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染病学 研究生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感染病学 研究生 第2版
  • 李兰娟,李刚主编;王宇明,陈士俊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91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感染-疾病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感染病学 研究生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感染病的过去、现状与未来1

第一节 感染病和传染病的概念1

一、感染的概念1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2

三、感染病的流行过程3

四、传染病的基本特征3

第二节 人类与感染病斗争的历史回顾4

一、感染病的流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4

二、人类与感染病斗争过程中取得了许多辉煌战果7

三、人类与感染病斗争的经验教训与思考10

第三节 我国重点传染病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11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11

二、艾滋病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12

三、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分析12

第四节 当今人类面临的感染病流行的主要威胁13

一、法定传染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13

二、新发/突发传染病13

三、再现传染病17

四、生物恐怖相关的传染病19

第五节 我国感染病防治策略思考19

一、需要重新审视感染病的危害性20

二、未来我国感染病防治策略20

第二章 病毒性感染22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及其发展22

一、病毒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史22

二、病毒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现状23

三、对病毒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的若干思考26

四、病毒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新技术的发展趋势27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治疗变迁及思考29

一、病毒分类及其致病性29

二、抗病毒治疗发展史29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32

四、抗病毒药物分类33

五、抗HIV药物治疗及研究进展33

六、抗HBV药物治疗及研究进展35

七、抗HCV药物治疗及研究进展39

八、抗病毒药物面临的问题和展望40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41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及启示41

二、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及启示66

三、戊型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及启示72

第四节 艾滋病78

一、艾滋病的发现与启示78

二、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与启示81

三、抗病毒治疗的进展:机遇与挑战83

四、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回顾与展望86

五、艾滋病疫苗研制与动物模型的问题与展望90

六、艾滋病与机会性感染93

第五节 流行性感冒96

一、流感大流行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96

二、流感诊疗现状与困惑97

三、流感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101

第六节 病毒性脑炎103

一、病毒性脑炎病原体的变迁103

二、病毒性脑炎的流行动向104

三、对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的新认识105

四、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106

五、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108

六、前景展望110

第七节 病毒性出血热110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进展110

二、登革出血热研究现状118

第八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0

一、SFTSV病因认识的过程及启示120

二、SFTSV生物学基本特点121

三、SFTS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121

四、SFTS临床特征及致病机理的探讨121

五、实验室各种诊断方法的局限和不足122

六、目前治疗中的局限和不足122

七、预防122

第九节 脊髓灰质炎123

一、我国脊髓灰质炎的再现及其原因123

二、脊髓灰质炎防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123

三、脊髓灰质炎临床诊治中的若干问题探讨126

第十节 手足口病128

一、手足口病是新发传染病吗128

二、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特性128

三、手足口病研究进展129

四、如何提高手足口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130

五、手足口病是否已得到有效遏制130

第十一节 出疹性传染病130

一、麻疹——通过免疫接种可否在全球早日消灭130

二、风疹——谁该接种风疹疫苗131

三、水痘——接种水痘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水痘吗132

第十二节 狂犬病133

一、狂犬病的历史回顾133

二、狂犬病流行和治疗现状不容乐观134

三、狂犬病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135

四、我国狂犬病流行的应对措施与思考136

五、狂犬病免疫制剂的研究及其近况136

六、狂犬病预防及我国疫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39

第十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40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的思考与启示140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发现及其思考141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解读142

四、展望143

第三章 细菌性感染150

第一节 细菌耐药研究进展150

一、细菌耐药变迁和发展趋势150

二、细菌耐药机制与分子基础153

三、细菌耐药研究的发展方向161

第二节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策略与挑战162

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问题与挑战162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策略与新思考163

