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 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 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
  • 郑金贵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448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943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1001页
  • 主题词: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台湾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 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成果3

一、农业生物科技——基因工程3

1.生产高效能植酸酵素水稻、转殖乳铁蛋白基因水稻、生产高效能植酸酵素马铃薯等检测能力的建立3

2.西红柿抗虫基因转殖的研究3

3.西红柿“花莲亚蔬五号”基因转殖的研究4

4.基因转殖西红柿检测技术的开发4

5.蝴蝶兰转殖类血红素双体蛋白基因的研究4

6.蝴蝶兰高效率基因转殖法的研究5

7.芋头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重组基因表达和抗真菌活性5

8.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以促进转基因烟草和蝴蝶兰的生长5

9.抗虫基因——金花石蒜凝集素(LAA)转殖于阿拉伯芥的研究5

10.铁炮百合基因转殖6

11.延迟老化作用以提升花卉园艺价值6

12.人类第八凝血因子转基因复制山羊乳汁的生物活性分析7

13.第八凝血因子转基因复制羊的产制7

14.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抗菌性蛋白7

15.山苦瓜DNA基源分析及萃取物对PPAR γ活化能力分析8

16.基因组DNA快速萃取技术的开发8

17.基因转殖木瓜鉴定技术的建立9

18.基因改造木瓜与马铃薯对环境安全的评估——土壤生态9

19.基因改造大豆及玉米的检测系统研发10

20.两种定量PCR检测基因改造木瓜的比较10

21.影响基因改造木瓜检测因子的探讨10

22.东部地区基因改造木瓜种苗检测技术的开发11

23.基因改造木瓜对土壤微生物的风险评估:基因转移11

24.除草剂抗药性的基因突变及分子检测技术11

25.基因转殖植物检测作业标准化12

26.基因改造作物检测技术的开发12

二、分子标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13

1.水稻DNA指纹分析与品种鉴定系统的建立13

2.利用分子标志鉴定马铃薯品种及组培苗遗传相似性分析13

3.辣椒素分子鉴定技术介绍13

4.番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的DNA鉴定技术14

5.彩色番椒品种DNA指纹鉴定14

6.利用线粒体DNA建立台湾牡蛎生命条码资料库14

7.蝴蝶兰(兰科)nrDNA的ITS区的DNA指纹印迹分析15

8.台湾原生石斛兰叶绿体DNA遗传差异度分析15

9.台湾原生兰——鹤顶兰属亲缘关系的探讨15

10.菊花分子标志建立及其在品种鉴定的应用16

11.利用RAPD及AFLP分析紫锥菊组培苗的遗传相似性16

12.分子技术在紫锥菊种原亲缘关系早期鉴定的应用16

13.分子标志应用于火鹤花品种鉴别与遗传歧异性分析17

14.以RAPD及ISSR分子标记分析桑品种间亲缘关系17

15.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天竺草亲缘鉴定17

16.桃杂交后代遗传歧异性的群集分析18

17.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梨品种的指纹分析18

三、农业生物科技——植物病虫害检测技术19

1.快速检测鉴定各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技术19

2.利用草莓走茎检测草莓青枯病菌19

3.进口蔷薇科鲜果重要鳞翅目害虫快速鉴定系统20

4.生物技术在进口苹果上害螨卵的鉴定应用20

5.苹果、桃及梨等果实上多种鳞翅目害虫同时鉴定技术21

6.经济重要性蓟马害虫的分子鉴定21

7.林木褐根病单元抗体诊断试剂制备21

8.树木褐根病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22

9.寡核苷酸生物芯片在褐根腐病菌及相关植物真菌病原的快速诊断、鉴定的应用22

10.柑橘重要系统性病原整合式快速分子检测套组22

11.柑橘萎缩病毒的胶金抗体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应用23

12.香蕉嵌纹病的胶金抗体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发与应用23

13.瓜类种苗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24

14.西红柿抗根瘤线虫基因型快速检测技术24

15.银叶粉虱带西红柿黄卷叶病毒的分子侦测技术24

16.DNA阵列生物芯片可同时灵敏地检测两种兰花病毒25

17.以滚环扩增法产生核酸探针同时检测多种双生病毒的技术25

四、农业生物科技——新品种26

1.优良粳稻新品种“台中192号”26

2.水稻新品种“花莲20号”26

3.水稻新品种“桃园4号”27

4.水稻新品种“台南糯12号”27

5.小米新品种“台东8号”28

6.荞麦“台中3号”的育成28

7.青葱新品种“桃园4号”29

8.青葱新品种“兰阳4号”29

9.苦瓜新品种“花莲4号”29

10.苦瓜新品种“花莲3号”30

11.苦瓜新品种“花莲2号”30

12.棱角丝瓜新品种“澎湖1号”的育成30

13.耐热高品质青江白菜“台南1号”、大粒质优落花生“台南15号”31

14.台湾优质毛豆新品种“高雄9号”(绿晶)31

15.毛豆新品种“台南亚蔬2号”32

16.红豆新品种“高雄9号(红宝)”32

17.浓绿荚菜豆“台中4号”33

18.葡萄、甘蓝及菜豆新品种33

19.甘蓝新品种“台南1号”33

20.辣椒新品种“种苗1号”34

21.高品质黄肉小果西红柿的研发34

22.小果西红柿新品种“台南亚蔬19号”35

23.西红柿新品种“花莲亚蔬18号”35

24.西红柿新品种“花莲亚蔬17号”35

25.小果西红柿新品种“种苗16号”36

26.应用生物技术创造观果凤梨新品种36

27.菊花新品种“桃园1号”及“桃园2号”36

28.火鹤花新品种“台农4号”与“台农5号”37

29.火鹤花品种改良37

30.蝴蝶兰新品种“台农1号小精灵”37

31.文心兰新品种介绍38

32.长寿花“桃园1号”及“桃园2号”新品种的育成38

33.应用生物技术创造百合新品种38

34.药用石斛的杂交育种39

五、农业生物科技——动物生物技术40

1.基因选种:猪40

2.基因选种:乳牛40

3.基因选种:鸡41

4.吴郭鱼分子育种研究41

5.动物复殖平台的应用——异种间复殖动物的产制42

6.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家畜生殖细胞的选性繁殖42

7.牛胚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开发与应用42

8.猪胚干细胞在生医研究的应用与展望43

9.中草药复方取代抗生素应用于仔猪的研究43

10.猪生殖及呼吸综合症标的型次单位疫苗开发44

11.开发一种具备诱发猪只产生PRRSV中和力价反应及细胞免疫的融合蛋白次单位疫苗44

12.发展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鞭毛基因FliC44

13.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45

14.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套组的研发45

15.应用复合聚合酶连锁反应检测沙门氏杆菌45

16.体细胞核转置牛羊的端粒长度分析46

17.H5亚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套组46

18.家禽始基生殖细胞的株化与其应用47

19.家禽霍乱菌的高密度培养47

20.以母鸡为生物工厂生产抗肠病毒71型lgY抗体48

21.动物用疫苗迷入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48

22.饲藻在九孔种苗生产的应用48

23.石斑鱼多病原微流体检测芯片49

24.海水养殖鱼类重要病原的自动化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神经坏死症病毒检测49

