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第3卷
  • 秦大同,谢里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871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88页
  • 文件大小:527MB
  • 文件页数:2015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3篇 带、链传动3

第1章 带传动3

1.1带传动的种类及其选择3

1.1.1传动带的类型、适应性和传动形式3

1.1.2带传动设计的一般内容7

1.1.3带传动的效率7

1.2 V带传动8

1.2.1普通V带传动8

1.2.1.1普通V带尺寸规格8

1.2.1.2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10

1.2.2窄V带传动16

1.2.2.1窄V带尺寸规格16

1.2.2.2窄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18

1.2.3 V带轮32

1.2.3.1带轮设计的内容32

1.2.3.2带轮的材料及质量要求32

1.2.3.3带轮的技术要求32

1.2.3.4 V带轮的结构和尺寸规格32

1.3多楔带传动37

1.3.1多楔带的尺寸规格37

1.3.2多楔带传动的设计计算38

1.3.3多楔带带轮44

1.4平带传动45

1.4.1普通平带45

1.4.1.1普通平带尺寸规格45

1.4.1.2普通平带传动的设计计算47

1.4.2尼龙片复合平带49

1.4.2.1尼龙片复合平带尺寸规格50

1.4.2.2尼龙片复合平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1

1.4.3高速带传动52

1.4.3.1高速带尺寸规格52

1.4.3.2高速带传动的设计计算52

1.4.4平带带轮53

1.5同步带传动55

1.5.1梯形齿同步带传动55

1.5.1.1梯形齿同步带尺寸规格55

1.5.1.2梯形齿同步带传动设计计算57

1.5.1.3梯形齿同步带轮65

1.5.2曲线齿同步带传动68

1.5.2.1曲线齿同步带尺寸规格68

1.5.2.2曲线齿同步带传动的设计计算71

1.5.2.3曲线齿同步带轮78

1.6带传动的张紧87

1.6.1带传动的张紧方法及安装要求87

1.6.2初张紧力的检测与控制89

1.6.2.1 V带的初张紧力89

1.6.2.2多楔带的初张紧力90

1.6.2.3平带的初张紧力90

1.6.2.4同步带的初张紧力91

1.7金属带传动简介92

1.7.1磁力金属带传动92

1.7.1.1磁力金属带传动的工作原理92

1.7.1.2磁力金属带的结构94

1.7.2金属带式无级变速传动94

第2章 链传动97

2.1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97

2.2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和链轮98

2.2.1滚子链的基本参数与尺寸98

2.2.2短节距精密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102

2.2.2.1滚子链传动主要失效形式102

2.2.2.2滚子链传动的额定功率102

2.2.2.3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内容与步骤103

2.2.2.4滚子链静强度计算107

2.2.2.5滚子链的耐疲劳工作能力计算107

2.2.2.6滚子链的耐磨损工作能力计算107

2.2.2.7滚子链的抗胶合工作能力计算108

2.2.3短节距精密滚子链链轮108

2.2.3.1基本参数与尺寸109

2.2.3.2链轮齿形与齿廓109

2.2.3.3链轮材料与热处理111

2.2.3.4链轮精度要求111

2.2.3.5链轮结构112

2.3传动用齿形链和链轮113

2.3.1齿形链的分类及铰链型式113

2.3.2齿形链的基本参数与尺寸114

2.3.3齿形链传动设计计算118

2.3.4齿形链链轮124

2.3.4.1 9.52mm及以上节距链轮的齿形和主要尺寸124

2.3.4.2 4.76mm节距链轮的主要尺寸128

2.3.4.3 9.52mm及以上节距链轮精度要求131

2.3.4.4 4.76mm节距链轮精度要求132

2.4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132

2.4.1链传动的布置132

2.4.2链传动的张紧与安装133

2.4.3链传动的润滑134

参考文献136

第14篇 齿轮传动3

齿轮传动总览3

第1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7

1.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齿廓和模数系列7

1.1.1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齿廓(GB/T 1356—2001)7

1.1.1.1标准基本齿条齿廓7

1.1.1.2不同使用场合下推荐的基本齿条8

1.1.1.3其他非标准齿廓8

1.1.2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 1357—2008)9

1.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参数选择9

1.2.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9

1.2.2变位圆柱齿轮传动和变位系数的选择10

1.2.2.1变位齿轮传动的原理10

1.2.2.2变位齿轮传动的分类和特点11

1.2.2.3外啮合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13

1.2.2.4内啮合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17

1.3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3

1.3.1标准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3

1.3.2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4

1.3.3角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5

1.3.4齿轮与齿条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8

1.3.5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29

1.3.6几何计算中使用的数表和线图29

1.4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的测量计算33

1.4.1齿厚测量方法的比较和应用33

1.4.2公法线长度(跨距)35

1.4.3分度圆弦齿厚43

1.4.4固定弦齿厚47

1.4.5量柱(球)测量距48

1.5圆柱齿轮精度50

1.5.1适用范围50

1.5.2齿轮偏差的代号及定义51

1.5.3齿轮精度等级及其选择54

1.5.3.1精度等级54

1.5.3.2精度等级的选择54

1.5.4齿轮检验56

1.5.4.1齿轮的检验项目56

1.5.4.2 5级精度的齿轮公差的计算公式57

1.5.4.3齿轮的公差57

1.5.5齿轮坯的精度75

1.5.5.1基准轴线与工作轴线之间的关系75

1.5.5.2确定基准轴线的方法75

1.5.5.3基准面与安装面的形状公差75

1.5.5.4工作轴线的跳动公差77

1.5.6中心距和轴线的平行度77

1.5.6.1中心距允许偏差77

1.5.6.2轴线平行度偏差78

1.5.7齿厚和侧隙78

1.5.7.1侧隙80

1.5.7.2齿厚公差80

1.5.7.3齿厚偏差的测量81

1.5.8轮齿齿面粗糙度81

1.5.8.1图样上应标注的数据81

1.5.8.2测量仪器82

1.5.8.3齿轮齿面表面粗糙度的测量83

1.5.9轮齿接触斑点84

1.5.9.1检测条件84

1.5.9.2接触斑点的判断84

1.5.10新旧标准对照86

1.6齿条精度88

1.7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88

