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0777384.jpg)
- 张立新,张丽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662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教育环境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化虚拟环境的设计与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专题一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3
第1章 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3
1.1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3
1.1.1 个体生态从本原理3
1.1.2 种群生态从本原理4
1.1.3 群落生态的基本原理4
1.1.4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5
1.2 教育生态的研究5
1.2.1 教育影响的多样性6
1.2.2 学校的变革应该是系统的变革6
1.2.3 学校、课堂和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6
1.3 学习生态的研究7
1.3.1 学习生态系统的属性7
1.3.2 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8
1.3.3 学习生态的构建8
1.4 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研究8
1.4.1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9
1.4.2 虚拟学习环境及其要素的生态化研究10
第2章 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的模型11
2.1 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的构成11
2.1.1 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与功能11
2.1.2 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12
2.2 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14
2.2.1 系统性14
2.2.2 功能性14
2.2.3 和谐性15
2.2.4 平衡性16
2.2.5 可持续性17
2.2.6 开放性17
2.2.7 自组织性18
2.3 虚拟学习环境生态模型18
2.3.1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整体模型18
2.3.2 物理环境模型19
2.3.3 社会环境模型21
2.3.4 规范环境模型23
第3章 虚拟学习环境与现实学习环境的关系25
3.1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25
3.1.1 信息社会中的人类生存状态25
3.1.2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关系25
3.1.3 信息社会中的教育环境——现实与虚拟课堂的融合27
3.2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的关系28
3.2.1 虚拟课堂是对现实课堂的模拟28
3.2.2 虚拟课堂是在现实课堂基础上的扩展31
3.2.3 虚拟课堂是在现实课堂基础上的创新34
3.3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互补互融的实现37
3.3.1 虚拟课堂为先导,现实课堂为后继的模式37
3.3.2 现实课堂为引导,虚拟课堂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39
3.3.3 现实课堂为基础,虚拟课堂延续扩展的模式41
3.3.4 虚拟课堂为基础,现实课堂为提升的模式43
3.3.5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45
专题二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中个体与种群的组织与管理51
第4章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教师行为规范51
4.1 由教师行为引发的生态问题51
4.1.1 物理子环境下的生态失衡51
4.1.2 社会子环境下的生态失衡53
4.1.3 规范子环境下的生态失衡56
4.2 影响教师在线行为的“生态因子”分析56
4.2.1 物理子环境下的“生态因子”56
4.2.2 社会子环境下的“生态因子”57
4.3 教师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的行为58
4.3.1 物理子环境下的教师在线行为58
4.3.2 社会子环境下的教师在线行为60
4.4 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教师行为规范61
4.4.1 总则61
4.4.2 物理子环境下的教师行为规范62
4.4.3 社会子环境下的教师行为规范65
4.5 基于生态学思想的教师在线行为标准70
第5章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学生行为规范71
5.1 学生行为引发的虚拟学习环境生态问题71
5.1.1 在线学习行为71
5.1.2 学生行为引发的虚拟学习环境生态问题71
5.2 制订学生在线行为规范的原则75
5.2.1 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的适应与发展性原则75
5.2.2 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协调共生原则76
5.2.3 生态系统中信息输入与输出平衡性原则76
5.2.4 达到系统的生态平衡原则77
5.2.5 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原则78
5.3 学生在线行为规范78
5.3.1 学生个体自适应行为规范78
5.3.2 学生个体学习行为规范81
5.3.3 学生群体行为规范83
第6章 虚拟学习班级的组织与管理89
6.1 虚拟学习班级89
6.1.1 班级的界定89
6.1.2 虚拟学习班级的构成90
6.2 班级的生态化属性92
6.2.1 种群的一般特征92
6.2.2 虚拟学习班级的生态属性93
6.3 促进虚拟班级生态化的组织与管理策略94
6.3.1 建立内部反馈调节机制,实现虚拟学习班级的民主与自治管理94
6.3.2 制订共性与个性统一的行为规范,培育求同存异的集体文化95
6.3.3 设计具有多样性的虚拟班级生态系统,保持班级活力96
第7章 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领袖的生成及管理98
7.1 习领袖的界定98
7.1.1 学习领袖98
7.1.2 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领袖的生态特征98
7.2 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领袖的生态功能与作用100
7.2.1 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的优化100
7.2.2 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运行102
7.3 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领袖的生成108