25.台湾常见细菌性鱼病快速诊断套组49

26.研发免疫层析式检测试剂快速诊断石斑鱼虹彩病毒感染症50

27.鳗鱼溃疡症病原菌快速检测套组50

28.孔雀石绿免疫检验试剂50

29.“一点灵”简单试剂51

30.超低温冷冻生物学在水产生物保种的研发51

31.即用高效能多重相乳化型动物用疫苗油质佐剂制备技术的研发52

32.黄耆等复方的汉方饲料添加物在淡水养殖鱼经济鱼种的应用52

33.台湾栽培的黄耆茎叶产品在禽畜健康养殖的利用52

34.高效能鳗鱼饲料研发53

35.益生菌在饵料生物桡足类培养的应用53

六、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化技术54

1.珊瑚凤梨的组织培养生产技术54

2.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观赏菠萝种苗54

3.优质莲雾种苗快速繁殖技术54

4.金柑无毒化种苗生产检疫与繁殖体系的建立55

5.细本山葡萄组培苗及根器培养的研究55

6.台湾原生种细本山葡萄健康种苗量产技术与萃取物对细胞基因体调控反应55

7.巨峰葡萄无病毒健康种苗的开发56

8.草莓无青枯病种苗的繁殖56

9.山药瓶内结薯品种保存技术的开发57

10.马铃薯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周年生产57

11.彩色海芋健康种苗及种薯的生产57

12.利用组织培养及诱变技术开发芋新品种58

13.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蜂巢姜种苗58

14.无病毒文心兰种苗的培育59

15.台湾风兰大量繁殖技术的研究59

16.仙履兰组织培养技术的研发59

17.仙履兰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60

18.厚叶风兰与无菌播种技术60

19.粗茎鹤顶兰繁殖技术60

20.紫花叶兰瓶内结薯的研究61

21.黄根节兰繁殖技术61

22.垂头地宝兰胚性愈合组织诱导及再生61

23.一叶兰胚性愈合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再生62

24.艳红鹿子百合组织培养大量繁殖62

25.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绶草种苗62

26.白芷优良种苗关键繁殖技术的研发63

27.爪哇凤尾蕨无菌播种63

28.地黄无病毒组培苗大量生产63

29.利用离体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台湾金线莲64

30.培地茅无菌试管苗的繁殖与应用64

31.红花石斛与黄花石斛无菌播种技术65

32.药用石斛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65

33.麻风树组织培养量产技术66

34.组织培养苗瓶内透气驯化新技术66

35.山药新品种的种苗生产与机能性分析66

36.竹炭在蝴蝶兰种苗产业的应用67

37.文心兰切花生产水耕栽培技术67

38.蝴蝶兰冬季抑梗的研究68

39.香药草植物永续利用的研究68

40.火鹤花W型槽栽培技术69

41.海葡萄——晶莹剔透珍珠鱼子酱69

42.运用重组功能性胜肽提升肉猪的生长性能与屠体品质70

43.黄缘萤养殖与人工栖地营造技术70

44.光触媒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71

45.生物有机介质的开发与应用71

七、农业生物科技——产品研发72

1.鱼米之香——鱿鱼皮PL-DHA与米糠精华于保健品应用72

2.优质米酒酿制技术的开发72

3.新鲜有机发芽糙米加工技术73

4.彩色饭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73

5.米系列美容保养品的研发73

6.糠油润肤皂——天然、环保、美丽74

7.山药多元化产品开发74

8.酿酒用葡萄菌种筛选及利用74

9.橙皮蜜饯研发及应用75

10.龙眼核创伤愈合敷料产品的开发75

11.青木瓜浓缩干燥保健产品的开发75

12.红豆纳豆发酵产品开发76

13.优质大豆发酵食品的生产技术——机能性胜肽77

14.银耳多糖——可食的皮肤保养原料77

15.纳米化技术应用于灵芝破壁孢子粉产品开发77

16.家蚕生产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技术的研究78

17.药用真菌与中草药机能性产品研发78

18.森林药用真菌与双向型发酵技术产制品开发79

19.应用基因体重排技术开发含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机能性产品79

20.天然植物新药源开发资料库79

21.保健植物多元化产品开发80

22.香草植物的开发应用80