1.7.1可靠性与安全系数89

1.7.2轮齿受力分析89

1.7.3齿轮主要尺寸的初步确定90

1.7.3.1齿面接触强度(GB/T 10063)90

1.7.3.2齿根弯曲强度(GB/T 10063)91

1.7.4疲劳强度校核计算(GB/T 3480—1997和GB/T 3480.5—2008)91

1.7.4.1齿面接触强度核算91

1.7.4.2轮齿弯曲强度核算111

1.7.4.3齿轮静强度核算129

1.7.4.4在变动载荷下工作的齿轮强度核算129

1.7.4.5薄轮缘齿轮齿根应力基本值131

1.7.5开式齿轮传动的计算131

1.7.6计算例题132

1.8渐开线圆柱齿轮修形计算135

1.8.1齿轮的弹性变形修形135

1.8.1.1齿廓修形135

1.8.1.2齿向修形140

1.8.2齿轮的热变形修形140

1.8.2.1高速齿轮的热变形机理140

1.8.2.2高速齿轮齿向温度分布141

1.8.2.3高速齿轮的热变形修形计算141

1.8.2.4高速齿轮热变形修形量的定142

1.9齿轮材料143

1.9.1齿轮用钢143

1.9.2齿轮用铸铁149

1.9.3齿轮用铜合金149

1.10圆柱齿轮结构155

1.11圆柱齿轮零件工作图161

1.11.1需要在工作图中标注的一般尺寸数据161

1.11.2需要在参数表中列出的数据161

1.11.3其他数据161

1.11.4齿轮工作图示例161

第2章 圆弧圆柱齿轮传动164

2.1圆弧齿轮的分类、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164

2.2圆弧齿轮的模数、基本齿廓和几何尺寸计算167

2.2.1圆弧齿轮的模数系列167

2.2.2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167

2.2.2.1单圆弧齿轮的滚刀齿形167

2.2.2.2双圆弧齿轮的基本齿廓168

2.2.3圆弧齿轮的几何参数和尺寸计算169

2.3圆弧齿轮传动精度172

2.3.1精度等级及其选择172

2.3.2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172

2.3.3公差分组及其检验176

2.3.4检验项目的极限偏差及公差值(GB/T 15753—1995)176

2.3.5齿坯公差(GB/T 15753—1995)182

2.3.6图样标注及零件工作图182

2.4圆弧齿轮传动的设计及强度计算184

2.4.1基本参数选择184

2.4.2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186

2.4.2.1双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公式186

2.4.2.2单圆弧齿轮的强度计算公式186

2.4.2.3强度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187

2.5圆弧圆柱齿轮设计计算举例196

2.5.1设计计算依据196

2.5.2高速双圆弧齿轮设计计算举例196

2.5.3低速重载双圆弧齿轮设计计算举例199

第3章 锥齿轮传动202

3.1锥齿轮传动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202

3.2锥齿轮的变位204

3.3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206

3.3.1直齿、斜体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206

3.3.2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几何计算211

3.3.3摆线齿锥齿轮的几何设计217

3.3.3.1几何参数计算的原始参数218

3.3.3.2摆线齿锥齿轮几何参数计算220

3.3.3.3摆线齿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参数及重合度226

3.3.3.4“克制”摆线齿圆锥齿轮的齿形系数227

3.3.4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设计228

3.3.4.1准双曲面齿轮主要参数选择228

3.3.4.2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231

3.3.5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传动设计236

3.3.5.1几何参数计算的原始参数236

3.3.5.2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几何参数计算237

3.3.5.3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当量齿轮参数244

3.3.5.4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齿形系数246

3.3.5.5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齿坯图247

3.4锥齿轮的非零变位设计247

3.4.1锥齿轮非零变位原理247

3.4.2分锥变位的形式248

3.4.3切向变位的特点249

3.4.4“非零”分度锥综合变位锥齿轮的几何计算250

3.5轮齿受力分析251

3.5.1作用力的计算251

3.5.2轴向力的选择设计252

3.6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253

3.6.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253

3.6.1.1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初步计算253

3.6.1.2锥齿轮传动的当量齿数参数计算254

3.6.1.3直齿锥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256

3.6.1.4直齿锥齿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259

3.6.1.5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实例262

3.6.2弧线齿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按美国格里森公司标准)266

3.6.3“克制”摆线齿锥齿轮的强度计算277

3.6.3.1摆线齿圆锥齿轮的强度校核的原始参数277

3.6.3.2摆线齿锥齿轮的切向力及载荷系数277

3.6.3.3摆线齿圆锥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280

3.6.3.4摆线齿锥齿轮的弯曲强度校核282

3.6.3.5摆线齿圆锥齿轮强度计算实例283

3.6.4弧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计算(按美国格利森公司标准)287

3.6.5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计算290

3.6.5.1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强度校核的原始参数290

3.6.5.2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切向力及载荷系数290

3.6.5.3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292

3.6.5.4摆线准双曲面齿轮的弯曲强度校核293

3.6.5.5摆线齿准双曲面齿轮强度计算实例294

3.7锥齿轮精度(GB/T 11365—1989)298

3.7.1定义及代号298

3.7.2精度等级、齿轮和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302

3.7.3齿轮副侧隙303

3.7.4图样标注303

3.7.5齿轮公差与极限偏差数值304

3.7.6齿坯公差316

3.7.7应用示例317

3.7.8齿轮的表面粗糙度318

3.8结构设计318

3.8.1锥齿轮支承结构318

3.8.2锥齿轮轮体结构320

3.9工作图规定及其示例321

3.9.1工作图规定及示例321

3.9.2含锥齿轮副的装配图示例322

