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甘南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甘南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0779481.jpg)
- 何文光主编;甘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535488X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71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甘南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3
大事记11
第一篇 建置55
第一章 地理位置55
第一节 位置面积55
第二节 境域变迁55
第二章 历史沿革56
第一节 建置前归属56
第二节 建置后沿革58
第三章 行政区划59
第一节 清朝末年行政区划59
第二节 民国初年行政区划61
第三节 日伪时期行政区划63
第四节 1946年后行政区划65
第四章 人口 民族76
第一节 人口数量76
第二节 人口构成79
第三节 人口控制82
第四节 民族种类84
第五节 民族分布84
第五章 城乡 外驻单位86
第一节 县城86
第二节 乡镇88
第三节 外驻单位100
第六章 地名104
第一节 地名考略104
第二节 地名简介105
第三节 地名对照109
第二篇 自然地理117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17
第一节 地质117
第二节 地貌117
第二章 土壤 植被121
第一节 土壤121
第二节 植被125
第三章 水文125
第一节 河流125
第二节 地表水126
第三节 地下水126
第四章 气候127
第一节 气温 地温128
第二节 日照129
第三节 降水 蒸发130
第四节 霜期132
第五节 风向 风速132
第六节 物候139
第五章 自然资源139
第一节 生物资源139
第二节 矿物资源140
第三节 土产资源141
第六章 自然灾害142
第一节 旱灾142
第二节 洪涝灾142
第三节 低温 早霜143
第四节 风灾 水蚀143
第五节 雹灾144
第六节 虫灾144
第三篇 农业150
第一章 生产关系150
第一节 土地形式150
第二节 经营形式152
第三节 土地管理156
第四节 经营管理161
第二章 种植业168
第一节 农作物16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77
第三节 栽培技术179
第四节 植物保护181
第五节 种子182
第六节 肥料186
第三章 农业机具187
第一节 农具187
第二节 农业机械188
第三节 机械化程度190
第四节 农机队伍192
第四章 畜牧业192
第一节 畜禽饲养192
第二节 繁育改良197
第三节 疫病防治199
第四节 畜牧业队伍202
第五节 草原管理202
第五章 林业203
第一节 林木种类203
第二节 苗木生产204
第三节 植树造林206
第四节 林业管理209
第五节 林场 苗圃213
第六章 水利215
第一节 工程建设215
第二节 水土保持231
第三节 水利机具233
第四节 水利队伍234
第七章 渔业235
第一节 鱼类资源235
第二节 人工养殖238
第三节 自然捕捞241
第四节 渔政管理243
第五节 音河渔场243
第八章 副业245
第一节 经营项目245
第二节 副业生产245
第九章 农业气象247
第一节 观测预报247
第二节 气候区划248
第四篇 工业256
第一章 经济成分256
第一节 个体工业256
第二节 私营工业256
第三节 集体工业257
第四节 国营工业259
第二章 行业260
第一节 机电工业260
第二节 食品工业265
第三节 轻化工业267
第四节 建材工业272
第五节 电力工业273
第三章 工业管理278
第一节 管理体制278
第二节 企业管理280
第五篇 交通 邮电285
第一章 交通运输285
第一节 公路285
第二节 水路2898
第三节 客货运输290
第四节 交通管理294
第二章 邮电295
第一节 机构295
第二节 邮政296
第三节 电信300
第四节 邮电管理304
第六篇 商业310
第一章 商业310
第一节 经济成分310
第二节 商品采购323
第三节 商品销售330
第四节 经济效益335
第二章 物资336
第一节 物资采购336
第二节 物资供应337
第三节 物资交流341
第三章 粮油342
第一节 粮油征购342
第二节 粮油销售347
第三节 仓储350
第四节 调运352
第四章 对外贸易353
第一节 收购353
第二节 出口354
第七篇 财税 金融359
第一章 财政359
第一节 财政体制359
第二节 财政收入361
第三节 财政支出363
第四节 财务管理366
第五节 财政监察366
第二章 税务367
第一节 清末的赋税367
第二节 民初的赋税369
第三节 伪满的赋税373
第四节 新中国的税务375
第三章 金融383
第一节 金融机构383
第二节 货币385
第三节 金融业务387
第八篇 经济综合管理399
第一章 计划管理399
第一节 计划编制399
第二节 计划实施399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400
第一节 市场管理400
第二节 企业登记402
第三节 商标管理403
第四节 合同管理404
第三章 物价管理405
第一节 管理权限405
第二节 管理措施406
第三节 物价变动407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413
第一节 计量管理413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414
第五章 审计统计管理414
第一节 审计检查414
第二节 统计监督415
第九篇 城乡建设419
第一章 城镇建设419
第一节 建设规划419
第二节 基建投资420
第三节 公用建筑420
第四节 民用建筑422
第五节 市政建设423
第六节 城镇绿化425
第七节 用地管理426
第八节 房产管理426