23.新引进药用植物活性分析的研究80

24.保健作物创新新概念新产品——香蜂草纯露香氛湿纸巾及湿巾81

25.莲花植物胎盘素的生技研发81

26.洛神葵保健技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利用81

27.台湾红花石斛的培养及药理试验82

28.丹参酸的成分萃取技术82

29.丹参GAP安全栽培及有效成分的萃取82

30.增加何首乌活性成分的栽培与炮制方法83

31.鱼腥草美容护肤面膜研发83

32.保健植物香椿产品开发利用84

33.养生草花青素制品开发84

34.蒙古黄耆活性成分萃取85

35.天然皂素萃取浓缩粉末制程85

36.玉液琼浆台湾金圆酒简介85

37.玫瑰纯露加工技术与美容保健产品的研发86

38.杀很大——台湾产褐藻萃取物的抑癌机制86

39.跟健康说“藻”——藻寡糖于保健食品的应用86

40.海藻的利用87

41.藻寡糖——调节免疫及体内环保新主张87

42.绿藻类萃取物于保健保养品的应用87

43.鱿(油)金金给你顾脑筋——鱿鱼皮PL-DHA对智力衰退的探讨88

44.海蟑螂——潜藏多项机能成分的快脚精灵88

45.裸鳁胜肽的萃取与应用89

46.裸鳁乳酸菌发酵物的应用89

47.蛎壳功能性萃取成分及衍生产品应用89

48.深层海水在保健保养品的应用90

49.鱼鳞的完全利用90

50.海鲡品种改良及疫苗的开发与应用91

51.畜禽粪燃料油的研发91

52.畜禽产品机能性物质多样化应用成果92

53.爽喉锭急毒性与致突变试验92

八、农业生物科技——生物肥料93

1.菌株发酵有机物产出液肥的研究93

2.新型生物性有机营养益菌肥制作技术93

3.生物性有机液肥制程的研发93

4.新型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商品化94

5.多种溶磷能力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利用研究94

6.酵素液肥添加剂94

7.堆肥茶汤制程的研发95

8.新型控释肥料技术的研发95

9.生物有机基质培养基的开发与应用95

10.优质鸡粪有机肥的产制96

11.利用木霉菌及枯草杆菌种制作生物性肥料的技术96

12.含丰富生物肥料菌株育苗介质的开发96

九、农业生物科技——生物防治98

1.苏力菌生物杀虫剂98

2.黑角舞蛾的性荷尔蒙诱杀技术98

3.昆虫性荷尔蒙在作物产业上的应用98

4.微生物制剂防治作物病害的研发与应用99

5.本土微生物制剂产品产业化研究99

6.功能性木霉菌液态制剂在茄果类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技术99

7.害虫控制用途的真菌杀虫剂的生产与回收100

8.抗逆境基因在微生物防治剂的应用100

9.植物性农药的开发与应用100

十、农业生物科技——能源作物101

1.环保能源——生质柴油101

2.能源作物的开发与利用——油菜101

3.能源作物——大豆、向日葵102

4.能源作物的开发与利用——甘薯102

5.甜高粱的开发与利用104

十一、其他类型农业生物科技105

1.蝴蝶兰与风兰远缘杂交及胚拯救育成特殊花形的蝴蝶兰杂交新品种105

2.蝴蝶兰与万代兰远缘杂交及胚拯救的研究105

3.蝴蝶兰与狐狸尾兰远缘杂交育成各类香花蝴蝶兰新品种105

4.心血管保健药物的开发106

5.防癌药用植物简介106

6.可降血糖保健植物的开发107

7.保肝药用植物简介107

8.三叶五加细胞培养及成分分析108

9.入侵红火蚁快速鉴定试剂的研发108

10.液相层析仪串联电洒式质谱仪复合筛检抗菌剂研究108

11.文心兰盆花1—MCP保鲜新技术109

12.绿竹笋保鲜贮运及加工技术109

13.人工水苔介质的应用110

14.真菌除草剂防除平原菟丝子的开发110

15.水质总生菌数检测套组110

16.微生物学检验的抗生物质筛检与辨别111

17.牛巴氏杆菌重组膜蛋白及本土株不活化菌苗的研究111

18.利用融合蕙兰嵌纹病毒外鞘蛋白以提升目标蛋白于大肠杆菌中表现量的技术112

19.促进细胞生长与重组蛋白质大量生产的方法112

十二、农业生物科技——设备、设施113

1.组织培养用桌上型自动封膜机113

2.组织培养用塑胶培养瓶113

3.纳米化即时多功能石英微阵列生物检测器114

4.细胞电压注射器114

5.替换式环状电极构造114

6.畜禽舍空气污染防治设施115

7.SPF兔及天竺鼠动物舍设施115

8.基因转殖植物田间试验设施与研究115

9.“兽医基因改造产品动物舍”的设计116

10.“兽医基因改造产品动物舍”重要设备116

11.基因转殖家畜禽隔离田间试验场的建构与认证116

12.基因转殖作物检测监测联合实验室的建立117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ⅰ.农委会下属的农业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机构121

