容重的测定237
第五节 抗逆性的鉴定和评价239
一、抗寒性239
二、耐热性242
三、抗旱性243
四、耐湿(渍)性244
五、抗盐性245
第六节 小麦遗传资源的改良247
一、为什么要对小麦遗传资源进行改良247
二、遗传资源改良的策略248
第十一章 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资源研究上的应用250
第一节 用于小麦遗传资源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250
第二节 小麦RFLP标记遗传图谱253
一、小麦遗传资源指纹图谱262
第三节 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资源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262
二、小麦遗传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63
第四节 质量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264
第五节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的分子标记265
第六节 分子标记在小麦远缘杂交研究中的应用267
第十二章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273
第一节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数据采集网及数据规范化273
一、小麦遗传资源数据采集网273
二、小麦遗传资源数据规范化273
第二节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体设计278
一、根据小麦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有实用价值的系统278
二、考虑计算机现有软硬件的配置278
三、系统设计278
四、小麦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结构278
一、数据库生成模块288
第三节 中国小麦遗传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288
二、通用检索模块289
三、通用打印报表模块289
四、分类统计模块289
五、数据库连接变换模块289
六、汉字与代码转换模块290
第四节 小麦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290
一、数理统计分析模块290
二、系谱分析模块293
三、图形分析模块302
四、染色体和同工酶图像分析模块310
附录1 小麦各个种的变种检索表316
附录2 小麦基因符号(译自第八届国际小麦遗传学讨论会论文集)399
附录3 山羊草(Aegilops L.)同种异名对照表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