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泰市志 1986-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泰市志 1986-2000](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0729197.jpg)
- 孙立柱主编;山东省新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444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11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766页
- 主题词:新泰市-地方志-1986~200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泰市志 1986-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综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行政区域27
第一章 建置沿革27
第二章 域界 区划28
第一节 域界28
第二节 区划28
第二编 自然环境37
第一章 地质37
第一节 地层37
第二节 构造38
第二章 地貌38
第一节 地形38
第二节 山脉38
第三节 河流39
第三章 气候40
第一节 气温40
第二节 降水41
第三节 气压和风41
第四节 日照和蒸发41
第五节 地温 霜期 冻土42
第六节 物候42
第四章 土壤 植被42
第一节 土壤42
第二节 植被43
第五章 自然资源43
第一节 土地资源43
第二节 水资源44
第三节 矿藏资源44
第四节 植物资源46
第五节 动物资源46
第六章 自然灾害46
第一节 旱灾46
第二节 风灾47
第三节 雹灾47
第四节 其他灾害48
第三编 人口与计划生育49
第一章 人口49
第一节 人口数量49
第二节 人口密度50
第三节 人口构成51
第四节 人口变动53
第二章 计划生育55
第一节 政策法规55
第二节 宣传教育56
第三节 管理与服务56
第四节 计划生育协会59
第四编 经济综合管理61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61
第一节 经济综述61
第二节 发展速度63
第三节 “小康”经济达标63
第二章 经济结构64
第一节 产业结构64
第二节 投资结构64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65
第三章 计划管理65
第一节 体制改革65
第二节 计划制定与执行66
第三节 经济战略研究68
第四节 经济技术协作68
第四章 统计管理69
第一节 统计调查69
第二节 统计服务73
第三节 统计信息自动化73
第四节 统计法制73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74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74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74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7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6
第五节 市场管理77
第六节 经济检查78
第七节 法制建设78
第八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79
第九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79
第六章 审计80
第一节 财政、金融审计80
第二节 企业审计81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81
第四节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82
第五节 内部审计82
第六节 乡镇审计82
第七章 物价管理83
第一节 价格管理83
第二节 价格监督检查85
第三节 价格信息 价格认证85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86
第一节 质量监督86
第二节 计量管理86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87
第四节 煤炭质量监督管理88
第五节 行政执法88
第九章 土地管理89
第一节 土地规模89
第二节 土地规划89
第三节 用地管理90
第四节 地籍调查90
第五节 土地复垦91
第十章 矿产资源管理91
第一节 资源开发91
第二节 地质环境管理92
第三节 征费管理93
第四节 行政执法93
第五编 农业95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95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95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96
第三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96
第四节 农村改革试验97
第二章 种植业97
第一节 种植结构调整97
第二节 作物品种98
第三节 耕作制度100
第四节 植物保护101
第五节 土肥与能源101
第六节 农业执法与服务102
第七节 农业区划与开发103
第八节 农业高新技术开发104
第九节 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105
第三章 林果业106
第一节 林木种类与分布106
第二节 植树造林106
第三节 林木管理107
第四节 果品109
第五节 林果产业110
第四章 水利 水产111
第一节 水利工程111
第二节 农田灌溉116
第三节 防洪抗旱117
第四节 水土保持117
第五节 山区吃水119
第六节 执法与经营120
第七节 水利规划120
第八节 水产121
第五章 畜牧123
第一节 畜禽品种123
第二节 畜禽饲养125
第三节 养殖服务128
第六章 多种经营与菜篮子工程130
第一节 多种经营130
第二节 菜篮子工程131
第三节 食用菌132
