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经济地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经济地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0713326.jpg)
- 苗长虹,魏也华,吕拉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72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经济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3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建构3
第一节 引言3
第二节 区位、空间与地方3
第三节 经济、社会与自然7
第四节 技术、制度与文化10
第五节 关系、尺度与调节12
第六节 结语17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转型22
第一节 引言22
第二节 区域地理学范式的建立24
第三节 从区域地理学到空间科学27
第四节 从空间科学到区域主义30
第五节 区域主义的批判与解构31
第六节 从区域主义的解构到新区域主义的建构34
第七节 从“新区域主义”到“新经济地理学”39
第八节 结语40
参考文献41
第三章 新经济地理学的方向论争45
第一节 引言45
第二节 经济学的三大流派46
第三节 新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49
第四节 结语:经济地理学“三足鼎立”的时代57
参考文献61
第二篇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视角67
第四章 制度转向与新区域主义67
第一节 引言67
第二节 制度转向产生的背景68
第三节 制度转向的内容与特征74
第四节 制度厚度与区域发展76
第五节 “新区域主义”79
第六节 问题与讨论81
参考文献86
第五章 文化转向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拓展89
第一节 引言89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与文化转向90
第三节 经济地理研究中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93
第四节 经济的社会文化嵌入96
第五节 社会资本及其社会空间过程101
第六节 文化经济104
第七节 结语111
参考文献113
第六章 关系、演化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拓展117
第一节 引言117
第二节 关系转向与关系经济地理学117
第三节 演化转向与演化经济地理学141
第四节 结语:新经济地理学的问题与前景154
参考文献156
第三篇 产业区、集群与学习创新165
第七章 新产业区研究165
第一节 引言165
第二节 马歇尔及其产业区理论166
第三节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复兴及其发展167
第四节 产业区的类型170
第五节 产业区研究的主要学派173
第六节 学习型产业区的理论建构179
第七节 结语183
参考文献185
第八章 产业集聚与集群研究188
第一节 引言188
第二节 地理学与经济学有关产业集聚研究的比较189
第三节 关于产业集群的争论196
第四节 结语203
参考文献205
第九章 区域创新体系209
第一节 引言209
第二节 创新与学习209
第三节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产生的背景214
第四节 演化经济学、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216
第五节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220
第六节 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发展政策224
参考文献227
第十章 技术学习与创新机制231
第一节 引言231
第二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重要性的发现231
第三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地理接近与面对面交流236
第四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关系接近与“实践社团”238
第五节 技术学习与创新的发生机制:制度接近、嵌入、路径依赖与创造场241
第六节 学习场与空间创新体系245
第七节 结语250
参考文献252
第四篇 城市-区域发展259
第十一章 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259
第一节 引言259
第二节 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259
第三节 服务业地理262
第四节 生产服务业的发展267
第五节 结语272
参考文献273
第十二章 新区域主义与区域整合276
第一节 引言276
第二节 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区域整合277
第三节 国家内部的区域整合280
第四节 区域整合的机制283
第五节 知识经济下的区域整合285
第六节 结语289
参考文献290
第十三章 全球化、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292
第一节 引言292
第二节 城市世纪与区域世界292
第三节 全球城市的思想渊源294
第四节 全球城市的研究路径297
第五节 重要研究议题301
第六节 我国研究与展望307
参考文献309
第十四章 中国区域发展313
第一节 引言313
第二节 区域差异:跨越收敛与发散之争314
第三节 区域发展:制度、区域与嵌入式全球化317
第四节 区域重组:杂合经济、边缘化场所与转型制度的局限321
第五节 讨论与总结325
参考文献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