一、农委会 农业试验所121

(一)农试所概况121

(二)农试所机构121

1.作物组121

2.生物技术组124

3.农业化学组125

4.植物病理组127

5.应用动物组130

6.农业工程组131

7.农业经济组131

8.作物种原组131

9.技术服务组132

10.农场管理组132

11.罗娜种原保存园132

12.花卉研究中心132

13.关西工作站134

14.嘉义农业试验分所136

15.凤山热带园艺试验分所137

(三)农试所研发成果介绍138

(四)农试所出版刊物148

二、农委会 林业试验所149

(一)简介149

(二)技术单位149

植物园组149

育林组150

森林经营组151

林业经济组152

集水区经营组153

森林保护组154

森林利用组155

森林化学组158

木材纤维组159

技术服务组160

六龟研究中心160

莲华池研究中心161

中埔研究中心162

恒春研究中心163

太麻里研究中心164

福山研究中心165

(三)林业试验所图书与出版物166

三、农委会 水产试验所167

(一)简介167

(二)研究单位169

企业策划组169

海洋渔业组169

水产养殖组169

水产加工组170

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170

海水繁养殖研究中心171

沿近海资源研究中心171

东港生技研究中心172

东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173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173

(三)水产试验所研究与发展174

(四)水产试验所出版物176

四、农委会 畜产试验所177

(一)畜产所及所属单位沿革纪要177

(二)人力结构177

(三)畜产所下属单位177

遗传育种组177

家畜营养组178

家畜生理组178

畜产加工组178

畜牧经营组179

饲料作物组179

技术服务组179

产业组180

宜兰分所180

新竹分所181

恒春分所182

彰化种畜繁殖场183

高雄种畜繁殖场184

花莲种畜繁殖场184

台东种畜繁殖场185

澎湖工作站186

(四)畜产试验所重要成果186

五、农委会 家畜卫生试验所194

(一)简介194

(二)业务职掌194

(三)人员编制194

(四)研究部门194

生物研究组194

猪瘟研究组195

疫学研究组196

制剂研究组197

动物用药品检定分所198

六、农委会 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199

(一)简介199

(二)业务单位199

残毒管制组199

农药化学组204

应用毒理组205

生物药剂组206

农药应用组208

公害防治组209

技术服务组210

(三)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研究出版211

七、农委会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212

(一)简介212

(二)组织编制212

(三)试验研究业务概况212

植物组212

动物组214

楼地生能组216

经营管理组218

解说教育组219

八、农委会 茶业改良场221

(一)简介221

(二)业务简介222

(三)历年成果概要222

九、农委会 种苗改良繁殖场223

(一)简介223

(二)组织架构223

(三)主要业务223

(四)重要研究223

(五)单位及成员介绍224

(六)种苗改良繁殖场出版品225

十、农委会 桃园区农业改良场226

(一)历史沿革226

(二)业务单位226

作物改良课226

农产研究室226

园产研究室232

作物环境课243

植物防疫研究室243

土壤保育研究室247

生物机电研究室250

农业推广课252

农业经营研究室253

推广教育与信息研究室255

台北分场257

五峰工作站263

生技小组264

(三)桃园区农业改良场出版刊物265

十一、农委会 苗栗区农业改良场266

(一)简介266

(二)出版刊物266

(三)成果展示266

十二、农委会 台中区农业改良场268

(一)简介268

(二)重要研究成果268

1.稻作与米质研究室268

2.蔬菜研究室269

3.果树研究室270

4.生物技术研究室270

5.特作与杂粮研究室271

6.花卉研究室272

7.土壤肥料研究室272

8.植物保护研究室275

9.作物病虫害发生预测研究室277

10.农业机械研究室279

11.推广教育研究室281

12.农业经营研究室283

13.农村生活研究室287

14.埔里分场290

(三)台中区农改场农业科技发展290

(四)台中区农改场出版刊物292

十三、农委会 台南区农业改良场293

(一)成立时间293

(二)任务293

(三)组织293

(四)编制293

(五)技术单位294

作物改良课294

作物环境课300

农业推广课302

嘉义分场303

朴子分场304

云林分场305

义竹工作站306

十四、农委会 高雄区农业改良场307

(一)成立时间307

(二)农业环境307

(三)组织编制307

(四)业务及重要研究成果307

作物改良课307

作物环境课310

农业推广课311

旗南分场311

澎湖分场312

(五)结语312

十五、农委会 台东区农业改良场313

(一)沿革313

(二)编制313

(三)农业环境313

(四)业务单位314

作物改良课314

作物环境课318

农业推广课320

斑鸠分场321

十六、农委会 花莲区农业改良场323

(一)沿革323

(二)任务323

(三)组织及其编制323

(四)研究成果324

(五)新近研发成果——本土保健产品之开发利用325

十七、农委会 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327

(一)认识农科327

(二)产业聚落(进驻企业技术或产品内容分类)327

(三)农业生物科技园区核准进驻企业名单与营业内容328

(四)农科魅力331

(五)服务团队334

十八、金门县农业试验所335

(一)沿革335

(二)组织编制335

(三)日常业务336

十九、金门县畜产试验所339

(一)沿革339

(二)业务简介339

(三)未来发展340

二十、金门县水产试验所341

(一)单位简介341

(二)组织编制/业务职掌341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ⅱ.财团法人涉农生物科技研究机构345