第七章 桑蚕业133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3
第二节 新技术、新品种推广134
第三节 服务体系建设134
第八章 农机135
第一节 机械设备135
第二节 管理与培训135
第三节 农机推广与开发136
第六编 工业139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139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139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140
第三节 民营工业140
第二章 工业体制改革142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142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142
第三章 工业行业144
第一节 一轻工业144
第二节 二轻工业147
第三节 纺织工业148
第四节 建材工业150
第五节 化学工业152
第六节 机械电子冶金工业155
第七节 电力工业158
第四章 建筑业163
第一节 建筑市场管理163
第二节 监理 监管164
第三节 建筑安装企业166
第五章 开发区建设168
第一节 开发区建立168
第二节 规划建设168
第三节 政策法规169
第四节 经济发展169
第七编 煤炭171
第一章 储藏171
第一节 地质构造171
第二节 煤层与煤质172
第三节 井田分布173
第二章 生产管理174
第一节 管理措施174
第二节 掘进175
第三节 回采176
第四节 安全176
第三章 产量 产值180
第一节 地方煤矿180
第二节 省属煤矿181
第四章 加工 销售182
第一节 加工182
第二节 销售183
第五章 煤矿184
第一节 省属煤矿184
第二节 市属煤矿185
第三节 市镇联办煤矿186
第四节 乡镇煤矿186
第五节 外地驻新煤矿189
第八编 商贸191
第一章 私营商业191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192
第一节 体制改革192
第二节 业务经营网点193
第三节 经营与管理196
第四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98
第五节 社办企业198
第六节 饮食服务199
第三章 国有商业199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199
第二节 商品经营200
第三节 业务单位202
第四章 对外经济贸易203
第一节 体制改革203
第二节 进出口贸易204
第三节 外资利用205
第四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206
第五章 物资经营207
第一节 经营体制207
第二节 业务经营208
第三节 业务单位209
第四节 物资仓库210
第六章 粮油经营211
第一节 体制改革211
第二节 粮油购销212
第三节 粮油储存213
第四节 粮油调运214
第五节 粮办企业214
第七章 医药经营218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218
第二节 药品购销218
第八章 石油、烟草经营220
第一节 石油经营220
第二节 烟草经营221
第九章 集市贸易222
第一节 概况222
第二节 市场建设224
第九编 交通 邮电228
第一章 公路运输228
第一节 道路228
第二节 桥梁 涵洞231
第三节 客货营运232
第四节 运输管理233
第五节 公路管理236
第二章 铁路运输238
第一节 铁路网络238
第二节 铁路营运240
第三节 运输管理241
第三章 邮政241
第一节 邮路241
第二节 业务242
第三节 邮政储蓄244
第四章 电信245
第一节 电报245
第二节 电话246
第三节 无线寻呼251
第四节 移动通信251
第十编 财政 税务253
第一章 财政253
第一节 财政体制253
第二节 财政收支254
第三节 财政管理256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260
第二章 税务261
第一节 农税征收261
第二节 国税征收265
第三节 地税征收268
第十一编 金融271
第一章 金融体制271
第一节 人民银行271
第二节 政策性银行272
第三节 商业银行272
第四节 信用合作组织272
第五节 保险272
第二章 金融管理273
第一节 货币管理273
第二节 资金管理273
第三节 外汇管理274
第三章 存款 贷款274
第一节 中国工商银行新泰市支行存、贷款275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新泰市支行存、贷款276
第三节 中国建设银行新泰市支行存、贷款277
第四节 中国银行新泰市支行存、贷款278
第五节 中国建设银行新汶矿区专业支行存、贷款279
第六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泰市支行存、贷款279
第七节 新泰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存、贷款280
第四章 保险业务281
第一节 险种281
第二节 投保281
第五章 债券284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286
第一章 城建规划286
第一节 总体规划286
第二节 专业规划286
第三节 小区规划287
第四节 规划管理288
第二章 城市建设288
第一节 建筑设计288
第二节 街道、桥梁建设290
第三节 园林绿化293
第四节 环境卫生296
第五节 路灯照明296
第六节 供气296
第七节 供水设施与管理297
第八节 市政设施管理301
第九节 城建监察301
第十节 城建档案管理302
第十一节 城市资产运营303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3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03
第二节 房屋拆迁305
第三节 安居工程305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308
第四章 住房制度改革310
