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见证通胀 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见证通胀 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
  • 吴庆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75476032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见证通胀 动荡世界中的中国利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 吴敬琏1

序二 曾康霖1

辑一 货币战?没那么简单!1

货币战?没那么简单!2

不要陷入美国官方的汇率阳谋7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能替代人民币升值11

汇率成为货币政策新重点15

汇率自由化是迟早的事17

汇率调整宜早宜快19

推迟人民币升值的代价21

低利润出口企业能够承受人民币升值24

2010年的汇率变化对中国出口影响有限26

欧元危机为人民币汇率改革提供意外机遇29

小浮动也是大进步32

应该提前预防人民币升值过头34

为人民币自由浮动创造更好的条件37

东亚合作将渐入佳境39

辑二 中国泡沫属于危险类型41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羊群效应42

不良银信关系显示金融体制改善有限44

商业银行提高手续费应该听证46

“大得不能倒闭”的代价太大48

国资管理需要克服大企业病51

民营资本在金融领域仍然难有作为55

西部金融中心的未来版图58

创业板开门红无法持久63

警惕房地产数量和价格双重泡沫65

房价在2009年到底涨了多少?67

提高统计数据可信度需要制度保障69

房租上涨是抑制购房需求的必然结果71

既“扬汤”又“抽薪”,住房价格调控迈出第一步73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76

短期的不确定性在房价和出口79

中国泡沫属于危险类型81

辑三 滞胀离我们越来越近83

展望中国经济的VVV型复苏84

即将开始的第四个价格周期86

通胀传导路径已经改变88

农产品价格上涨背后的垄断房租90

通胀预期渐成共识,调控时机稍纵即逝92

不要错怪通胀预期94

通胀是如何导致两极分化的?97

短期政策空间变小,资产价格正在上升99

遥望具有中国特色的滞胀101

2010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前高后低”103

2010年“保8”早就成定局105

2010年的增长速度如期下滑107

滞胀离我们越来越近109

调控避免了过热,不宜再增加力度112

资产价格和通胀在2011年仍有上行风险114

辑四 货币政策比美国更宽松117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来之不易去之也难118

国际货币体系渐进改革比“百日维新”更可行125

世行投票权调整缓慢 美国一票否决权应取消127

周小川方案如同与虎谋皮12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走多远?131

本次金融危机不会导致大萧条重演135

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138

廉价资本继续冲击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140

当前世界经济中的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及对策142

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协调仍是当务之急146

Fed还是PBoC,谁来维护中国利益?148

谁应该担心主权财富基金?150

“池子”不是对付流动性泛滥的好办法152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评财政部到香港发国债155

中国的货币政策比美国更宽松157

辑五 见证通胀161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回到起点?162

通胀迫使宽松货币政策转向164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半年回顾166

货币政策过松,银行监管须严168

信贷增长再次加快 政策调整必将提前170

货币政策正在摆脱过度宽松172

货币政策微调不会导致半拉子工程174

货币政策的难点在“适度”176

加息是一个困难的决定178

利率上调不能搞区域试点180

适度允许通胀有助舒缓供求失衡182

从“保增长”到“防通胀”184

货币政策的可选空间继续缩小186

三种政策工具,三种经济效果188

看见通胀再加息,晚矣190

辑六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193

全球金融危机只是中国经济困难的次要原因194

“三驾马车”分解法低估了进出口对增长的贡献197

G20峰会促中国经济转型199

美国经济转型中国最受冲击201

救经济需要掌握好分寸203

吹大泡沫不等于拯救经济205

谨防国有银行改革走回头路207

越保增长,就越需要保增长210

增长短期无忧,政策需要从长计议212

到了用长期政策取代短期政策的时候214

短期政策不能解决长期问题216

是时候退出赌局了218

中国不需要“国民收入倍增计划”221

不要误读了美国的最低工资制度223

辑七 以改革“保增长”,用汇改“再平衡”227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动力切换228

增长模式转变仍要依靠市场231

靠改革保长期增长,用升值控通胀预期233

市场化改革有望重新启动235

扩张性货币政策应当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237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再次解放思想达成共识239

推进银行改革要克服“开放恐惧症”241

组建金融控股的监管与挑战244

出口转内销,障碍在哪里?246

农业增长方式是否到了转变的时候?249

网络借贷的发展有赖相关法律的转变251

加速升值和“结构型进口”可以抑制通胀254

汲取应对危机的教训,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257

附录260

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