一、工业技术研究院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345

(一)工业技术研究院345

(二)工业技术研究院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346

二、工业技术研究院 生技与医药研究所352

(一)简介352

(二)定位352

(三)愿景352

(四)发展策略352

(五)研究领域353

(六)委托服务项目353

(七)科专计划354

三、财团法人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356

(一)简介356

(二)沿革356

(三)研究开发项目356

(四)研发成果可移转技术358

四、财团法人台湾香蕉研究所363

(一)沿革363

(二)整体运作状况363

(三)未来目标与计划364

(四)部门职掌365

五、财团法人台湾动物科技研究所370

(一)简介370

(二)业务单位介绍370

应用动物组370

动物医学组371

生物科技组374

动物资源组374

育成中心377

(三)动物科技研究所创新研发能量377

六、财团法人生物技术开发中心380

(一)简介380

(二)宗旨与目标380

(三)主要任务381

(四)两个园区381

(五)研发计划381

(六)产业策进383

(七)研发成果384

七、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389

(一)沿革389

(二)宗旨389

(三)组织架构389

产品及制程研发中心389

检验技术研发及服务中心393

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393

(四)研发成果介绍394

(五)技术转移395

八、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实验动物中心417

(一)中心沿革417

(二)中心愿景417

(三)中心任务417

(四)成果认证418

(五)技术服务419

(六)种原服务420

(七)教育训练421

(八)研究人员422

九、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台湾海洋科技研究中心423

(一)成立背景423

(二)定位与任务423

(三)核心工作424

(四)团队成员425

十、财团法人农业工程研究中心426

(一)创立缘起426

(二)研究范围426

(三)各组室业务427

(四)研究成果430

十一、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432

(一)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432

(二)财团法人中华经济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432

十二、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 生物科技产业研究中心434

(一)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434

(二)财团法人台湾经济研究院生物科技产业研究中心435

十三、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环境科技研究所440

(一)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440

(二)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环境科技研究所(略)443

十四、财团法人台湾发展研究院 生物科技研究所(略)444

十五、财团法人“中央”畜产会 技术服务中心444

(一)关于本中心444

(二)本中心特色444

(三)受理检体种类445

(四)服务项目445

(五)服务优势445

(六)服务团队446

十六、财团法人微生物文教基金会447

(一)缘起447

(二)宗旨447

(三)组织447

(四)董事成员简介447

(五)灵芝科学馆448

(六)补助研究专题449

十七、财团法人灵芝保健基金会450

(一)主管摘要450

(二)基金会价值观450

(三)基金会使命450

(四)基金会愿景451

(五)业务范围451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ⅲ.“中央”研究院设立的涉农生物科技研究机构455

一、“中研院”455

(一)简介455

(二)任务455

(三)研究所、中心455

二、农业生物科技研究中心457

(一)设立沿革457

(二)任务与方针457

(三)研究主题458

(四)研究中心进展及成果459

(五)最新研究成果460

(六)未来展望462

三、植物暨微生物学研究所463

(一)简介463

(二)核心实验室463

(三)主要研究人员及研究项目465

(四)研究成果467

四、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468

(一)简介468

(二)研究设施468

(三)研究方向469

(四)研究人员469

(五)研究技师470

五、生物化学研究所471

(一)简介471

(二)研究方向471

(三)组织架构471

(四)主要人员及研究领域471

(五)研究计划472

六、分子生物研究所473

(一)成立时间473

(二)发展目标473

(三)人员473

(四)学术交流473

(五)未来展望474

(六)研究主题474

(七)研究成果(2003—2005)475

七、基因体研究中心477

(一)关于中心477

(二)预期目标477

(三)研究介绍478

(四)研发成果479

八、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481

(一)成立时间481

(二)研究人员及其专长481

(三)研究重点481

九、环境变迁研究中心484

(一)简介484

(二)研究发展方向与重点484

(三)主要人员及其研究方向488

(四)重要研究成果488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ⅳ.大学设立的农业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机构495

