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趋势 人类社会与哲学的革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趋势 人类社会与哲学的革命](https://www.shukui.net/cover/5/30722832.jpg)
- 周思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0945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趋势 人类社会与哲学的革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类社会的历史动机1
一、“以人为本”不是方法论2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2
(二)“以人为本”是否违反本体论?9
(三)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13
二、认识论的困惑17
(一)中国传统的“知”、“行”观17
(二)西方哲学的认识论19
(三)西方哲学关于认识论的发展23
(四)反映论的理论缺陷36
三、认识论的革命40
(一)从“类存在物”说起41
(二)“人为物质世界”对认识的影响43
(三)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理论缺陷45
(四)“发生认识论”的启示49
(五)存在的相对性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5
(六)认识的本原57
四、社会秩序形成理论60
(一)道德哲学对“设计论”的批判61
(二)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看不见的手”63
(三)西方近代哲学的“自发秩序”64
(四)门格尔的货币形成理论65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理论66
(六)没有结束的争论68
五、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69
(一)哈耶克其人70
(二)哈耶克对“秩序”的定义71
(三)哈耶克自发社会秩序的构建74
(四)“自发社会秩序”理论的局限性81
六、人类社会的历史动机82
(一)西方哲学关于意识的理论83
(二)功利主义哲学87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93
(四)人类社会的历史动机96
第二章 红星陨落的反思102
一、“直接过渡”使新生政权面临严重经济困难104
(一)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遭遇严重挫折105
(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加重了经济困难106
(三)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107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109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09
(二)新经济政策的启示115
(三)对“战时”共产主义提法的质疑120
三、“消灭私有制”使苏联社会付出沉重代价122
(一)农村政策的分歧公开化123
(二)从农村集体化运动到“消灭富农”运动127
四、集体化运动的延续:肃反运动与“大清洗”132
(一)从肃反运动发展到“大清洗”132
(二)造成肃反以及“大清洗”的根本原因137
五、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使苏联社会走向专制141
(一)列宁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最初设想141
(二)从联合执政到一党专制145
(三)理论的缺陷造成党内长期纷争不止148
(四)重新看待斯大林与布哈林的分歧161
(五)苏共“二十大”与“马林科夫反党集团”162
六、思想文化领域专制主义的形成165
(一)从“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166
(二)对德波林学派的批判167
(三)对左琴科和阿赫玛托娃的批判170
(四)对亚历山大诺夫和瓦尔加的批判171
七、苏联历届领导人的改革173
(一)斯大林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反思174
(二)赫鲁晓夫的改革175
(三)勃列日涅夫的改革185
(四)安德罗波夫的改革190
(五)戈尔巴乔夫执政前期的改革194
八、错误的民族政策促使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抬头196
(一)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197
(二)列宁的民族政策198
(三)错误的民族政策助长民族分离主义201
(四)民族分离主义最终导致苏联解体203
九、“新思维”彻底颠覆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206
(一)“新思维”改变了苏联改革的方向207
(二)多党制打开了制度崩溃的闸门210
(三)“8·19”事件促使苏联覆灭213
十、社会主义运动的珍贵遗产215
(一)“去私有制”的制度设计使苏联社会的发展失去活力215
(二)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使苏联社会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216
(三)人为激化社会矛盾,为苏联社会制度的崩溃留下隐患218
(四)“超前理论”脱离实际,造成苏联社会畸形发展219
(五)政治改革必须循序渐进220
第三章 霸权主义必将导致美国没落223
一、“9·11事件”引发的“反恐战争”223
二、众说纷纭的战争目的225
(一)反恐说225
(二)意识形态说226
(三)石油战争说228
(四)霸权主义说229
(五)文明冲突说231
三、中东问题的由来233
(一)犹太复国主义的由来234
(二)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矛盾的形成原因236
(三)四次中东战争与泛阿拉伯主义的兴起238
(四)埃以和解,中东出现变局246
(五)两伊战争与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248
(六)美国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根本原因252
(七)美国的新中东政策254
四、美国的崛起与门罗主义259
(一)《门罗宣言》的产生259
(二)从《门罗宣言》到门罗主义261
(三)“罗斯福推论”与门罗主义的没落264
五、美国的遏制战略与美苏冷战266
(一)凯南与遏制理论267
(二)对苏遏制战略的形成272
(三)美苏冷战274
六、从“霸权稳定论”到《普林斯顿文件》289
(一)霸权稳定论:霸权是必然的290
(二)“后霸权论”:成本大家分摊296
(三)斯特兰奇:美国没有负起责任?297
(四)普林斯顿文件:美国霸权主义的新思维300
七、美国的霸权主义必将导致美国没落307
(一)霸权主义成就了“美国梦”?308
(二)霸权主义必将导致美国没落310
(三)改弦更张、困难重重317
第四章 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320
一、一个美国公司的“次贷”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321
(一)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321
(二)各国政府亡羊补牢,世界经济持续衰退323
二、谁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326
(一)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326
(二)金融危机的间接原因331
(三)“美元霸权”致使美国经济畸形发展,最终难逃经济危机的厄运333
三、欧盟主权债务危机浮出水面339
(一)希腊债务危机浮出水面339
(二)欧盟被迫紧急救援342
(三)欧盟主权债务危机是欧元的“机制危机”343
四、造成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345
(一)欧元区各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是引发债务危机的推手345
(二)欧元体制的缺陷增加了债务危机的风险346
(三)缺失“生产性”的经济结构是造成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348
(四)高福利制度是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350
五、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史352