第4章 蜗杆传动327

4.1常用蜗杆传动的分类及特点327

4.2圆柱蜗杆传动330

4.2.1圆柱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330

4.2.1.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330

4.2.1.2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338

4.2.2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344

4.2.3圆柱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345

4.2.4圆柱蜗杆传动强度计算和刚度验算346

4.2.4.1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和刚度计算346

4.2.4.2 ZC1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348

4.2.5圆柱蜗杆传动滑动速度和传动效率计算351

4.2.6提高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的方法简介351

4.3环面蜗杆传动353

4.3.1环面蜗杆传动的分类及特点353

4.3.2环面蜗杆传动的形成原理353

4.3.3环面蜗杆传动的参数选择和几何尺寸计算353

4.3.4环面蜗杆传动的修型和修缘计算357

4.3.5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58

4.3.5.1直廓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58

4.3.5.2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362

4.4蜗杆传动精度370

4.4.1圆柱蜗杆传动精度(GB/T 10089—1988)370

4.4.1.1术语定义和代号370

4.4.1.2精度等级370

4.4.1.3蜗杆、蜗轮的检验与公差376

4.4.1.4传动的检验与公差376

4.4.1.5蜗杆传动的侧隙规定376

4.4.1.6图样标注377

4.4.1.7公差或极限偏差数值378

4.4.1.8齿坯公差388

4.4.2直廓环面蜗杆、蜗轮精度(GB/T 16848—1997)388

4.4.2.1定义及代号388

4.4.2.2精度等级393

4.4.2.3齿坯要求393

4.4.2.4蜗杆、蜗轮的检验与公差394

4.4.2.5蜗杆副的检验与公差395

4.4.2.6蜗杆副的侧隙规定395

4.4.2.7图样标注395

4.4.3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精度(GB/T 16445.1996)396

4.4.3.1蜗杆、蜗轮误差的定义及代号396

4.4.3.2蜗杆副误差的定义及代号398

4.4.3.3精度等级399

4.4.3.4齿坯要求399

4.4.3.5蜗杆、蜗轮及蜗杆副的检验399

4.4.3.6蜗杆传动的侧隙规定399

4.4.3.7蜗杆、蜗轮的公差及极限偏差399

4.4.3.8蜗杆副精度与公差400

4.4.3.9图样标注400

4.5蜗杆、蜗轮的结构及材料401

4.5.1蜗杆、蜗轮的结构401

4.5.2蜗杆、蜗轮材料选用推荐403

4.6蜗杆传动设计计算及工作图示例403

4.6.1圆柱蜗杆传动设计计算示例403

4.6.2直廓环面蜗杆传动设计计算示例405

4.6.3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设计计算示例408

第5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行星传动411

5.1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基础411

5.1.1传动型式分类及特点411

5.1.2传动比、传动效率、齿形角414

5.2行星传动的主要参数计算415

5.2.1行星轮数目与传动比范围415

5.2.2齿数的确定416

5.2.2.1确定齿数应满足的条件416

5.2.2.2配齿方法及齿数组合表418

5.2.3变位系数的确定438

5.2.4确定齿数和变位系数的计算举例442

5.2.5多级行星传动的传动比分配442

5.3行星齿轮强度分析443

5.3.1受力分析443

5.3.2齿轮承载能力校核446

5.3.2.1小齿轮的名义转矩T1及名义切向力F1446

5.3.2.2行星齿轮传动载荷系数K447

5.3.2.3应力循环次数N1447

5.3.2.4动载系数K448

5.3.2.5螺旋线载荷分布系数KHβ、KFβ448

5.3.2.6疲劳极限值σH1im和σF1im的选取448

5.3.2.7最小安全系数Smin448

5.4结构设计449

5.4.1均载机构设计449

5.4.1.1均载机构的类型及特点449

5.4.1.2均载机构的选择及浮动量计算454

5.4.1.3浮动用齿式联轴器的结构设计与计算454

5.4.2主要构件结构设计458

5.4.2.1齿轮结构设计458

5.4.2.2行星架结构设计459

5.4.2.3基本构件和行星轮支承结构设计460

5.4.2.4行星减(增)速器机体结构设计460

5.4.3主要零件的技术条件463

5.4.3.1齿轮的技术条件463

5.4.3.2行星架的技术条件465

5.4.3.3浮动件的轴向间隙465

5.4.3.4其他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465

5.5行星齿轮传动设计举例465

5.5.1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465

5.5.2行星齿轮增速器设计468

5.6常见行星齿轮传动应用图例470

5.6.1低速行星齿轮(增)减速器470

5.6.2高速行星齿轮减(增)速器476

5.6.3大型行星齿轮减速器476

第6章 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479

6.1少齿差传动基本类型、传动比及效率479

6.1.1基本类型479

6.1.2传动比及传动效率480

6.2主要参数的确定481

6.2.1主要参数的确定481

6.2.2主要设计参数的选择步骤488

6.2.3几何尺寸与主要参数的选用488

6.3效率计算502

6.4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503

6.4.1主要零件的受力分析503

6.4.2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504

6.5结构设计508

6.5.1结构形式分类508

6.5.2结构图例510

6.6设计结构工艺性及示例526

6.7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方法529

6.7.1主要零件的技术要求529

6.7.2主要零件的常用材料及热处理530

第7章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531

7.1概述531

7.1.1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531

7.1.2摆线行星传动输出机构的结构型式532

7.1.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几何要素代号534

7.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计算534

7.2.1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啮合原理534

7.2.1.1摆线轮齿廓曲线通用方程式534

7.2.1.2摆线轮齿廓曲线的外啮合和内啮合形成法535

7.2.1.3一齿差、两齿差和负一齿差摆线轮齿廓536

7.2.1.4摆线轮齿廓修形537

7.2.1.5摆线轮齿廓的曲率半径538

7.2.2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540

7.2.2.1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540

7.2.2.2W机构的有关参数与几何尺寸542

7.2.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受力分析542