一、台湾大学 食品科技研究所495

(一)简介495

(二)师资阵容495

二、台湾大学 动物学研究所500

(一)前言500

(二)沿革500

(三)教育目标500

(四)未来展望501

(五)学术研究501

(六)师资阵容503

三、台湾大学 植物科学研究所509

(一)简介509

(二)研究特色509

(三)未来发展509

(四)发展方向509

(五)研究方向509

(六)师资阵容510

四、台湾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518

(一)简介518

(二)教育目标518

(三)核心能力518

(四)师资阵容519

五、台湾大学 生化科学研究所521

(一)简介521

(二)教育目标521

(三)特色521

(三)师资阵容522

六、台湾大学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525

(一)成立目的525

(二)发展方向与重点525

(三)师资介绍525

七、台湾大学 微生物与生化学研究所529

(一)成立目的529

(二)发展方向529

(三)师资及其专长530

八、台湾大学 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研究所531

(一)研究所简介531

(二)特色531

(三)发展方向531

(四)师资介绍531

九、台湾大学 渔业科学研究所536

(一)历史沿门革536

(二)实验室简介536

(三)师资阵容537

十、台湾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539

(一)简介539

(二)中心成立539

(三)主旨任务539

(四)中心出版540

(五)研究计划541

(六)研究人员及其专长541

十一、台湾大学 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543

(一)成立缘起543

(二)中心成立目的544

(三)中心方向重点544

(四)中心组织545

十二、台湾大学 农艺学系暨研究所548

(一)简介548

(二)沿革548

(三)研究发展548

(四)未来发展方向549

(四)师生结构549

(五)师资及其研究领域549

(六)研究计划550

十三、台湾大学 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暨研究所551

(一)简史551

(二)宗旨551

(三)研究领域/研究方向551

(四)师资阵容552

十四、台湾大学 农业化学系暨研究所553

(一)概况553

(二)沿革简史553

(三)发展现况554

(四)未来愿景554

(五)发展之任务、目标与策略554

(六)师资及其专长555

十五、台湾大学 植物病理与微生物学系暨研究所557

(一)本系沿革557

(二)教学目标557

(三)前瞻与创新557

(四)研究方向558

(五)研究团队558

(六)未来展望559

十六、台湾大学 森林环境暨资源学系暨研究所560

(一)沿革560

(二)现况560

(三)发展方向561

(四)师资及专长561

十七、台湾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系暨研究所562

(一)系所简介562

(二)本系订定大学部教育目标562

(三)师资及其专长562

十八、台湾大学 园艺学系暨研究所564

(一)简史564

师资阵容564

十九、台湾大学 生物产业传播暨发展学系暨研究所566

(一)沿革566

(二)发展方向566

(三)师资阵容567

二十、台湾大学 生物产业机电工程学系暨研究所572

(一)本系范畴572

(二)研究方向与成果572

(三)师资及其专长573

二十一、台湾大学 昆虫学系暨研究所574

(一)系所简史574

(二)系所概况574

(三)发展方向575

(四)师资阵容575

二十二、中兴大学 生物科技学研究所577

(一)简介577

(二)研究方向577

(三)本所设立宗旨577

(四)教育目标577

(五)师资阵容577

二十三、中兴大学 生物化学研究所580

(一)简介580

(二)研究表现580

(三)师资及其专长580

二十四、中兴大学 生物科技发展中心582

(一)简介582

(二)发展方向及工作项目582

(四)未来与展望584

(五)研究计划585

(六)中心人员586

二十五、中兴大学 分子生物学研究所587

(一)历史沿革587

(二)发展方向587

(三)学术研究587

(四)师资阵容588

二十六、中兴大学 兽医病理生物学研究所591

(一)本所沿革591

(二)设立宗旨591

(三)未来发展重点591

(四)师资及其专长591

二十七、中兴大学 微生物暨公共卫生学研究所592

(一)简介592

(二)设立目标592

(三)系所特色及发展方向593

(四)师资阵容593

二十八、清华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595

(一)师资595

(二)研究596

(三)主要教师介绍596

二十九、清华大学 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601

(一)简介601

(二)师资阵容601

三十、清华大学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602

(一)简介602

(二)师资阵容602

三十一、成功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608

(一)发展简史608

(二)研究目标608

(三)师资特色610

(四)研究特色610

(五)师资介绍610

三十二、成功大学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614

(一)简介614

(二)中心目标614

(三)研究工作614

(四)师资615

三十三、成功大学 生物科技中心616

(一)组织及架构616

(二)主要成员及其专长616

三十四、成功大学 生物多样性研究所617

(一)简介617

(二)教学宗旨617

(三)师资阵容617

三十五、成功大学 热带植物科学研究所619

(一)设立宗旨619

(二)教育目标619

(三)研究特色619

(四)未来目标620

(五)师资阵容620

三十六、交通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暨研究所622

(一)简介622

(二)设立宗旨622

(三)研究领域622

(四)师资及其专长624

三十七、“中央”大学 生物科技与生医工程研究中心626

(一)中心简介626

(二)中心人员及专长领域626

三十八、嘉义大学 农学研究所628

(一)历史背景及本所发展过程628

(二)理念与特色628

(三)发展方向628

(四)中长程发展计划629

(五)师资阵容629

三十九、嘉义大学 生物农业科技学系(所)638

(一)创立沿革638

(二)本系宗旨638

(三)领域范围638

(四)教师及专长638

四十、嘉义大学 农艺学系暨研究所639

(一)理念与特色639

(二)生涯发展639

(三)本系宗旨639

(四)研究重点640

(五)发展方向640

(六)中长程发展640

(七)师资阵容640

四十一、嘉义大学 园艺学系暨研究所642

(一)简介642

(二)师资及专长642

四十二、嘉义大学 森林暨自然资源学系暨研究所643

(一)创立沿革643

(二)本系宗旨644

(三)研究领域644

(四)研究计划645

(五)师资及研究领域649

四十三、嘉义大学 动物科学系暨研究所650

(一)系所沿革650

(二)理念与特色650

(三)发展方向650

(四)师资阵容650

四十四、嘉义大学 兽医学系暨研究所654

(一)历史沿革654

(二)成立宗旨654

(三)目标与特色655

(四)未来展望655

(五)师资及专长655

四十五、嘉义大学 食品科学系暨研究所657

(一)简介657

(二)未来发展方向657

(三)师资及专长658

四十六、嘉义大学 水生生物科学系暨研究所659

(一)宗旨659

(二)理念与特色659

(三)师资阵容659

(三)研究计划660

四十七、嘉义大学 生物资源学系暨研究所662

(一)设立宗旨662

(二)教学特色662

(三)发展方向662

(四)师资阵容662

四十八、嘉义大学 生化科技学系暨研究所665

(一)简介665

(二)发展方向665

(三)研究群665

(四)产学研合作665

(五)历任专任教师及其专长666

(六)研究计划666

四十九、嘉义大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暨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所669