(一)重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认识352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355
(三)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359
(四)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364
六、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理论367
(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367
(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368
(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370
(四)西方的经济周期理论373
七、停滞性通货膨胀理论376
(一)滞胀的产生与发展377
(二)经济学家对滞涨的认识379
(三)造成资本主义滞胀经济的本质原因383
八、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391
(一)关于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定义392
(二)一个传奇故事394
(三)美国的滞胀经济与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登台396
九、新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403
(一)金融危机是新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404
(二)巴塞尔协议不是万能的407
(三)新经济自由主义主导下的经济模式必然导致经济危机415
第五章 甲子命题417
一、金融危机把中国推向世界舆论的前沿417
二、“甲子命题”所带来的思考422
三、中国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425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426
(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428
四、改革开放的启示439
(一)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439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442
(三)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推动力449
(四)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450
五、根治腐败: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智慧452
(一)反腐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452
(二)反腐倡廉取得进展,但腐败现象仍然十分严重458
(三)统一思想,改变方式,反腐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463
(四)社会改革任务艰巨465
六、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战略思维468
(一)“三农”问题的困惑468
(二)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所作出的努力471
(三)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需要战略思维475
七、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理论的完善479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481
(二)理论与实践的困乏489
(三)民主政治模式的定位500
八、没有结束的争论503
(一)库珀·雷默的“北京共识”504
(二)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理解和阐释510
(三)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5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514
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原始民主制度514
(一)古希腊的原始民主制度515
(二)古罗马的民主制度517
(三)原始民主制度被专制制度取代是历史的进步518
二、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产生519
(一)文艺复兴打开了人类自觉意识的大门520
(二)人文主义的兴起与科学革命522
(三)宗教改革与近代哲学思潮的兴起525
三、启蒙运动与自由主义的诞生530
(一)启蒙运动开启了人们理性思维的大门530
(二)启蒙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532
(三)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538
四、历史的断裂与美国的自由民主观540
(一)历史的断裂孕育了英国人的早期民主意识540
(二)英国革命与“主权在民”542
(三)潘恩与北美独立运动544
(四)杰斐逊与美国《独立宣言》546
(五)麦迪逊的“民主制度”设计548
五、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550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551
(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555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60
(四)巴黎公社的原则561
六、重读《共产党宣言》564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565
(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566
(三)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571
七、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575
(一)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575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578
(三)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变革580
八、民族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衰落582
(一)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普及583
(二)民族社会主义走向衰落587
(三)民族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590
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592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594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598
十、民主的本质603
(一)民主是对公权力的制约604
(二)关于民主的假定并不存在606
(三)民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也是有缺陷的608
十一、可持续发展观613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614
(二)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615
(三)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严重缺陷617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618
(五)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历史选择620
参考文献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