7.2.4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强度计算543

7.2.4.1主要失效形式543

7.2.4.2主要零件的材料544

7.2.4.3主要零部件的强度计算545

7.2.5摆线轮的测量方法550

7.3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设计实例552

7.3.1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技术要求552

7.3.1.1对零件的要求552

7.3.1.2对装配的要求555

7.3.2设计实例555

7.3.2.1设计计算公式与示例555

7.3.2.2主要零件的工作图557

7.4 RV减速器559

7.4.1 RV传动原理及特点559

7.4.2机器人用RV传动的设计要点560

7.4.3 RV传动机构的安装要点563

第8章 谐波齿轮传动565

8.1谐波齿轮传动技术基础565

8.1.1谐波齿轮传动的术语、特点及应用565

8.1.2谐波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566

8.1.3谐波齿轮传动的分类566

8.1.4谐波齿轮传动的运动学计算570

8.1.5谐波齿轮传动主要构件的结构形式572

8.2谐波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575

8.2.1谐波齿轮传动主要参数的确定575

8.2.2谐波齿轮传动承载能力计算579

8.2.3谐波齿轮传动效率和发热计算583

8.2.4谐波齿轮传动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结构584

8.2.4.1主要零件的材料584

8.2.4.2柔轮、刚轮的结构形式和尺寸586

8.2.4.3波发生器的结构设计588

8.2.5计算实例592

8.3谐波齿轮减速器试验技术与方法595

第9章 活齿传动598

9.1活齿传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类型598

9.1.1活齿传动的工作原理598

9.1.2活齿传动的结构类型598

9.2滚柱活齿传动600

9.2.1滚柱活齿传动的运动学600

9.2.2滚柱活齿传动基本构件的结构600

9.2.3齿廓曲线设计601

9.2.4滚柱活齿传动基本构件的材料选择601

9.2.5滚柱活齿传动的受力分析602

9.2.6滚柱活齿传动计算实例602

9.2.7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工作图604

第10章 塑料齿轮606

10.1塑料齿轮的分类及性能特点606

10.2塑料齿轮设计607

10.2.1塑料齿轮的齿形制607

10.2.1.1渐开线齿形制607

10.2.1.2计时仪器用圆弧齿形制612

10.2.2塑料齿轮的轮齿设计614

10.2.2.1轮齿齿根倒圆614

10.2.2.2轮齿高度修正615

10.2.2.3轮齿齿顶修缘616

10.2.2.4压力角的修正617

10.2.2.5避免齿根根切及齿根“限缩”现象的方法618

10.2.2.6大小齿轮分度圆弧齿厚的平衡618

10.2.3塑料齿轮的结构设计619

10.2.4 AGMA PT基本齿条确定齿轮齿形尺寸的计算621

10.2.4.1 AGMA PT基本齿条确定齿轮齿顶修缘的计算623

10.2.4.2圆柱外齿轮齿顶倒圆后的齿廓参数计算624

10.2.5齿轮M值、公法线长度Wk的计算625

10.2.5.1 M值的计算625

10.2.5.2公法线长度的计算627

10.2.6塑料齿轮的应力分析及强度计算627

10.2.7塑料齿轮轮系参数设计计算630

10.3塑料齿轮材料636

10.3.1聚甲醛(POM)637

10.3.1.1聚甲醛的物理特性、综合特性及注塑工艺(推荐)637

10.3.1.2几种齿轮用聚甲醛性能638

10.3.2尼龙(PA66、 PA46)641

10.3.2.1尼龙PA66641

10.3.2.2尼龙PA46644

10.3.3聚醚醚酮(PEEK)646

10.3.3.1 PEEK 450G的主要物理特性、综合特性及加工工艺(推荐)647

10.3.3.2齿轮用PEEK聚合材料的性能648

10.3.4塑料齿轮材料的匹配650

10.3.5塑料齿轮的失效形式650

10.4塑料齿轮的制造651

10.4.1塑料齿轮的加工工艺651

10.4.2注塑机及其辅助设备652

10.4.2.1注塑机652

10.4.2.2辅助设备配置654

10.4.3齿轮注射模的典型结构655

10.5塑料齿轮的检测661

10.5.1塑料齿轮光学投影检测661

10.5.2影像测量在小模数齿测量中的应用663

10.5.3三坐标测量仪检测664

10.5.4齿轮径向综合误差、齿圈径向跳动、公法线长度和M值的测量664

10.5.5塑料齿轮的精确测量666

10.5.6国内外部分小模数齿轮检测用仪器669

10.6塑料齿轮的应用实例670

10.6.1煤气表字轮式计数器与交换齿轮670

10.6.2石英闹钟机芯与全塑齿轮传动轮系671

10.6.3汽车雨刮电机及摇窗电机672

10.6.3.1轿车雨刮电机672

10.6.3.2法雷奥(Valeo)雨刮器673

10.6.4塑料齿轮行星减速器及少齿差计时器673

10.6.5汽车电动座椅驱动器676

参考文献678

第15篇 减速器、变速器3

第1章 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3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及应用范围3

1.2通用圆柱齿轮减速器基本参数(1B/T 9050.4—2006)6

1.2.1中心距a6

1.2.2传动比i7

1.2.3减速器齿轮齿宽系数7

1.2.4减速器输入、输出轴中心高及轴伸尺寸7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8

1.4减速器结构设计11

1.4.1减速器基本结构11

1.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12

1.4.3减速器附件15

1.4.3.1油标和油尺15

1.4.3.2透气塞和通气罩15

1.4.3.3螺塞15

1.4.3.4视孔和视孔盖15

1.4.3.5甩油盘和甩油环17

1.4.3.6润滑附件18

1.4.4减速器轴承选择18

1.4.5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9

1.4.6减速器技术条件20

1.5齿轮与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和散热20

1.5.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传动效率20

1.5.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20

1.6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24

1.6.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24

1.6.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油选择26

1.6.2.1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油选择26

1.6.2.2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油选择26

1.6.2.3蜗杆传动润滑油选择28

1.7减速器典型结构图例28

第2章 标准减速器及产品35

2.1 ZDY、 ZLY、 ZSY型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JB/T 8853—2001)35

2.1.1适用范围和代号35

2.1.2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型式35

2.1.3承载能力39

2.1.4减速器的选用43

2.2 QJ型起重机三支点减速器(JB/T8905.1—1999)、QJ-D型起重机底座式减速器(JB/T 8905.2-1999)和DQJ型、DQJD型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JB/T 10468-2004)45

