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编写高质量代码 改善C#程序的157个建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编写高质量代码 改善C#程序的157个建议](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791032.jpg)
- 陆敏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3564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编写高质量代码 改善C#程序的157个建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语言篇2
第1章 基本语言要素2
建议1:正确操作字符串2
建议2:使用默认转型方法6
建议3:区别对待强制转型与as和is9
建议4: TryParse比Parse好12
建议5:使用int?来确保值类型也可以为null15
建议6:区别readonly和const的使用方法16
建议7:将0值作为枚举的默认值19
建议8:避免给枚举类型的元素提供显式的值20
建议9:习惯重载运算符22
建议10:创建对象时需要考虑是否实现比较器23
建议11:区别对待==和Equals27
建议12:重写Equals时也要重写GetHashCode29
建议13:为类型输出格式化字符串32
建议14:正确实现浅拷贝和深拷贝36
建议15:使用dynamic来简化反射实现40
第2章 集合和LINQ43
建议16:元素数量可变的情况下不应使用数组43
建议17:多数情况下使用foreach进行循环遍历45
建议18: foreach不能代替for51
建议19:使用更有效的对象和集合初始化53
建议20:使用泛型集合代替非泛型集合54
建议21:选择正确的集合57
建议22:确保集合的线程安全61
建议23:避免将List<T>作为自定义集合类的基类64
建议24:迭代器应该是只读的67
建议25:谨慎集合属性的可写操作68
建议26:使用匿名类型存储LINQ查询结果70
建议27:在查询中使用Lambda表达式73
建议28:理解延迟求值和主动求值之间的区别75
建议29:区别LINQ查询中的IEnumerable<T>和IQueryable<T>78
建议30:使用LINQ取代集合中的比较器和迭代器80
建议31:在LINQ查询中避免不必要的迭代83
第3章 泛型、委托和事件86
建议32:总是优先考虑泛型86
建议33:避免在泛型类型中声明静态成员88
建议34:为泛型参数设定约束90
建议35:使用default为泛型类型变量指定初始值92
建议36:使用FCL中的委托声明94
建议37:使用Lambda表达式代替方法和匿名方法96
建议38:小心闭包中的陷阱99
建议39:了解委托的实质103
建议40:使用event关键字为委托施加保护106
建议41:实现标准的事件模型108
建议42:使用泛型参数兼容泛型接口的不可变性109
建议43:让接口中的泛型参数支持协变111
建议44:理解委托中的协变112
建议45:为泛型类型参数指定逆变114
第4章 资源管理和序列化116
建议46:显式释放资源需继承接口IDisposable116
建议47:即使提供了显式释放方法,也应该在终结器中提供隐式清理119
建议48: Dispose方法应允许被多次调用120
建议49:在Dispose模式中应提取一个受保护的虚方法121
建议50:在Dispose模式中应区别对待托管资源和非托管资源123
建议51:具有可释放字段的类型或拥有本机资源的类型应该是可释放的124
建议52:及时释放资源125
建议53:必要时应将不再使用的对象引用赋值为null127
建议54:为无用字段标注不可序列化131
建议55:利用定制特性减少可序列化的字段136
建议56:使用继承ISerializable接口更灵活地控制序列化过程137
建议57:实现ISerializable的子类型应负责父类的序列化140
第5章 异常与自定义异常144
建议58:用抛出异常代替返回错误代码144
建议59:不要在不恰当的场合下引发异常147
建议60:重新引发异常时使用Inner Exception150
建议61:避免在finally内撰写无效代码151
建议62:避免嵌套异常157
建议63:避免“吃掉”异常160
建议64:为循环增加Tester-Doer模式而不是将try-catch置于循环内161
建议65:总是处理未捕获的异常162
建议66:正确捕获多线程中的异常166
建议67:慎用自定义异常168
建议68:从System.Exception或其他常见的基本异常中派生异常170
建议69:应使用fiinally避免资源泄漏172
建议70:避免在调用栈较低的位置记录异常175
第6章 异步、多线程、任务和并行177
建议71:区分异步和多线程应用场景177
建议72:在线程同步中使用信号量180
建议73:避免锁定不恰当的同步对象184
