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统计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统计应用
  • 陈剑虹,杨保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627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环境统计-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统计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环境数据1

1.1 数据类型1

1.1.1 计量数据1

1.1.2 计数数据1

1.1.3 等级数据2

1.1.4 数据的转化2

1.2 数据分布2

1.2.1 连续型2

1.2.2 离散型2

1.3 数据收集2

1.3.1 环境数据的来源2

1.3.2 大气污染的数据收集3

1.3.3 水体污染的数据收集4

1.3.4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4

1.4 数据整理5

1.4.1 环境数据审核5

1.4.2 统计表5

1.4.3 统计图7

1.4.4 统计表、统计图的计算机制作10

1.5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16

1.5.1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与沿革16

1.5.2 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构成17

思考题19

2 环境数据的统计与分析22

2.1 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范畴22

2.1.1 总体与样本22

2.1.2 参数与统计量22

2.1.3 变异与误差23

2.2 常用的统计指标23

2.2.1 平均数23

2.2.2 变异数28

2.2.3 相对数30

2.3 环境样本特征推断32

2.3.1 样本特征推断的理论基础——正态分布32

2.3.2 样本特征推断33

2.4 参数估计35

2.4.1 总体均数区间估计的理论基础——t分布36

2.4.2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37

2.4.3 总体率的区间估计38

2.5 显著性检验39

2.5.1 显著性检验的含义与一般步骤39

2.5.2 两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40

2.5.3 多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47

2.5.4 两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52

2.5.5 多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行×列的χ2检验59

2.5.6 配对计数资料的差异显著性检验——χ2检验60

2.6 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62

2.6.1 直线相关62

2.6.2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65

2.6.3 直线回归65

2.7 环境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计算机处理69

2.7.1 均数69

2.7.2 中位数72

2.7.3 变异数74

2.7.4 样本特征推断74

2.7.5 显著性检验78

2.7.6 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89

2.8 可疑值的取舍92

思考题93

3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97

3.1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常用方法97

3.1.1 实测法97

3.1.2 物料衡算法97

3.1.3 产排污系数法98

3.2 工业废气排放统计估算99

3.2.1 废气排放量的计算99

3.2.2 烟尘量的计算100

3.2.3 SO2排放量的计算101

3.2.4 CO排放量的计算102

3.2.5 生产工艺过程废气排放的计算102

3.2.6 废气污染治理指标103

3.3 工业废水排放统计估算103

3.3.1 工业用水量103

3.3.2 废水排放量104

3.3.3 污染物排放量105

3.3.4 废水污染处理指标105

3.4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统计估算106

3.4.1 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106

3.4.2 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107

3.4.3 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量和综合利用率107

3.4.4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量与处置率108

3.4.5 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量108

3.4.6 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108

思考题109

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统计110

4.1 污染源综合评价110

4.1.1 等标指数法110

4.1.2 排毒指数法112

4.1.3 环境影响潜在指数法113

4.1.4 三类污染源评价方法的比较114

4.1.5 污染源综合评价指数的应用114

4.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116

4.2.1 大气质量常规评价方法116

4.2.2 大气质量评价拓展研究——城市空气SO2及烟尘污染统计研究118

4.3 水环境评价122

4.3.1 综合污染指数122

4.3.2 布朗水质指数(WQI)122

4.3.3 罗斯(S.L.Ross)水质指数122

4.3.4 内梅罗(N.L.Nemerow)污染指数124

4.3.5 有机物综合评价指数125

4.4 土壤评价125

4.4.1 污染指数法125

4.4.2 综合指数法126

4.4.3 指数分级126

思考题126

5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统计128

5.1 大气环境影响的统计预测129

5.1.1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高斯模式129

5.1.2 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130

5.1.3 熏烟型扩散模式131

5.1.4 颗粒物扩散模式131

5.1.5 预测参数的估算132

5.2 水环境影响的统计预测133

5.2.1 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污染物、模型、参数的确定133

5.2.2 持久性污染物扩散预测138

5.2.3 非持久性污染物扩散预测141

5.3 声环境影响统计预测143

5.3.1 预测点和预测量143

5.3.2 噪声的衰减143

5.3.3 预测模式147

5.3.4 工业设备和典型环境的噪声概况148

5.4 土壤环境统计预测149

5.4.1 土壤污染物累积和污染预测149

5.4.2 土壤退化预测151

思考题154

6 环境污染物毒性评定统计155

6.1 急性毒性评定的统计分析155

6.1.1 概率单位法157

6.1.2 面积法163

6.1.3 点斜法164

6.1.4 移动平均法167

6.1.5 序贯法169

6.1.6 急性毒性的差异显著性检验170

6.1.7 半数效量与半数致死量的应用172

6.2 联合作用评定的统计分析177

6.2.1 比值法177

6.2.2 效应图解法178

6.2.3 等概率和曲线法178

6.3 污染物动力学的统计分析180

6.3.1 污染物动力学概述180

6.3.2 污染物动力学研究实例184

思考题190

7 环境研究的设计192

7.1 调查设计192

7.1.1 调查的类型192

7.1.2 调查的样本含量估计193

7.1.3 调查的样本抽取200

7.2 实验设计206

7.2.1 完全随机设计208

7.2.2 配对设计209

7.2.3 配伍组设计210

7.2.4 平衡不完全配伍组设计213

7.2.5 交叉设计222

7.2.6 析因设计225

7.2.7 拉丁方设计234

7.2.8 不完全拉丁方设计237

7.2.9 分割设计239

7.2.10 系统分组设计242

7.2.11 正交设计244

7.3 环境研究中的系统误差249

思考题250

8 环境数据处理软件应用252

8.1 环境数据分析252

8.1.1 标准曲线计算252

8.1.2 回归直线253

8.2 环境评价256

8.2.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256

8.2.2 其他环境评价软件261

8.3 环境保护管理262

8.3.1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管理系统262

8.3.2 其他环境保护管理软件283

附录284

附表1 标准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表284

附表2 t值表285

附表3(1) 百分率的可信区间(n≤50,节录)286

附表3(2) 百分率的可信限(50≤n≤100)287

附表3(3) 百分率的可信限(100≤n≤1000)288

附表4 F界值表(方差齐性检验用)289

附表5(1) F值表(方差分析用)290

附表5(2) F值表(方差分析用)291

附表5(3) F值表(方差分析用)293

附表5(4) F值表(方差分析用)294

附表6 q界值表295

附表7 χ2界值表296

附表8 相关系数r界值表297

附表9 百分数P与概率单位对照表300

附表10 加权系数表302

附表11 用移动平均法计算LD50及可信区间(节录)303

附表12(1) 均数抽样时所需样本量303

附表12(2) 均数抽样时所需样本量304

附表13(1) 率抽样时所需样本量304

附表13(2) 率抽样时所需样本量305

附表14 配对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305

附表15 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时所需样本含量306

附表16(1) 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单侧)307

附表16(2) 两样本率比较时所需样本含量(双侧)307

附表17(1) 单因素多组均数的样本量308

附表17(2) 单因素多组均数的样本量309

附表18 r与z值换算表310

附表19(1) 随机数字表311

附表19(2) 随机排列表(n=20)312

附表20 T界值表(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用)(节录)313

参考文献3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