2.2.1适用范围、安装方式和代号45

2.2.2外形、安装尺寸47

2.2.3承载能力54

2.2.4实际传动比60

2.2.5减速器的选用60

2.3 CW型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JB/T 7935—1999)61

2.3.1适用范围和标记61

2.3.2外形、安装尺寸61

2.3.3承载能力和效率62

2.3.4润滑油牌号(黏度等级)65

2.3.5减速器的选用66

2.4 TP型平面包络环面蜗杆减速器(JB/T 9050—2010)67

2.4.1适用范围和标记67

2.4.2外形、安装尺寸68

2.4.3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及传动效率72

2.4.4减速器的选用74

2.5 HW型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JB/T 7936—2010)76

2.5.1适用范围和标记76

2.5.2外形、安装尺寸76

2.5.3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总传动效率79

2.5.4减速器的选用87

2.6行星齿轮减速器88

2.6.1 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JB/T 6502—1993)88

2.6.1.1适用范围、标记及相关技术参数88

2.6.1.2外形、安装尺寸91

2.6.1.3承载能力105

2.6.1.4减速器的选用114

2.6.2 HZW、 HZC、 HZL、 HZY型垂直出轴混合少齿差星轮减速器(JB/T 7344—2010)115

2.6.2.1适用范围和代号115

2.6.2.2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形式116

2.6.2.3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热功率119

2.6.2.4减速器的选用120

2.7摆线针轮减速器(JB/T 2982—1994)122

2.7.1型号和标记方法122

2.7.2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122

2.7.3承载能力124

2.7.4减速器的选用124

2.8谐波传动减速器125

2.8.1工作原理与特点125

2.8.2 XB、 XBZ型谐波传动减速器(GB/T 14118—1993)126

2.8.2.1外形、安装尺寸126

2.8.2.2承载能力129

2.8.2.3使用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131

2.8.2.4减速器的选用131

2.9三环减速器131

2.9.1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131

2.9.2结构型式与特征132

2.9.3装配型式134

2.9.4外形、安装尺寸(YB/T079-—1995)136

2.9.5承载能力142

2.9.6减速器的选用148

2.10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JB/T 7000—2010)148

2.10.1适用范围和代号148

2.10.2减速器的外形尺寸149

2.10.3减速器承载能力156

2.10.4减速器的选用178

2.11 TH、 TB型硬齿面齿轮减速器180

2.11.1适用范围及代号示例180

2.11.2装配布置型式180

2.11.3外形、安装尺寸181

2.11.4承载能力204

2.11.5减速器的选用219

第3章 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223

3.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选用223

3.1.1传动原理223

3.1.2特点和应用224

3.1.3机械特性225

3.1.4类型、特性和应用示例225

3.1.5选用的一般方法229

3.2锥盘环盘无级变速器230

3.2.1 SPT系列减变速器230

3.2.2 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232

3.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237

3.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243

3.5带式无级变速器245

3.6齿链式无级变速器248

3.6.1齿链式无级变速器原理、特点及用途248

3.6.2 P型齿链式无级变速器249

3.7三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251

3.8四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254

3.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255

3.10新型机械无级变速器258

3.10.1橡胶带式无级变速器258

3.10.2牵引式无级变速器261

3.10.3回流式无级自动变速器265

3.10.4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267

参考文献270

第16篇 离合器制动器6

第1章 离合器6

1.1常用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6

1.2离合器的选用与计算10

1.2.1离合器的型式与结构选择10

1.2.2离合器的计算10

1.3嵌合式离合器11

1.3.1牙嵌离合器12

1.3.1.1牙嵌离合器的牙型、特点与使用条件12

1.3.1.2牙嵌离合器的材料与许用应力13

1.3.1.3牙嵌离合器的计算13

1.3.1.4牙嵌离合器尺寸的标注示例15

1.3.1.5牙嵌离合器的结构尺寸15

1.3.2齿式离合器19

1.3.2.1齿式离合器的计算19

1.3.2.2齿式离合器的防脱与接合的结构设计19

1.3.3转键离合器20

1.3.3.1工作原理20

1.3.3.2转键离合器的计算20

1.3.4滑销离合器21

1.4摩擦离合器21

1.4.1摩擦离合器的型式、特点及应用21

1.4.2摩擦元件的材料、性能及适用范围22

1.4.3摩擦盘的型式及特点24

1.4.4摩擦离合器的计算25

1.4.5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功和发热量计算28

1.4.6摩擦离合器的磨损和寿命29

1.4.7摩擦离合器的润滑与冷却29

1.4.7.1湿式摩擦离合器润滑油的选择29

1.4.7.2湿式摩擦离合器的润滑方式30

1.4.8摩擦离合器结构尺寸30

1.5离合器的接合机构33

1.5.1对接合机构的要求33

1.5.2接合机构的工作过程33

1.6电磁离合器34

1.6.1电磁离合器的型式、特点与应用34

1.6.2电磁离合器的动作过程35

1.6.3电磁离合器的选用计算36

1.6.3.1牙嵌式电磁离合器的选用36

1.6.3.2摩擦式电磁离合器的选用36

1.6.4电磁离合器产品37

1.6.4.1摩擦式电磁离合器产品37

1.6.4.2牙嵌式电磁离合器产品44

1.7磁粉离合器47

1.7.1磁粉离合器的原理及特性47

1.7.1.1磁粉离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47

1.7.1.2磁粉离合器的工作特性及特点47

1.7.2磁粉离合器的选用计算48

1.7.3磁粉离合器的基本性能参数49

1.7.4磁粉离合器产品50

1.8液压离合器51

1.8.1液压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51

1.8.2液压离合器的计算52

1.8.3活塞式多盘液压离合器的性能及主要尺寸53

1.9气压离合器53

1.9.1气压离合器的型式、特点与应用53

1.9.2气压离合器的计算56

1.9.3气压离合器结构尺寸57

1.9.4气压离合器产品60

1.10离心离合器63

1.10.1离心离合器的特点、型式与应用63

1.10.2离心离合器的计算65

1.10.3离心离合器产品66

1.11超越离合器78

1.11.1超越离合器的特点、型式及应用78

1.11.2超越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80

1.11.3超越离合器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80

1.11.4超越离合器的计算81

1.11.5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尺寸和性能参数82

1.11.6超越离合器产品84

1.12安全离合器97

1.12.1安全离合器的型式与特点97

1.12.2安全离合器的计算98

1.12.3安全离合器结构尺寸100

1.12.4安全离合器产品103

第2章 制动器108

2.1制动器的功能、分类、特点及应用108

2.2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109

2.2.1制动器的选择与设计步骤109

2.2.2制动转矩的确定109

2.2.3制动器的发热验算112

2.2.3.1热平衡通式112

2.2.3.2提升设备和平移机构制动器的发热量113

2.2.4摩擦材料113

2.3瓦块式制动器115

2.3.1瓦块式制动器的分类、特点和应用115