7.3.1 促进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领袖生成的原则108
7.3.2 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领袖的生成形式109
7.3.3 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习领袖生成的策略110
7.4 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习领袖充分发挥作用的策略115
7.4.1 确立学习领袖的职权责,促使其合理定位115
7.4.2 关注学习领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领袖的成长116
7.4.3 协调学习领袖之间的关系,促进群体的良性发展117
专题三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中教与学活动的设计121
第8章 虚拟学习环境中在线导学系统的设计121
8.1 在线导学概述121
8.1.1 在线导学的内涵121
8.1.2 在线导学的目的与功能123
8.1.3 在线导学的从本环节123
8.1.4 导学教师的角色与职责125
8.2 在线导学系统的生态化设计模型126
8.2.1 模型建构的基本思想126
8.2.2 导学系统的生态化设计模型建构126
8.3 生态化在线学习导学策略设计127
8.3.1 宏观导学策略设计128
8.3.2 微观导学策略的设计131
8.4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线导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案例139
8.4.1 基本情况139
8.4.2 导学方案的生成140
8.4.3 网络课程的开发141
8.4.4 导学策略的实施142
8.4.5 导学策略效果检验145
第9章 教师主导下的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设计150
9.1 引领式在线学习概述150
9.1.1 引领式在线学习150
9.1.2 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150
9.1.3 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的特点151
9.1.4 引领式在线学习的意义152
9.2 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原则152
9.2.1 生成性原则153
9.2.2 主体性原则153
9.2.3 主导性原则153
9.2.4 目标性原则154
9.2.5 参与性原则155
9.3 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类型与设计155
9.3.1 信息获取引领设计155
9.3.2 信息交互引领设计158
9.3.3 学习活动过程引领159
9.3.4 信息生成引领设计160
9.3.5 信息评价引领设计160
第10章 在线讨论话题的设计与实施162
10.1 在线讨论话题概述162
10.1.1 在线讨论话题162
10.1.2 设计在线讨论话题的意义162
10.2 在线讨论话题的设计163
10.2.1 设计在线话题的从本原则163
10.2.2 在线讨论话题设计的从本过程164
10.3 在线话题讨论过程的组织与管理171
10.3.1 在线讨论话题及讨论规则与组织形式的发布172
10.3.2 在线话题讨论的实施管理172
10.4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在线讨论话题设计与实施案例178
10.4.1 发散型话题设计与实施案例178
10.4.2 总结型话题设计与实施案例182
10.4.3 操作型话题设计与实施案例186
第11章 在线合作学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190
11.1 在线合作学习及在线合作学习项目概述190
11.1.1 在线合作学习190
11.1.2 设计合作学习项目的必要性191
11.2 在线合作学习项目的设计192
11.2.1 项目设计的原则192
11.2.2 项目设计的过程194
11.3 在线合作学习项目的实施199
11.3.1 教师(指导者)和学生的作用与任务199
11.3.2 学习资源的设计203
11.3.3 基于项目的在线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04
专题四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支持与评价系统的设计211
第12章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设计211
12.1 虚拟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的条件211
12.1.1 自主学习是虚拟学习环境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211
12.1.2 自主学习活动与学生212
12.1.3 自主学习活动与环境217
12.2 自主学习的内部条件与支持系统设计222
12.2.1 先决知识与支持系统设计222
12.2.2 元认知发展与支持系统设计223
12.2.3 情感、动机培养与支持系统设计224
12.3 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与支持系统设计226
12.3.1 资源支持设计227
12.3.2 导航支持设计228
12.3.3 交互支持设计229
12.3.4 管理支持设计230
12.3.5 学习内容内置支持设计230
第13章 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架设计232
13.1 学习支架概述232
13.1.1 学习支架232
13.1.2 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架233
13.1.3 网络课程中搭建学习支架的意义233
13.2 网络课程学习支架的类型和表现形式234
13.2.1 网络课程学习支架的类型235
13.2.2 网络课程学习支架的表现形式240
13.3 网络课程的学习支架设计240
13.3.1 网络课程学习支架的设计原则245
13.3.2 网络课程学习支架的设计过程246
13.4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网络课程学习支架的设计案例251
13.4.1 学习支架的设计251
13.4.2 学习支架的应用效果分析257
第14章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过程性学习评价设计262
14.1 在线学习过程性学习评价262
14.1.1 过程性学习评价与在线过程性学习评价262
14.1.2 在线学习过程性学习评价的功能263
14.2 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构成要素与结构模型263
14.2.1 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构成要素263
14.2.2 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结构模型264
14.3 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功能与层次模型275
14.3.1 评价宏观功能模型275
14.3.2 评价微观功能模型276
14.3.3 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层次设计模型278
14.4 在线学习过程性评价设计案例279
14.4.1 课程层次的过程性评价设计279
14.4.2 学习模块层次的过程性评价设计283
14.4.3 学习活动层次的过程性评价设计285
参考文献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