(一)历史沿革669

(二)特色669

(三)发展方向670

(四)师资及专长671

五十、嘉义大学 中草药暨微生物利用研发中心672

(一)沿革672

(二)缘起及背景672

(三)发展目标673

(四)中心人员设置674

五十一、屏东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675

(一)简介675

(二)教学目标675

(三)核心能力675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研究领域675

(五)未来展望676

(六)研究计划676

(七)师资及专长677

五十二、屏东科技大学 生物资源研究所678

(一)简介678

(二)理念与特色678

(三)发展重点678

(四)课程规划679

(五)师资及其专长介绍679

五十三、屏东科技大学 植物科学研究所680

(一)系所介绍680

(二)系所发展重点681

(三)师资及专长682

五十四、屏东科技大学 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683

(一)简介683

(二)目标及特色683

(三)主要设施683

(四)发展方向683

(五)师资及专长684

五十五、屏东科技大学 动物疫苗科技研究所685

(一)简史685

(二)理念与特色685

(三)发展方向685

(四)师资阵容685

五十六、屏东科技大学 亚太热带农业研究中心687

(一)中心简介687

(二)特色实验室688

五十七、屏东科技大学 热带农业系国际合作研究所694

(一)历史沿革694

(二)目标694

(三)师资阵容694

五十八、屏东科技大学 活性天然物技术研发中心696

(一)成立沿革696

(二)设立目标696

(三)中心特色696

(四)研究重心698

(五)研究计划699

(六)中心研究成果699

(七)研究团队及人员701

五十九、屏东科技大学 森林资源调查研究室702

(一)沿革702

(二)研究成员及其专长702

(三)研究方向702

六十、屏东科技大学 遗传育种研究室703

(一)研究方向703

(二)研究成果703

六十一、宜兰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704

(一)本所简介704

(二)设立目标704

(三)发展重点704

(三)师资阵容705

六十二、宜兰大学 食品科学系(所)707

(一)沿革707

(二)特色707

(三)未来展望707

(四)研究方向708

(五)现有研究成果708

(六)预期效益708

(七)教师及其专长709

六十三、宜兰大学 动物科技学系(所)710

(一)沿革710

(二)特色710

(三)未来展望710

(四)研究室711

(四)师资阵容714

六十四、宜兰大学 园艺学系(所)715

(一)系所沿革715

(二)发展计划715

(三)研究成果715

(四)预期效益716

(五)教育目标与特色716

(六)师资阵容717

六十五、宜兰大学 森林暨自然资源学系(所)718

(一)系所沿革718

(二)发展计划718

(三)设立宗旨718

(四)教学特色719

(五)师资阵容719

六十六、中山大学 海洋生物研究所720

(一)本所简介720

(二)师资阵容720

(三)实验室721

六十七、澎湖科技大学 海洋创意产业研究所723

(一)本所特色723

(二)本所近、中、长程发展计划723

(三)教育目标724

(四)教学特色724

(五)发展策略724

(六)师资介绍725

六十八、台湾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研究所726

(一)沿革726

(二)成立宗旨726

(三)教学宗旨726

(四)未来发展726

(五)师资阵容727

六十九、台湾海洋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729

(一)简介729

(二)沿革729

(三)研究领域729

(四)师资阵容730

七十、台湾海洋大学 水产生物科技顶尖研究中心732

(一)中心简介732

(二)中心目标732

七十一、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渔业生产与管理系暨研究所733

(一)系所沿革733

(二)教育目标与特色733

(三)政策推行——简化学制733

(四)未来发展734

(五)教师及其专长介绍734

(六)研究计划734

七十二、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水产养殖系暨研究所736

(一)沿革736

(二)教育目标736

(三)发展特色736

(四)研究、建教合作737

(五)师资及其专长737

七十三、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水产食品科学系暨研究所738

(一)宗旨738

(二)专任教师及其专长738

七十四、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海洋生物技术系暨研究所740

(一)发展沿革740

(二)特色740

(三)师资介绍740

七十五、东华大学 生物技术育成中心741

(一)中心沿革741

(二)营运目标741

(三)组织架构741

(四)未来展望742

(五)培育资源742

(六)培育范围742

(七)培育内容743

(八)培育成果743

七十六、东华大学 生命科学系暨生物技术研究所744

(一)历史沿革744

(二)系所介绍744

(三)师资介绍744

七十七、东华大学 生物资源与科技研究所746

(一)前言746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746

(三)教学特色746

(四)课程规划746

(五)学生辅导746

(六)学生进路——深造、就业747

(七)未来发展与愿景747

(八)师资阵容747

七十八、东华大学 生态与环境教育研究所748

(一)宗旨748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748

(三)发展计划749

(四)展望749

(五)师资介绍749

七十九、东华大学 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750

(一)沿革及宗旨750

(二)发展方向及重点750

(三)学术领域750

(四)师资及其专长介绍750

八十、台北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752

(一)设所缘起752

(二)成立经过752

(三)教育目标752

(四)建教合作752

(五)学习研究环境与学术交流753

(六)师资阵容753

八十一、台北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754

(一)宗旨754

(二)任务754

(三)短、中、长期目标754

(四)人员、组织、空间等规划754

(五)软硬件设备规划755

(六)营运办法755

(七)经费运算755

(八)预期成效755

(九)联络人755

八十二、台东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756

(一)沿革756

(二)教育目标及宗旨756

(三)发展特色756

(四)未来发展756