2.3.2瓦块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115

2.3.2.1弹簧紧闸长行程瓦块式制动器115

2.3.2.2弹簧紧闸短行程瓦块式制动器117

2.3.3常用瓦块式制动器的主要性能与尺寸118

2.3.3.1电力液压瓦块式制动器119

2.3.3.2多功能瓦块式制动器131

2.3.3.3电力液压推动器134

2.3.3.4电磁瓦块式制动器138

2.3.3.5制动轮146

2.4带式制动器147

2.4.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147

2.4.1.1普通型带式制动器结构147

2.4.1.2普通型带式制动器的计算147

2.4.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149

2.4.2.1短行程带式制动器结构149

2.4.2.2短行程带式制动器计算150

2.5盘式制动器151

2.5.1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及应用151

2.5.1.1点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151

2.5.1.2全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156

2.5.1.3锥盘式制动器结构及产品160

2.5.1.4载荷自制盘式制动器161

2.5.2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162

2.6其他制动器163

2.6.1磁粉制动器163

2.6.1.1磁粉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63

2.6.1.2磁粉制动器的性能参数及产品尺寸164

2.6.2电磁制动器和电磁离合制动器166

2.6.3人力操纵制动器166

参考文献167

第17篇 润滑3

第1章 润滑基础3

1.1润滑剂的作用3

1.2润滑状态及分类3

第2章 润滑剂6

2.1润滑剂及其物理化学性能6

2.1.1润滑剂的分类6

2.1.2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7

2.1.2.1黏度7

2.1.2.2黏温特性10

2.1.2.3润滑剂的其他性能分析评定13

2.2润滑油添加剂的种类及功能14

2.2.1添加剂的分类与代号14

2.2.2各种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16

2.2.2.1清净分散剂16

2.2.2.2抗氧抗腐剂19

2.2.2.3极压抗磨剂与油性剂21

2.2.2.4金属钝化剂25

2.2.2.5黏度指数改进剂25

2.2.2.6防锈剂26

2.2.2.7降凝剂27

2.2.2.8抗泡剂28

2.2.2.9乳化剂和抗乳化剂29

2.2.2.10其他润滑油添加剂30

2.2.2.11润滑油复合添加剂30

2.3润滑剂的类型及应用31

2.3.1润滑油31

2.3.1.1车用润滑油31

2.3.1.2工业齿轮油67

2.3.1.3液压油及液力传动油73

2.3.1.4汽轮机油91

2.3.1.5压缩机油97

2.3.1.6冷冻机油103

2.3.1.7真空泵油108

2.3.1.8轴承润滑油111

2.3.1.9蒸汽气缸油115

2.3.1.10导轨油116

2.3.1.11电器绝缘油117

2.3.1.12船舶用油120

2.3.1.13铁路内燃机车用油123

2.3.2润滑脂127

2.3.2.1润滑脂的分类、代号及组成127

2.3.2.2润滑脂的选用127

2.3.2.3润滑脂稠度分类140

2.3.3合成润滑剂141

2.3.4固体润滑剂142

2.3.5其他润滑材料144

第3章 轴承的润滑145

3.1滚动轴承的润滑145

3.1.1润滑的作用和润滑剂的选择145

3.1.2润滑脂润滑145

3.1.2.1润滑脂的选用145

3.1.2.2填脂量和换脂周期147

3.1.3润滑油润滑149

3.1.3.1润滑油的选择149

3.1.3.2润滑方式的选择149

3.1.3.3换油周期152

3.2滑动轴承的润滑152

3.2.1非完全流体润滑轴承的润滑152

3.2.2液体静压滑动轴承154

第4章 齿轮传动的润滑156

4.1齿轮润滑基础156

4.1.1齿轮润滑的特点和作用156

4.1.2齿轮传动的润滑状态156

4.2齿轮润滑油及添加剂158

4.2.1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及添加剂159

4.2.1.1齿轮润滑油的基础油159

4.2.1.2齿轮润滑油的添加剂160

4.2.2齿轮润滑油的调制160

4.2.3齿轮润滑油的分类160

4.2.3.1工业齿轮油的分类160

4.2.3.2车辆齿轮油的分类165

4.2.4齿轮润滑油的规格标准(质量指标)166

4.3齿轮润滑油的合理选用方法166

4.3.1工业闭式齿轮油的选用方法(包括高速齿轮的润滑)168

4.3.1.1润滑油种类的选择168

4.3.1.2润滑油黏度的选择169

4.3.1.3润滑方式的选择170

4.3.2开式工业齿轮油(脂)的选用方法170

4.3.3蜗轮蜗杆油的选用方法170

4.3.3.1蜗轮蜗杆油种类的选择170

4.3.3.2蜗轮蜗杆油黏度的选择171

4.3.3.3蜗杆传动装置润滑方式的选择172

4.3.4车辆齿轮油的选用方法172

4.3.4.1车辆齿轮润滑油种类的选择172

4.3.4.2车辆齿轮油黏度的选择172

4.3.5仪表齿轮传动的润滑173

4.4润滑对齿轮传动性能的影响174

4.4.1润滑对齿面胶合的影响174

4.4.2润滑对齿面磨损的影响177

4.4.3润滑对齿面疲劳点蚀的影响179

4.4.4润滑对齿轮振动、噪声的影响181

4.4.5润滑对齿轮传动效率的影响181

4.4.6润滑对齿面烧伤和轮齿热屈服的影响182

4.5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及润滑系统的设计182

4.5.1齿轮传动装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装置183

4.5.1.1油浴润滑183

4.5.1.2循环喷油润滑183

4.5.1.3油雾润滑185

4.5.1.4离心润滑186

4.5.1.5润滑脂润滑186

4.5.1.6固体润滑和自润滑187

4.5.2齿轮传动的冷却187

4.5.2.1功率损耗与效率187

4.5.2.2自然冷却189

4.5.2.3强制冷却189

4.5.3齿轮润滑油的过滤净化191

4.6齿轮传动装置油液监测193

4.6.1油液监测的方法和分析手段193

4.6.2油液监测流程图及取样要求193

4.7齿轮润滑油的更换194

4.7.1齿轮油使用中质量变化原因194

4.7.2齿轮油使用中质量变化的表现195

4.7.3齿轮润滑油的换油指标198

4.7.4齿轮润滑油的混用与代用200

4.7.4.1齿轮润滑油的混用200

4.7.4.2齿轮润滑油的代用201

第5章 其他元器件的润滑202

5.1导轨的润滑202

5.1.1导轨油的分类及规格202

5.1.2导轨润滑油的选用203

5.1.3机床导轨润滑方法的选择204

5.1.4机床导轨的维护保养204

5.2自动变速器的润滑204

5.2.1自动变速器油的特性204

5.2.2自动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205

5.3离合器的润滑207

5.4联轴器的润滑208

5.5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润滑209

5.5.1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分类和规格209

5.5.2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选用210

5.5.3机械无级变速器油的合理使用211

5.6螺旋副的润滑211

5.6.1螺纹连接的润滑211

5.6.2回转变位及微调用螺旋副的润滑211

5.6.3机床螺旋传动的润滑212

5.7钢丝绳的润滑212

5.7.1钢丝绳润滑剂的种类及性能212

5.7.2钢丝绳的合理润滑213

5.8链传动的润滑215

5.8.1链传动对润滑剂的要求和选用215

5.8.2链条润滑方法的选择217

5.9活塞环和气缸的润滑217

5.9.1活塞环的润滑217

5.9.2活塞和气缸的润滑218

5.10凸轮的润滑219

5.11弹簧的润滑219

5.12键销的润滑220

第6章 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221

6.1润滑方法及润滑装置的分类、特点与应用221

6.2一般润滑件223

6.2.1油杯223

6.2.2油环225

6.2.3油枪225

6.2.4油标226

6.3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与图形符号228

6.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231

6.4.1稀油集中润滑系统设计的任务及步骤231

6.4.1.1设计任务231

6.4.1.2设计步骤231

6.4.2稀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235

6.4.2.1润滑油泵及润滑油泵装置235

6.4.2.2稀油润滑装置246

XYZ-G型稀油站系统259

DWB型微型循环润滑系统原理图264

6.4.2.3辅助装置及元件269

