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组织: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龙立,潘丽珠著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814618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课程组织: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 概念篇5
第一章 课程的意义5
第一节 课程概念或定义的分歧与厘清5
一、课程概念或定义的分歧现象5
二、课程概念或定义厘清的理据6
第二节 常见课程定义的列举8
第三节 各种课程定义的探究10
一、教育的/教导的/学习的课程定义10
二、本质的/非本质的课程定义11
三、计画的/非计画的课程定义12
四、知识概念的/活动经验的/其他议题的课程定义14
第四节 西文curriculum的发展和课程的界说15
一、西文curriculum的发展简史15
二、课程的恰当界说18
本章结语19
第二章 组织的意义23
第一节 组织概念列举23
一、学者的界定23
二、深具教育意义的组织概念25
第二节 组织概念的语文界定及隐喻28
一、字典上的界定28
二、中文字源的界定29
三、组织概念的动态与静态和内涵与外延30
四、组织概念的隐喻31
第三节 组织概念的有机性与系统性32
一、有机与无机的差别32
二、系统性与整体性33
第四节 组织概念的界说36
一、组织概念的内涵36
二、组织的研究课题38
本章结语40
第三章 课程组织的意义45
第一节 课程组织的界说及不同课程概念的影响45
一、常见的课程组织界说45
二、本书主张的课程组织界说46
三、课程组织的范围49
四、不同课程概念的影响52
五、扩散的课程组织概念53
第二节 课程组织与课程选择的分际54
一、当前课程组织与课程选择的顺序54
二、课程组织与课程选择的复杂关系56
三、课程组织与课程选择的统合58
第三节 课程组织的计画、决策和改革意义60
一、计画的意义61
二、决策的意义62
三、改革的意义64
本章结语66
第四章 课程组织的特性71
第一节 整体性71
一、课程内外形成之整体71
二、课程组织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71
三、课程组织在效果上要呈现出统一性72
四、课程组织与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及课程改革一体73
第二节 开放性73
一、课程组织的成分及相互关系的实质开放性73
二、课程设计者的认知开放性74
三、课程实施时的操作开放性75
第三节 人与事二元性76
一、人员与事物的二元特性76
二、人员特性77
三、事物特性78
四、人与事的统合80
第四节 历史文化性81
一、设计者受传统影响的历史性81
二、课程组织运作及延续的历史性83
三、文化特性84
四、多样与齐一并存的文化二元特性86
本章结语88
Ⅱ 原理篇95
第五章 课程组织的基础95
第一节 知识与经验95
一、知识本质95
二、知识类别98
三、经验本质101
四、经验的类别103
第二节 学习与学习者105
一、学习的本质105
二、学习的类别107
三、学习者特性109
第三节 教导与教师111
一、教导的本质111
二、教导的类别112
三、教师的课程角色114
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情境117
一、教育情境117
二、社会情境119
本章结语121
第六章 课程组织的要素125
第一节 课程组织要素概说125
一、课程组织要素图125
二、课程组织要素简介125
第二节 课程组织的元素129
一、组织元素129
二、课程组织元素的种类132
第三节 课程组织中心135
一、组织中心的意义135
二、组织中心与组织元素的关系136
三、组织中心的种类与效标137
本章结语139
第七章 课程组织的原则145
第一节 课程组织原则的不同观点145
一、课程组织原则概念厘清145
二、分立式组织原则146
三、群集式组织原则154
第二节 课程组织原则的特性157
一、课程组织原则与课程选择原则的重叠157
二、课程组织原则的三种类型158
三、课程组织原则与课程组织技巧技法161
四、课程组织原则间的关系162
第三节 课程组织重大原则的界说166
一、界说的方式166
二、个别的界说167
三、细致的原则176
本章结语178
第八章 课程组织的结构183
第一节 结构的意义183
一、一般定义183
二、教育上定义184
第二节 课程组织结构的类别186
一、课程形式成分形成的课程组织结构186
二、课程运用情境形成的课程组织结构188
三、课程内容成分形成的课程组织结构190
第三节 课程组织结构要素196
一、课程组织阶层或层次,以及部门或单位197
二、课程组织结构的性质200
三、课程组织结构的功能203
第四节 课程组织结构实例205
一、知识内容结构205
二、学制课程结构206
三、学校课程结构207
四、社会整体课程结构207
五、功能分化课程结构209
六、几何观课程结构211
七、动态观课程结构213
八、模组观课程结构213
本章结语214
第九章 课程组织的类型219
第一节 课程组织类型界说与各种观点219
一、课程组织类型概念219
二、常见的课程组织类型观221
第二节 课程组织类型体系230
一、教学和行政管理体系230
二、分化与统合体系231
三、知识概念与活动经验体系232
第三节 重要课程组织类型235
一、相关课程、融合课程235
二、广域课程239
三、核心课程242
四、经验课程248
五、统合课程252
六、行政决策的课程组织类型253
本章结语254
Ⅲ 实务篇261
第十章 国家课程组织261
第一节 各国整体课程架构261
一、课程规范261
二、国家课程组织要素261
第二节 亚洲国家地区课程规范263
一、台湾课程组织263
二、香港课程组织265
三、中国大陆课程组织267
四、日本课程组织268
五、两岸三地课程组织评析270
第三节 英、美课程规范273
一、苏格兰课程组织273
二、英国课程组织274
三、美国课程组织276
本章结语281
第十一章 学校课程组织287
第一节 学校课程组织概述287
一、学制影响的课程组织287
二、学校为本的课程组织288
三、学校课程组织的问题290
第二节 学校中六种基本课程293
一、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293
二、隐性课程(隐藏课程)294
三、悬缺课程与拒绝课程296
四、留白课程297
第三节 学校行事历和课程计画298
一、学校行事历298
二、学校课程计画299
第四节 学校课表编排303
一、课表内容303
二、课表时间的考虑304
三、排课注意事项306
第五节 师生单元教学活动安排(教案设计编写)312
一、台湾经验313
二、授课计画(教案)315
三、教与学的单元设计步骤316
四、资源单元的编制317
五、教导设计的重点318
本章结语319
第十二章 学科课程组织325
第一节 学科知识与学科课程关联325
一、学科本义325
二、学门知识与校内学科的分类327
三、学门知识与校内学科知识结构331
四、学门知识、学科知识与学科课程之关联333
第二节 学科课程组织结构336
一、社会科课程组织结构336
二、语文科(国语或国语文)课程组织结构338
三、理科(自然科、科学)课程组织结构347
第三节 学科课程组织设计351
一、课程组织设计流程351
二、语文科课程组织方式——以诗歌为例及其他看法351
三、理科课程组织方式357
第四节 学科课程组织统合性的提示359
一、学科课程统合性探讨359
二、语文科课程统合性的提升361
三、理科课程统合性的提升365
本章结语369
参考文献371
索引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