第五章 村镇建设311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311
第二节 小康新村建设313
第十三编 环境保护315
第一章 环境质量315
第一节 大气环境质量315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316
第三节 噪声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状况318
第二章 环境监测319
第一节 机构设施319
第二节 监测项目319
第三节 监测服务320
第三章 污染防治321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321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321
第三节 噪声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323
第四章 环保管理325
第一节 法制建设325
第二节 管理措施325
第三节 环境目标责任制326
第十四编 党派群团329
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329
第一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329
第二节 重要决策330
第三节 纪检监察336
第四节 组织建设339
第五节 宣传教育347
第六节 统一战线349
第七节 调查研究351
第八节 党校教育352
第九节 机关党建353
第二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35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54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354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355
第四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356
第五节 九三学社356
第三章 群众团体356
第一节 工会356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35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363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366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368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370
第十五编 政权 政协37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373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373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377
第三节 执法检查379
第四节 办理代表建议382
第五节 基层人大383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关384
第一节 政府机构设置384
第二节 政府会议385
第三节 公文审批386
第四节 政务公开387
第五节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387
第六节 信息、督查和办公自动化388
第七节 政府法制388
第八节 信访389
第九节 侨务390
第十节 外事391
第十一节 对台事务393
第十二节 民族 宗教393
第十三节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394
第十四节 工农关系396
第十五节 驻外机构396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98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39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400
第三节 调查 视察402
第四节 提案办理404
第五节 基层政协405
第十六编 民政407
第一章 优抚407
第一节 优待407
第二节 拥军408
第三节 抚恤410
第四节 烈士褒扬412
第二章 安置41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13
第二节 军队干部离、退休安置413
第三章 救灾 扶贫414
第一节 救灾414
第二节 扶贫417
第四章 社团管理419
第五章 基层政权建设419
第六章 婚丧管理422
第一节 婚姻管理422
第二节 殡葬管理423
第七章 社会福利事业425
第一节 “五保”供养425
第二节 社会福利企业427
第三节 社会福利彩票销售428
第八章 地名管理428
第一节 地名标志428
第二节 档案管理428
第十七编 人事 劳动430
第一章 人事430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430
第二节 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430
第三节 干部管理431
第四节 职称改革和科技干部管理431
第五节 综合管理432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432
第一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432
第二节 劳动就业433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及检测检验436
第四节 待业青年安置437
第五节 劳动争议仲裁437
第六节 劳动监察438
第七节 劳动技术培训和鉴定438
第八节 社会保险439
第九节 最低生活保障440
第三章 工资441
第一节 机关事业人员工资441
第二节 企业员工工资443
第四章 离休 退休(职)444