6.4.2.4润滑油箱285

6.5干油集中润滑系统289

6.5.1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89

6.5.2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设计计算293

6.5.2.1润滑脂消耗量的计算293

6.5.2.2润滑脂泵的选择计算293

6.5.2.3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294

6.5.2.4滚动轴承润滑脂消耗量估算方法294

6.5.3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主要设备297

6.5.3.1润滑脂泵及装置297

6.5.3.2分配器与喷射阀309

6.5.4其他辅助装置及元件320

6.5.5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附件327

6.5.5.1配管材料327

6.5.5.2管路附件327

6.6油雾润滑338

6.6.1油雾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338

6.6.1.1工作原理338

6.6.1.2油雾润滑系统和装置338

6.6.2油雾润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340

6.6.2.1各摩擦副所需的油雾量340

6.6.2.2凝缩嘴尺寸的选择341

6.6.2.3管道尺寸的选择341

6.6.2.4空气和油的消耗量342

6.6.2.5发生器的选择342

6.6.2.6润滑油的选择342

6.6.2.7凝缩嘴的布置方法343

6.7油气润滑345

6.7.1油气润滑工作原理、系统及装置345

6.7.1.1油气润滑装置(JB/ZQ4711-2006)346

6.7.1.2油气润滑装置(JB/ZQ4738—2006)348

6.7.2油气混合器及油气分配器350

6.7.2.1 QHQ型油气混合器(JB/ZQ 4707—2006)350

6.7.2.2 AHQ型双线油气混合器351

6.7.2.3 MHQ型单线油气混合器351

6.7.2.4 AJS型、JS型油气分配器(JB/ZQ 4749—2006)352

6.7.3专用油气润滑装置353

6.7.3.1油气喷射润滑装置(JB/ZQ4732—2006)353

6.7.3.2链条喷射润滑装置354

6.7.3.3行车轨道润滑装置(JB/ZQ4736—2006)355

第7章 典型设备的润滑356

7.1润滑系统的换油和冲洗净化356

7.1.1润滑油的更换周期356

7.1.2润滑系统的冲洗净化361

7.2金属切削机床的润滑362

7.2.1机床润滑的特点362

7.2.2机床润滑剂的选用362

7.2.3机床常用润滑方法364

7.3内燃机的润滑364

7.3.1内燃机的工作特点364

7.3.2内燃机油的基本性能365

7.3.3内燃机油的分类366

7.3.4内燃机油的选用367

7.4压缩机的润滑369

7.4.1压缩机油的选用371

7.4.2压缩机润滑管理371

7.5冷冻机的润滑374

7.5.1冷冻机的类型及润滑方式374

7.5.2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374

7.5.3冷冻机油的选择376

7.5.4冷冻机润滑管理377

7.5.5冷冻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及维护377

7.6汽轮机的润滑378

7.6.1汽轮机油的作用378

7.6.2汽轮机油的性能378

7.6.3汽轮机油的选择及使用管理379

7.7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380

7.7.1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特点380

7.7.2起重运输机械典型零部件的润滑380

7.7.3典型起重运输机械的润滑381

7.8轧钢机的润滑383

7.8.1轧钢机对润滑的要求383

7.8.2轧钢机润滑采用的润滑油、脂383

7.8.3轧钢机常用润滑系统383

7.8.4轧钢机常用润滑装置384

7.8.5轧钢机常用润滑设备的安装维修385

7.9塑料加工机械的润滑387

7.9.1混炼机的润滑387

7.9.2注塑机的润滑387

7.10纸浆造纸机械的润滑387

7.10.1纸浆机械的润滑387

7.10.2造纸机的润滑387

7.11纺织机械的润滑389

7.12食品加工机械的润滑390

7.12.1食品加工机械对润滑的要求390

7.12.2食品机械润滑剂的选用390

7.13家用电器与机械的润滑392

7.14船用机械的润滑394

7.15锻压设备的润滑395

7.15.1机械压力机的润滑395

7.15.2螺旋压力机的润滑396

7.15.3锻锤的润滑396

7.16矿山设备的润滑398

7.16.1矿山机械对润滑油的要求398

7.16.2矿山机械用油举例398

参考文献400

第18篇 密封3

第1章 密封的分类及应用3

1.1泄漏方式、密封方法及密封设计要求3

1.2静密封的分类、特点及应用4

1.3动密封的分类、特点及应用6

第2章 垫片密封10

2.1垫片类型、应用及选择10

2.2法兰密封11

2.2.1法兰密封面形式11

2.2.2管道法兰垫片选择12

2.2.3法兰密封设计13

2.2.4高温法兰防漏措施15

2.3高压与自紧密封15

2.3.1高压密封的特点及设计原则15

2.3.2高压与自紧密封类型16

2.3.3高压与自紧密封的设计和计算19

2.4垫片标准21

2.4.1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尺寸(GB/T 9126—2008)21

2.4.2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 技术条件(GB/T 9129—2003)28

2.4.3管法兰连接用金属环垫 技术条件(GB/T 9130—2007)30

2.4.4缠绕式垫片 分类(GB/T 4622.1—2009)32

2.4.5缠绕式垫片 管法兰用垫片(GB/T 4622.2—2008)33

2.4.6缠绕式垫片 技术条件(GB/T 4622.3—2007)38

2.4.7管法兰用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GB/T 13404—2008)40

2.4.8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GB/T 15601—1995)41

2.4.9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管法兰用垫片尺寸(GB/T 19066.1—2008)43

2.4.10柔性石墨金属波齿复合垫片 技术条件(GB/T 19066.3—2003)51

2.4.11钢制管法兰用金属环垫 尺寸(GB/T 9128—2003)53

第3章 密封胶及胶黏剂56

3.1密封胶及胶黏剂的特点及应用56

3.2密封胶的分类及特性56

3.3密封胶品种牌号及应用范围57

3.4密封胶选用及应用58

3.5胶黏剂使用原则59

第4章 填料密封60

4.1毛毡密封60

4.2软填料密封61

4.2.1基本结构、密封原理及应用61

4.2.2软填料密封的设计和计算61

4.2.3软填料密封材料及选择63

4.2.4软填料密封的结构设计64

4.2.5碳钢填料箱(HG 21537.7—1992)及不锈钢填料箱(HG 21537.8—1992)67

4.3硬填料类型68

4.3.1活塞环及涨圈密封68

4.3.1.1密封结构及应用68

4.3.1.2密封设计69

4.3.2活塞杆填料密封70

4.3.3往复活塞压缩机金属平面填料72

4.3.3.1三斜口密封圈?(JB/T 9102.1—1999)72

4.3.3.2三、六瓣密封圈(JB/T 9102.3—1999)74

4.3.3.3径向切口刮油圈(JB/T 9102.4—1999)76

4.3.3.4密封圈和刮油圈用拉伸弹簧(JB/T 9102.5—1999)78

4.3.3.5密封圈和刮油圈技术条件(JB/T 9102.6—1999)79

第5章 成形填料密封81

5.1 O形密封圈81

5.2 V形密封圈81

5.3 Y形密封圈82

5.4鼓形和山形密封圈82

5.5 J形和L形密封圈83

5.6管道法兰连接结构中的U形密封圈83

5.7密封件及相关标准84

5.7.1 O形橡胶密封圈84

5.7.1.1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及公差(GB/T3452.1—2005)84

5.7.1.2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和设计计算准则(GB/T 3452.3—2005)88

5.7.1.3 O形橡胶密封圈用挡圈114

5.7.1.4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尺寸和公差(GB/T 2879—2005)115

5.7.1.5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2880—1981)120

5.7.1.6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7—1986)125

5.7.1.7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形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8—2008)126

