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像当代中国 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旭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936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影像当代中国 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影视文化与影视文化批评1
第一章 世纪之交文化艺术转型整体观41
第一节 艺术思潮作为一个整体谱系41
第二节 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化转型与艺术表征44
第三节 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化艺术转型的层级和趋势47
第四节 审美转换:从“理性美学”到“感性美学”57
第五节 影视艺术的主体变迁与话语转换65
第二章 “现代性”的历程91
第一节 “现代性”的复杂含义91
第二节 第四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99
第三节 第五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112
第四节 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120
第三章 纪实的 “补课”131
第一节 第四代导演:纪实美学的初潮132
第二节 第五代导演:纪实潮流的中止与转向135
第三节 第六代导演:纪实的“补课”与“救赎”139
第四节 新纪录运动:“另类的”纪实145
第五节 DV运动:影像革命与公共空间的营造162
第四章 “艺术电影”的流变171
第一节 “艺术电影”辨析172
第二节 艺术电影的“苏醒”:诗意与纪实174
第三节 视觉造型美学:崛起与分化177
第四节 “边缘的求索”:纪实与实验179
第五节 新世纪以来的多元流向182
第五章 影响的迷踪187
第一节 中国电影外来影响溯源189
第二节 新时期电影外来影响197
第三节 “影响的焦虑”:第四、第五、第六代导演的影响接受200
第四节 新世纪:好莱坞影响的重启和多元融合211
第六章 “铁屋子”的故事与“家”的寓言219
第一节 走不出去的“家”或“铁屋子”219
第二节 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变奏:从《小城之春》到《黄土地》222
第三节 一个圆形叙事结构的叙事分析与文化意味227
第四节 奇观与反讽:“家”的寓言与“铁屋子”原型结构的变异233
第七章 “自我”的形象237
第一节 影像、主体、自我237
第二节 第四代导演:自我意识的觉醒247
第三节 第五代导演:焦虑的主体和放大的自我250
第四节 平民自我:自恋与解构的“双刃剑”254
第五节 第六代导演:个体主体性的成长258
第八章 电影的青年文化性263
第一节 青年、青年文化性与摇滚263
第二节 中国电影中的“摇滚”及文化含义266
第三节 青年文化性的影像表征272
第四节 第六代电影与青春类型片278
第五节 新世纪以来喜剧电影的青年文化性281
第九章 中国电影大片:工业、美学与文化287
第一节 历程与转折:从《英雄》到《集结号》289
第二节 大片的工业:票房拯救市场292
第三节 中国电影大片:“类型性”的生长294
第四节 中国电影大片:“类型性”的背反与迷失298
第十一章 中国电影的创意批评:产业与主体305
第一节 影视作为创意文化产业306
第二节 电影创意的要素和中国电影的创意人才309
第三节 中国电影创意人才战略构想321
第四节 “创意”为王:中影集团创作格局与产业发展个案分析324
第十一章 新世纪电影的文化批评实践331
第一节 《手机》:冯小刚的一次“变脸”与电影中的媒体331
第二节 《太阳照常升起》:叙事实验、意象拼贴与破碎的个人寓言336
第三节 《集结号》:双重的突破与“庶民的胜利”344
第四节 《梅兰芳》:艺术人生的还原心灵史诗的呈现349
第五节 《建国大业》:“创意”制胜与“国家形象”的重建356
第六节 《孔子》:“主流文化商业大片”的价值选择与国家形象塑造364
第七节 《赵氏孤儿》:叙事与哲理的龃龉或“因意害辞”370
第十二章 电视剧的文化批评与类型分析377
第一节 电视剧文化批评空间的拓展377
第二节 电视剧分析:原型与类型384
第三节 当下电视剧的类型性态势分析386
第四节 当下电视剧受众心理分析394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399
附录二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大事编年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