第一节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休、退休(职)444
第二节 企业员工离休、退休(职)444
第十八编 政法446
第一章 公安446
第一节 户籍管理446
第二节 治安管理447
第三节 刑事侦查448
第四节 “110”报警服务450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羁押450
第六节 交通管理450
第七节 消防451
第八节 治安451
第二章 检察453
第一节 刑事检察453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检察453
第三节 渎职侵权检察453
第四节 监所检察45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454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454
第七节 检察技术455
第三章 审判455
第一节 立案455
第二节 刑事审判455
第三节 民事审判456
第四节 经济审判456
第五节 行政审判457
第六节 审判监督457
第七节 执行458
第八节 法医技术458
第九节 司法警察458
第十节 人民陪审458
第四章 司法行政459
第一节 法制宣传459
第二节 民事调解460
第三节 律师461
第四节 公证461
第五节 基层法律服务462
第十九编 军事463
第一章 人民武装463
第一节 正规化建设463
第二节 民兵预备役465
第三节 征兵468
第四节 双拥共建469
第五节 国防教育469
第二章 驻军470
第二十编 教育474
第一章 基础教育474
第一节 幼儿教育474
第二节 小学教育475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478
第四节 特殊教育483
第二章 成人教育483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483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487
第三节 职工教育与扫盲488
第四节 函授与电大教育489
第五节 计算机培训与自学考试489
第三章 教师队伍490
第一节 师资490
第二节 教师待遇491
第四章 教育行政493
第一节 教育改革493
第二节 教育经费495
第三节 学校设施498
第四节 教育督导499
第五章 教学研究500
第二十一编 科学技术503
第一章 科技503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503
第二节 科技队伍504
第三节 科技情报505
第四节 科技投入505
第五节 科技成果及应用506
第二章 气象517
第一节 气象业务517
第二节 气象设备518
第三节 气象服务518
第四节 气象产业519
第三章 地震519
第一节 监测预报519
第二节 震害防御520
第三节 地震科研521
第四节 防震规划521
第二十二编 文化 旅游523
第一章 文化事业523
第一节 文化市场管理523
第二节 文化大院524
第三节 群众文艺525
第四节 电影事业527
第二章 文学艺术528
第一节 文学528
第二节 音乐 舞蹈531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篆刻 摄影 展览532
第三章 新闻宣传537
第一节 对外宣传537
第二节 报纸541
第三节 广播 电视542
第四章 图书546
第一节 图书馆建设546
第二节 图书发行547
第五章 档案548
第一节 档案管理548
第二节 档案人员培训551
第三节 档案馆建设551
第六章 编史修志551
第一节 地方志年鉴551
第二节 党史资料征集553
第三节 文史资料554
第四节 《地名志》编纂555
第七章 文物556
第一节 古遗址556
第二节 造像 石刻556
第三节 古墓葬557
第四节 文物保护558
第八章 旅游560
第一节 旅游资源560
第二节 旅游景区开发560
第三节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562
第二十三编 卫生 体育566
第一章 卫生566
第一节 医疗队伍566
第二节 医疗单位566
第三节 医术568
第四节 医药569
第五节 医疗制度改革570
第六节 疾病防治572
第七节 卫生保健575
第二章 体育577
第一节 学校体育577
第二节 群众体育578
第三节 竞技体育579
第四节 承办省级以上比赛582
第五节 体育设施586
第六节 体育人才587
第二十四编 社会 生活591
第一章 人民生活591
第一节 农民生活591
第二节 职工生活592
第二章 老年人生活594
第一节 社会养老594
第二节 老有所为595
第三节 老年人文化娱乐595
第四节 落实政策法规596
第三章 道德文明建设597
第一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97
第二节 文明单位创建598
第三节 文明村镇创建599
第四节 移风易俗600
第五节 “双让”、“五为荣”活动601
第六节 “学、讲、树”活动602
第七节 爱国主义教育602
第四章 风俗603
第一节 生活603
第二节 婚嫁606
第三节 丧葬606
第四节 喜庆禁忌607
第五节 岁时节日607
第六节 陋习流弊607
第五章 方言608
第一节 语音608
第二节 语汇610
第六章 宗教611
第一节 宗教管理611
第二节 佛教611
第三节 道教611
第四节 伊斯兰教612
第五节 基督教612
第六节 天主教612
第二十五编 组织机构613
第一章 市直613
第一节 中共新泰市委员会613
第二节 中共新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618
第三节 新泰市人大常委会619
第四节 新泰市人民政府620
第五节 政协新泰市委员会636
第六节 新泰市人民武装部637
第七节 新泰市人民法院638
第八节 新泰市人民检察院639
第九节 人民团体639
第十节 双重管理单位641
第二章 乡镇办事处646
第二十六编 人物657
第一章 古代人物657
第二章 现代人物663
附录677
一、文件辑存677
二、史料辑录690
三、1999.11~2004.8市地方志编委会702
四、供稿单位及人员名单703
前志简介707
编后记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