三、抗菌药物导向计划165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折点与临床应用167

一、药敏试验的标准与方法167

二、药敏试验折点的变迁与思考167

三、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选择和报告的难点及应思考的问题169

四、药敏试验的折点临床应用及局限性170

第四节 抗菌药物PK/PD 临床应用进展170

一、PK/PD-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新理念171

二、PK/PD理论在临床与药物研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173

三、Monte Carlo模拟使抗菌药物PK/PD由理论变为现实175

第五节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研究进展177

一、肺炎链球菌的历史回顾与生物学特点177

二、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现况177

三、IPD常用诊断技术存在的问题178

四、不断出现的耐药菌株带给治疗的挑战179

五、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演变过程带来的思考180

六、存在的问题、新的挑战与展望182

第六节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研究进展183

一、肠球菌的认知过程与启示183

二、肠球菌的耐药特点与新变化183

三、耐药肠球菌的进化与传播184

四、VRE院内感染的风险评估与存在的问题184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价185

六、对感染控制的评价与思考185

第七节 多重耐药肠杆菌科感染研究进展186

一、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历史回顾与启示186

二、多重耐药肠杆菌流行趋势187

三、多重耐药肠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187

四、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诊断重点189

五、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治疗建议190

第八节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190

一、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要点与难点190

二、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要点与难点195

第九节 加深对人感染猪链球菌感染的认识199

一、人感染猪链球菌感染的流行简史及启示199

二、猪链球菌感染及防治199

第十节 沙门菌感染202

一、沙门菌及沙门菌感染的历史回顾及启示202

二、沙门菌的分型及其致病性203

三、沙门菌感染诊断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205

四、沙门菌耐药发展趋势及对策206

五、未来防治沙门菌感染研究工作的热点208

第十一节 霍乱209

一、霍乱流行史及其启示209

二、O139霍乱的临床特征及诊断210

三、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11

第十二节 鼠疫212

一、鼠疫——人类历史的灾难212

二、为何鼠疫难以消灭212

三、鼠疫患者诊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213

四、鼠疫耐药菌的出现,探索新的治疗方法213

五、鼠疫防治工作的长期性214

第十三节 布鲁菌病214

一、布鲁菌病的发现与生物学特点的认识214

二、布鲁菌的致病机制的认识与困惑215

三、流行病学的发现与启示215

四、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新认识216

五、布鲁菌病的诊断技术进展216

六、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与存在的问题217

七、展望218

第十四节 多重耐药结核菌的治疗现状与展望218

一、病因的认识过程与启示218

二、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以及耐药菌引发的思考220

三、结核病防治的现状和面临的难题222

四、耐药结核病的应对策略225

五、展望226

第十五节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226

一、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概念变迁226

二、感染性休克发生机制的认知历程227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价228

第四章 真菌性感染236

第一节 深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困难及抗真菌药物的发展236

一、深部真菌感染概述236

二、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困难236

三、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238

四、抗真菌药物展望241

第二节 念珠菌感染的诊治进展与研究热点241

一、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演变241

二、念珠菌病诊断技术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估243

三、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抗药性及防治策略新进展244

四、宿主抗念珠菌机制与免疫低下患者的念珠菌感染245

第三节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研究进展以及展望247

一、隐球菌生物学基本特点及新变化247

二、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流行现况248

三、各种诊断方法的选择和不足248

四、当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评价249

五、存在问题、新的挑战与展望251

第四节 侵袭性曲霉病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展望251

一、对IA病因的认知、演变与启示251

二、临床表现基本特点与变化252

三、诊断方法值得考虑的问题252

四、抗真菌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价254

五、展望255

第五节 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现状和展望255

一、肺孢子菌命名的演变256

二、肺孢子菌肺炎是潜伏感染的再激活还是新近感染256

三、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思路257

四、病原学诊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58

五、肺孢子菌肺炎的治疗与预防用药259

六、展望260

第五章 常见寄生虫病264

第一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264

一、寄生虫病的流行历史回顾及启示264

二、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状264

三、新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及趋势265

四、几种重要寄生虫病的防治及展望266

第二节 疟疾267

一、疟疾的历史回顾与启示267

二、疟疾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情况268

三、疟疾疫苗研究的现状和挑战269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热点270

一、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及控制回顾270

二、血吸虫病的诊断进展270

三、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272

四、血吸虫病的预防——从控制生态环境到血吸虫疫苗274

第六章 感染性腹泻277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的历史及病原体的变迁277

一、感染性腹泻的历史回顾277

二、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变迁规律277

三、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变迁呢278

第二节 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279

一、常见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279

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构成和疾病谱发生变化281

第三节 病原体不同的致病机制导致其临床表现上的差异282

一、细菌性腹泻282

二、病毒性腹泻283

三、寄生虫性腹泻283

第四节 感染性腹泻诊治和预防283

一、感染性腹泻的诊断283

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284

三、感染性腹泻的预防285

第五节 我们将如何应对感染性腹泻285

第七章 医院感染287

第一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变迁与思考287

一、医院感染287

二、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及其变迁288

三、由医院感染病原体变迁做出的思考291

第二节 医院感染防控的现状、研究方向与进展292

一、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293

二、呼吸机相关肺炎295

三、手术部位感染298

四、结束语299

第八章 感染微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301

一、感染微生态学发展的几个阶段301

二、感染的微生态学原理303

三、感染的微生态学防治304

四、感染微生态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305

五、感染微生态学发展展望306

第九章 器官移植后感染的防治进展309

第一节 对器官移植感染的认知演变及启发309

一、感染的易感因素的分析及热点309

二、器官移植后感染的时间特殊规律及新变化310

三、移植后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分析311

第二节 移植后不同部位感染的基本特点及新变化311

一、移植物感染311

二、腹膜炎313

三、肺部感染313

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13

五、脓毒血症313

六、切口及其他软组织感染314

七、泌尿系统感染314

第三节 移植后感染治疗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314

一、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挑战和机遇314

二、微生态调节防治移植后感染:现状和展望315

三、通过免疫重建防治移植后感染:新的热点317

四、移植术后感染的综合治疗体系:细节决定成败318

第十章 朊粒的发现对人类医学研究的影响320

一、朊粒和朊粒病的发现320

二、朊粒和朊粒病的研究现状321

三、朊粒的发现对人类医学研究的影响及展望323

第十一章 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诊治思维325

第一节 感染病病因学的发展325

第二节 寻找未明病原体的步骤与方法326

一、未明病原体的病因学诊断327

二、未明病原体的诊断技术和程序328

三、结语331

第三节 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诊断流程331

一、感染性发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不明原因发热331

二、规范感染性发热的临床诊断流程333

第四节 感染性发热易于误诊的原因分析335

一、感染性发热易于误诊的主观因素335

二、感染性发热易于误诊的客观因素336

三、几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易于误诊的原因分析336

第十二章 感染与免疫——进展和挑战338

第一节 细菌感染与免疫的认知以及启迪338

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的认知和困惑340

第三节 寄生虫感染与免疫的认知和启迪342

第十三章 流行病学与生物信息学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345

第一节 流行病学在感染病防治中应用的热点345

一、基本概念345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345

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思考345

四、流行病学在感染病方面应用的热点346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347

一、生物信息学的历史、演变及启发347

二、病原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变迁与思考348

三、宿主免疫信息学的变迁与未来349

四、疾病信息数据库在大数据时代值得探讨的问题351

第三节 感染病相关信息查询技巧352

一、感染病与互联网的关系352

二、互联网的基本查询方法352

三、医学数据库355

四、智能终端的兴起及其在感染病学研究中的应用356

五、常用的医学网址357

六、展望36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