5.7.1.8不锈钢卡压式管件用橡胶O形密封圈(GB/T 19228.3—2003)131

5.7.2 VD形橡胶密封圈(JB/T 6994—2007)132

5.7.3单向密封橡胶圈(GB/T 10708.1—2000)135

5.7.4 Yx形密封圈144

5.7.4.1孔用Yx形密封圈(JB/ZQ 4264—1997)144

5.7.4.2轴用Yx形密封圈(JB/ZQ 4265—1997)148

5.7.5双向密封橡胶密封圈(GB/T 10708.2—2000)151

5.7.6往复运动橡胶防尘密封圈(GB/T 10708.3—2000)154

5.7.7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157

5.7.7.1同轴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1—1994)157

5.7.7.2支承环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2—1994)160

5.7.7.3同轴密封件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15242.3—1994)163

5.7.7.4支承环安装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4-1994)164

5.7.8车氏组合密封166

5.7.8.1使用范围166

5.7.8.2密封材料166

5.7.8.3直角滑环式组合密封167

5.7.8.4脚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68

5.7.8.5齿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69

5.7.8.6 C形滑环式组合密封170

5.7.8.7 TZF型组合防尘圈171

5.7.9气缸用密封圈(JB/T6657—1993)171

5.7.9.1气缸活塞密封用QY型密封圈171

5.7.9.2气缸活塞杆密封用QY型密封圈173

5.7.9.3气缸活塞杆用J型防尘圈175

5.7.9.4气缸用QH型外露骨架橡胶缓冲密封圈176

5.7.10密封圈材料177

5.7.10.1普通液压系统用O形橡胶密封圈材料(HG/T 2579—2008)177

5.7.10.2耐高温滑油O形橡胶密封圈材料(HG/T 2021—1991)179

5.7.10.3往复运动密封圈材料(HG/T 2810—2008)180

第6章 油封182

6.1油封结构型式及特点182

6.2油封设计和计算182

6.3油封材料及选择184

6.4油封相关标准185

6.4.1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橡胶材料(HG/T 2811—1996)185

6.4.2密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基本尺寸和公差(GB/T 13871.1—2007)186

6.4.3液压传动旋转轴唇形密封圈设计规范(GB/T 9877—2008)187

第7章 机械密封195

7.1接触式机械密封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195

7.2常用机械密封分类及适用范围195

7.3机械密封的选用201

7.4常用机械密封材料203

7.4.1摩擦副用材料203

7.4.2辅助密封件用材料205

7.4.3弹性元件用材料206

7.4.4传动件、紧固件用材料207

7.4.5不同工况下机械密封材料选择208

7.5波纹管式机械密封210

7.5.1波纹管式机械密封形式及应用210

7.5.2波纹管式机械密封端面比压计算211

7.6机械密封设计及计算212

7.7泵用机械密封219

7.7.1高温介质泵用机械密封219

7.7.2易汽化介质泵用机械密封219

7.7.3含固体颗粒介质泵用机械密封221

7.7.4腐蚀性介质泵用机械密封222

7.7.5易凝固、易结晶介质泵用机械密封222

7.8风机用机械密封223

7.9釜用机械密封224

7.10机械密封辅助系统226

7.10.1泵用机械密封辅助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26

7.10.2泵用机械密封冲洗和冷却辅助系统226

7.10.3泵用机械密封封液杂质过滤、分离器230

7.10.4风机用机械密封润滑和冷却系统231

7.10.5釜用机械密封的润滑和冷却系统232

7.10.6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监控系统235

7.11非接触式机械密封235

7.11.1流体静压式机械密封235

7.11.2流体动压式机械密封236

7.11.3非接触式气膜密封237

7.11.4非接触式液膜密封241

7.11.5泵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242

7.11.6风机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243

7.11.7釜用非接触式机械密封245

7.12机械密封有关标准245

7.12.1机械密封的型式、主要尺寸、材料和识别标志(GB/T6556—1994)245

7.12.2机械密封技术条件(JB/T 4127.1—1999)249

7.12.3机械密封用O形橡胶密封圈(JB/T 7757.2—2006)251

7.12.4泵用机械密封(JB/T 1472—1994)256

7.12.5焊接金属波纹管机械密封(JB/T 8723—2008)261

7.12.6耐酸泵用机械密封(JB/T 7372—1994)264

7.12.7耐碱泵用机械密封(JB/T 7371—1994)268

7.12.8潜水电泵用机械密封(JB/T 5966—1995)271

7.12.9液环式氯气泵用机械密封(HG/T 2100-2003)274

7.12.10船用泵轴的机械密封(CB 3345—2008)275

7.12.11船用泵轴的变压力机械密封(CB 3346—1988)276

7.12.12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JB/T 6629—1993)277

7.12.13机械密封系统用压力罐型式、主要尺寸和基本参数(JB/T 6630—1993)280

7.12.14机械密封系统用螺旋管式换热器(JB/T 6631—1993)281

7.12.15机械密封系统用过滤器(JB/T 6632—1993)282

7.12.16机械密封系统用旋液器(JB/T 6633—1993)283

7.12.17机械密封系统用孔板(JB/T 6634—1993)284

7.12.18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HG/T 2269—2003)285

7.12.19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HG/T 21571—1995)287

7.12.20搪玻璃搅拌容器用机械密封(HG/T 2057—2003)291

7.12.21焊接金属波纹管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HG/T 3124—2009)294

7.12.22釜用机械密封辅助装置(HG/T 2122—2003)295

7.12.23搅拌传动装置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HG/T 21572—1995)297

7.12.24离心泵及转子泵轴封系统(AP1682标准)301

第8章 真空密封312

8.1真空用橡胶密封圈312

8.1.1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结构形式312

8.1.2真空用橡胶密封圈标准312

8.1.2.1 J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0—1991)312

8.1.2.2 J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压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B/T 1090—1991)314

8.1.2.3密封垫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0—1991)315

8.1.2.4 JO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1—1991)315

8.1.2.5 JO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锁紧弹簧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1—1991)317

8.1.2.6 JO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压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1—1991)318

8.1.2.7骨架型真空用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1—1991)318

8.1.2.8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2—1991)319

8.1.2.9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压套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2—1991)320

8.1.2.10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平垫的型式及系列尺寸(JB/T 1092—1991)321

8.1.2.11真空用O形橡胶圈材料(HG/T 2333—1992)322

8.2真空用金属密封圈323

第9章 迷宫密封324

9.1迷宫密封方式、特点、结构及应用324

9.2迷宫密封设计324

第10章 浮环密封326

10.1浮环密封结构特点及应用326

10.2浮环密封设计327

10.3碳石墨浮环密封结构及应用329

第11章 螺旋密封330

11.1螺旋密封方式、特点及应用330

11.2螺旋密封设计330

11.3矩形螺纹的螺旋密封计算331

第12章 磁流体密封333

12.1磁流体密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33

12.2提高磁流体密封能力的主要途径333

12.3磁流体密封与其他密封形式的对比333

第13章 离心密封334

13.1离心密封结构形式334

13.2离心密封的计算334

参考文献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