(五)教师及专长757

八十三、台南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所)758

(一)沿革758

(二)特色758

(三)设立背景758

(四)研究方向759

(五)教育目标759

(六)师资简介759

八十四、台南大学 环境生态研究所761

(一)概况761

(二)设立宗旨761

(三)教育目标761

(四)发展特色762

(五)研究计划762

(六)师资阵容762

八十五、彰化师范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764

(一)系所简介764

(二)教学目标764

(三)未来展望764

(四)师资及研究方向765

八十六、中国文化大学 生物科技研究所766

(一)沿革766

(二)特色766

(三)发展计划766

(四)研究发展767

(五)研究进度767

(六)师资阵容768

八十七、朝阳科技大学 生化科技研究所777

(一)博士班777

(二)硕士班777

(三)师资阵容777

八十八、东海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中心779

(一)成立宗旨779

(二)核心研究779

(三)师资阵容780

八十九、东海大学 热带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782

(一)成立目的782

(二)整体规划783

(三)研究重点784

(四)主要目标786

(五)研究团队787

(六)中心执行成果绩效788

九十、大叶大学 生物产业科技学系暨研究所789

(一)系所简介789

(二)师资及研究实验室简介789

九十一、大叶大学 分子生物科技学系(所)796

(一)系所简介796

(二)系所特色796

(三)师资阵容797

(四)研究实验室798

九十二、辅英科技大学 分子生物检测暨发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99

(一)沿革799

(二)中心特色799

(三)未来发展799

(四)实验室800

(五)服务项目800

(六)研发合作大事记800

(七)研发团队及其专长801

九十三、辅仁大学 生物技术研发中心803

(一)简介803

(二)中心工作803

九十四、长荣大学 生物科技学系(所)805

(一)设立宗旨805

(二)教育目标与教学使命805

(三)发展方向805

(四)系所特色806

(五)师资阵容806

九十五、中国医药大学 生态暨演化生物学研究所808

(一)本所简介808

(二)特色与目标808

(三)研究重点808

(四)发展方向809

(五)师资阵容809

九十六、明志科技大学 生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11

(一)简介811

(二)成立宗旨811

(三)中心成员811

(四)中心实验室812

(五)研究成果812

(六)服务项目812

九十七、元智大学 生物科技与工程研究所813

(一)系所概况813

(二)发展目标813

(三)系所特色813

(四)师资阵容813

九十八、中台科技大学 食品科技系所815

(一)系所简介815

(二)本系所研究的发展目标815

(三)师资结构简介815

(四)组织成员816

九十九、中台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817

(一)本所简介817

(二)发展重点与特色818

(三)未来展望818

(四)师资阵容818

一零零、元培科技大学 生物技术系(所)820

(一)简介820

(二)师资阵容821

一零一、元培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系(所)823

(一)沿革823

(二)业务发展823

(三)未来的发展重点823

(四)特色824

(五)师资研究824

一零二、远东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研发中心825

(一)中心简介825

(二)研发成果825

一零三、大仁科技大学 生物科技系暨研究所827

(一)沿革827

(二)特色827

(三)培育目标827

(四)未来展望827

(五)实验室827

(六)师资及其专长介绍828

一零四、大仁科技大学 食品科技系暨研究所829

(一)系所介绍829

(二)师资及其专长介绍830

一零五、亚洲大学 水稻T-DNA生物科技研发中心831

(一)目标831

(二)研发项目如下831

(三)特色831

(四)研究人员831

一零六、亚洲大学 菇类研究中心833

(一)目的833

(二)工作内容833

(三)预期成果833

(四)师资及研究方向833

一零七、立德大学 食品餐饮管理学系暨研究所834

(一)系所宗旨834

(二)未来发展方向834

(三)系所师资834

一零八、中华科技大学 健康科技研究所835

(一)设立宗旨835

(二)目标与特色835

(三)实验室835

(四)师资及其专长介绍839

一零九、东方技术学院 生物科技发展中心840

(一)简介840

(二)服务项目840

(三)师资及其专长介绍840

一一零、淡江大学 生命科学研究所841

(一)研究所简介841

(二)研究特色841

(三)师资介绍842

一一一、实践大学 食品营养与保健生技学系(所)843

(一)设立宗旨843

(二)教育目标843

(三)发展特色844

(四)师资及其专长844

一一二、弘光科技大学 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系(所)845

(一)特色845

(二)研究重点845

(三)师资介绍845

一一三、弘光科技大学 产业应用生物技术研发中心847

(一)成立宗旨847

(二)核心实验室847

一一四、义守大学 化学工程学系暨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研究所850

(一)概况850

(二)教学与研究850

(三)课程与设备850

(四)师资及其专长851

一一五、大同大学 生物工程学系所852

(一)简介852

(二)核心能力853

(三)师资情况853

Ⅱ 台湾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ⅴ.其他相关的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机构857

一、台糖公司研究所857

(一)台湾糖业公司简介857

(二)台糖公司研究所857

二、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863

(一)亚蔬中心简介863

(二)研究主题864

(三)种质资源864

(四)亚蔬中心联系方式865

三、亚太粮食肥料技术中心867

(一)简介867

(二)组织与职掌868

(三)业务工作869

(四)经费来源870

(五)工作绩效870

(六)愿景展望872

四、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874

(一)创业宗旨874

(二)经营理念874

(三)发展沿革874

(四)主要业务875

(五)农业产品介绍877

参考文献9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