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
  • (韩)吴锡源著;邢丽菊,赵甜甜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0583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儒学-哲学思想-研究-韩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文版序1

上篇 义理思想的本质与实践性3

第一章 义理思想的本质与价值3

一、序言3

二、义理思想的概念与本质4

三、义与利的价值冲突10

四、义与利的调和14

五、结语17

第二章 春秋的华夷思想与民族意识19

一、序言19

二、《春秋》义理思想的特征20

三、《春秋》华夷思想的本质22

四、韩国的民族意识23

五、结语28

第三章 儒教的历史观念30

一、序言30

二、孔孟的历史观念33

三、汉代公羊学派的历史观念40

四、朱熹的历史观念43

五、结语47

第四章 《心经》与道学派的修养论50

一、序言50

二、《心经》的构成及其内容54

三、朝鲜时期的《心经》研究71

四、《心经》的修养论85

五、结语101

第五章 实践义理的常道与权道104

一、序言104

二、常道与权道的本质106

三、孔孟之常道与权道114

四、汉儒与宋儒的常道和权道128

五、结论140

中篇 韩国道学派的义理思想145

第一章 宋代的道学思想与韩国道学派145

一、道学的名称和范畴145

二、道学的概念146

三、宋代的道学思想与人的主体性148

四、韩国道学派的形成与展开150

五、静庵赵光祖的道学思想及其影响153

第二章 韩国的士人精神与出处义理156

一、序言156

二、朝鲜时期士人的名称与范畴157

三、朝鲜时代的士人精神160

四、儒教的士人精神与仁义162

五、士人的出处与辞受义理164

六、结语168

第三章 易东禹倬的忠谏与义理思想170

一、序言170

二、生涯171

三、师承关系175

四、易东义理思想的学问基础177

五、易东实践性的义理思想及其影响182

六、结语186

第四章 退溪李滉的圣学与义理思想188

一、序言188

二、退溪的圣学与敬189

三、退溪实践性的义理思想200

四、退溪思想的特征及其后世影响205

五、结语207

第五章 南冥曹植的敬义思想与义理思想209

一、序言209

二、南冥义理思想的理论基础211

三、南冥实践性的义理思想221

四、结语229

第六章 重峰赵宪的义兵运动与义理思想231

一、序言231

二、学问的特性与“为己之学”的实践233

三、对不义的批判与改革精神238

四、义兵活动与殉节245

五、结语250

第七章 仙源金尚容的抗清精神及义理思想253

一、序言253

二、仙源的生涯与殉节255

三、仙源实践性的义理思想263

四、结语270

第八章 华西李恒老的斥邪卫正与义理思想272

一、序言272

二、华西义理思想的性理学基础273

三、华西具有实践精神的义理思想280

四、华西的斥邪卫正思想288

五、结语292

第九章 勉庵崔益铉的抗日义兵与义理思想295

一、序言295

二、对内政的直谏及批判精神296

三、斥和上疏及民族主体性301

四、开化派的批判及自主性304

五、抗日义兵与仁道精神307

六、结语311

第十章 19世纪斥邪卫正思想与开化思想的历史作用314

一、19世纪的时代背景314

二、斥邪卫正思想与民族意识316

三、开化思想与国力培养321

四、斥邪卫正思想与开化思想的历史作用及方向326

下篇 现代社会与儒教的作用333

第一章 儒教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333

一、序言333

二、现代社会价值意识的特征及问题点334

三、儒教价值意识的特征336

四、结语338

第二章 儒教的大同社会与和平精神340

一、序言340

二、《礼记》的大同社会341

三、儒教的和平精神344

四、结语346

译后记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