建议74:警惕线程的IsBackground188
建议75:警惕线程不会立即启动189
建议76:警惕线程的优先级191
建议77:正确停止线程193
建议78:应避免线程数量过多194
建议79:使用ThreadPool或BackgroundWorker代替Thread196
建议80:用Task代替ThreadPool198
建议81:使用Parallel简化同步状态下Task的使用202
建议82: Parallel简化但不等同于Task默认行为204
建议83:小心Parallel中的陷阱205
建议84:使用PLINQ208
建议85: Task中的异常处理209
建议86: Parallel中的异常处理214
建议87:区分WPF和WinForm的线程模型216
建议88:并行并不总是速度更快220
建议89:在并行方法体中谨慎使用锁222
第二部分 架构篇226
第7章 成员设计226
建议90:不要为抽象类提供公开的构造方法226
建议91:可见字段应该重构为属性226
建议92:谨慎将数组或集合作为属性227
建议93:构造方法应初始化主要属性和字段228
建议94:区别对待override和new229
建议95:避免在构造方法中调用虚成员235
建议96:成员应优先考虑公开基类型或接口236
建议97:优先考虑将基类型或接口作为参数传递237
建议98:用params减少重复参数237
建议99:重写时不应使用子类参数238
建议100:静态方法和实例方法没有区别239
建议101:使用扩展方法,向现有类型“添加”方法240
第8章 类型设计243
建议102:区分接口和抽象类的应用场合243
建议103:区分组合和继承的应用场合245
建议104:用多态代替条件语句248
建议105:使用私有构造函数强化单例251
建议106:为静态类添加静态构造函数253
建议107:区分静态类和单例255
建议108:将类型标识为sealed255
建议109:谨慎使用嵌套类256
建议110:用类来代替enum257
建议111:避免双向耦合260
建议112:将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抽象为类,将可复用对象圈起来就是命名空间262
第9章 安全性设计264
建议113:声明变量前考虑最大值264
建议114: MD5不再安全265
建议115:通过HASH来验证文件是否被篡改268
建议116:避免用非对称算法加密文件269
建议117:使用SSL确保通信中的数据安全273
建议118:使用SecureString保存密钥等机密字符串284
建议119:不要使用自己的加密算法289
建议120:为程序集指定强名称289
建议121:为应用程序设定运行权限291
第三部分 编码规范及习惯296
第10章 命名规范296
建议122:以<Company><Component>为命名空间命名296
建议123:程序集不必与命名空间同名296
建议124:考虑在命名空间中使用复数297
建议125:避免用FCL的类型名称命名自己的类型&297
建议126:用名词和名词组给类型命名298
建议127:用形容词组给接口命名299
建议128:考虑让派生类的名字以基类名字作为后缀300
建议129:泛型类型参数要以T作为前缀300
建议130:以复数命名枚举类型,以单数命名枚举元素301
建议131:用PascalCasing命名公开元素302
建议132:考虑用类名作为属性名302
建议133:用camelCasing命名私有字段和局部变量303
建议134:有条件地使用前缀304
建议135:考虑使用肯定性的短语命名布尔属性305
建议136:优先使用后缀表示已有类型的新版本306
建议137:委托和事件类型应添加上级后缀307
建议138:事件和委托变量使用动词或形容词短语命名308
建议139:事件处理器命名采用组合方式309
第11章 代码整洁311
建议140:使用默认的访问修饰符311
建议141:不知道该不该用大括号时,就用312
建议142:总是提供有意义的命名314
建议143:方法抽象级别应在同一层次315
建议144:一个方法只做一件事316
建议145:避免过长的方法和过长的类317
建议146:只对外公布必要的操作318
建议147:重构多个相关属性为一个类319
建议148:不重复代码320
建议149:使用表驱动法避免过长的if和switch分支321
建议150:使用匿名方法、Lambda表达式代替方法324
建议151:使用事件访问器替换公开的事件成员变量325
建议152:最少,甚至是不要注释326
建议153:若抛出异常,则必须要注释326
第12章 规范开发行为327
建议154:不要过度设计,在敏捷中体会重构的乐趣327
建议155:随生产代码一起提交单元测试代码336
建议156:利用特性为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版本342
建议157:从写第一个界面开始,就进行自动化测试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