第九节 卫生管理427
第二章 农村建设428
第一节 建设规划428
第二节 房屋建筑429
第三节 道路建设431
第四节 给水建设432
第五节 村屯绿化432
第三章 建筑队伍433
第一节 建筑公司433
第二节 工程队434
第三节 设计室435
第四章 环境保护435
第一节 废水治理435
第二节 烟尘治理436
第三节 其它治理436
第十篇 党派 群团439
第一章 共产党地方组织439
第一节 地下党活动439
第二节 中共甘南县委439
第三节 重要会议443
第四节 党员状况445
第五节 组织工作446
第六节 宣传工作447
第七节 纪律检查448
第八节 统战工作450
第九节 信访工作451
第二章 国民党县党部4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451
第二节 主要活动452
第三章 群团组织452
第一节 工人团体452
第二节 农民团体454
第三节 妇女团体455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456
第五节 工商团体458
第六节 科技文化团体459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460
第八节 抗美援朝分会461
第九节 民主大同盟461
第十一篇 政权 政协46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465
第一节 组织建立465
第二节 历届会议466
第三节 基层选举470
第二章 地方行政472
第一节 清末荒务局472
第二节 民初设治局472
第三节 伪满县公署473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475
第三章 人民政协484
第一节 组织建立484
第二节 重要会议484
第三节 主要活动486
第十二篇 公安 司法489
第一章 公安489
第一节 机构489
第二节 政治保卫493
第三节 治安管理495
第二章 检察499
第一节 机构499
第二节 人民检察499
第三章 审判502
第一节 机构502
第二节 审判工作503
第四章 司法行政505
第一节 机构505
第二节 法制教育505
第三节 民事调解506
第四节 律师事务506
第五节 公证业务507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重大刑事案例507
第十三篇 民政 劳动 人事515
第一章 民政515
第一节 拥军优属515
第二节 社会救济518
第三节 婚姻登记520
第四节 移民安置521
第五节 收容遣送525
第六节 侨务525
第二章 劳动526
第一节 劳动就业526
第二节 劳动工资528
第三节 保险福利531
第四节 劳动保护533
第五节 职工精减下放535
第六节 青年上山下乡535
第三章 人事537
第一节 干部任免537
第二节 人员编制539
第三节 干部培训542
第四节 干部待遇542
第五节 干部奖惩544
第十四篇 军事549
第一章 兵役549
第一节 募兵549
第二节 自愿兵549
第三节 义务兵549
第二章 武装550
第一节 驻军550
第二节 地方武装551
第三章 兵事555
第一节 匪患555
第二节 日伪军罪行556
第三节 军民抗日活动558
第四节 剿匪斗争561
第四章 战备564
第一节 战备工程564
第二节 人民防空564
第三节 人口疏散565
第十五篇 教育 科技569
第一章 各类教育569
第一节 私塾教育569
第二节 学前教育570
第三节 小学教育571
第四节 中学教育575
第五节 专业教育579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581
第七节 业余教育582
第八节 特种教育583
第二章 教师584
第一节 教师队伍584
第二节 教师进修585
第三章 教育管理586
第一节 考试制度586
第二节 教育经费587
第三节 教育行政588
第四章 科技588
第一节 科技组织588
第二节 科技活动590
第三节 科技成果592
第四节 地震监测595
第十六篇 文卫体育599
第一章 文化599
第一节 文化设施599
第二节 文艺创作604
第三节 新闻广播607
第四节 文物古迹611
第五节 风景名胜616
第二章 卫生620
第一节 医术620
第二节 医疗622
第三节 医药630
第四节 卫生防疫631
第五节 妇幼保健633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634
第七节 传染病防治637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639
第九节 节育措施640
第三章 体育641
第一节 学校体育641
第二节 群众体育642
第三节 体育设施642
第四节 体育训练642
第五节 体育竞赛643
第六节 人才输送646
第七节 裁判员、教练员646
第十七篇 社会习俗649
第一章 宗教649
第一节 佛教649
第二节 道教649
第三节 天主教650
第四节 基督教651
第五节 伊斯兰教651
第二章 帮会道门652
第一节 帮会团体652
第二节 会道门653
第三章 风俗习惯655
第一节 衣食住行655
第二节 婚丧喜庆658
第三节 传统节令663
第四章 社会新风665
第一节 铲除陋习665
第二节 殡葬改革666
第三节 喜事新办667
第四节 帮穷扶贫667
第五节 舍己为人668
第六节 尊老爱幼669
第五章 方言 谚语 歇后语670
第一节 方言670
第二节 谚语675
第三节 歇后语677
第六章 歌谣 民间传说679
第一节 歌谣679
第二节 民间传说681
第七章 人民生活686
第一节 农民生活686
第二节 职工生活687
第三节 消费水平687
第十八篇 人物691
第一章 人物传691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706
第三章 当代模范人物表718
第四章 中级科技人员名录722
附录731
一:重大事件731
二:重大事故743
三:日本侵略者罪行记述750
四:文征756
五:重要历史文献辑存760
后记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