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重要害虫的病原真菌及应用 基于北方地区松毛虫和松叶蜂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重要害虫的病原真菌及应用 基于北方地区松毛虫和松叶蜂的研究
  • 谢映平,樊金华,薛皎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7515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56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森林害虫-松毛虫-动物病原真菌-微生物防治-研究;森林害虫-松叶蜂科-动物病原真菌-微生物防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森林重要害虫的病原真菌及应用 基于北方地区松毛虫和松叶蜂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松毛虫和松叶蜂的发生与防治概述1

第二节 昆虫病原真菌在松毛虫和松叶蜂防治上的应用概述7

第三节 研究北方地区松毛虫和松叶蜂的病原真菌的内容、目的及意义10

第二章 病原真菌的采集、分离和鉴定13

第一节 松毛虫的病原真菌13

一、林间自然染病油松毛虫幼虫的采集13

二、病原菌种的分离鉴定15

1.培养基制备15

2.菌株的分离15

3.菌株的回接杀虫试验15

4.菌株鉴定16

三、菌株对松毛虫的致病力试验18

1.球孢白僵菌1573菌株对油松毛虫的致死率20

2.布氏白僵菌2382菌株对油松毛虫的致死率20

四、讨论21

第二节 松叶蜂的病原真菌21

一、林间自然染病的松叶蜂幼虫的采集21

二、病原菌的分离与回接杀虫试验24

1.菌株的分离24

2.菌株的回接杀虫试验25

三、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26

1.菌株的显微形态与超微结构观察26

2.病原菌的分子鉴定30

四、菌株对松叶蜂致病力试验30

1.菌株对松扁叶蜂幼虫的致病效果30

2.菌株对松阿扁叶蜂致病效果31

五、讨论32

第三章 菌种的生物学特性34

第一节 油松毛虫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34

一、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57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34

1.1573菌株在低温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34

2.1573菌株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孢子萌发率36

3.不同培养基上1~5代菌落的特征及稳定性36

4.不同培养基上1~5代菌落的生长速率38

5.不同培养基上1~5代菌落的产孢量39

6.不同培养基上1~5代菌落的胞外蛋白酶产量41

7.讨论42

二、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238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42

1.温度对2382菌株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43

2.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对2382菌株孢子萌发率的影响43

三、讨论44

第二节 松叶蜂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44

一、紫外线照射对菌落直径的影响44

二、紫外线照射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46

三、3个菌株的胞外酶活性47

四、讨论48

第四章 病原真菌感染油松毛虫的组织病理学51

第一节 油松毛虫感染球孢白僵菌1573菌株后的组织病理变化52

一、油松毛虫感染球孢白僵菌后的外部症状52

二、球孢白僵菌在油松毛虫虫体表面的附着、萌发与入侵52

三、球孢白僵菌对油松毛虫体壁的入侵56

四、球孢白僵菌对虫体的体壁和内部器官的侵染57

第二节 油松毛虫感染布氏白僵菌2382菌株后的组织病理变化60

一、油松毛虫感染布氏白僵菌后的外部症状60

二、布氏白僵菌在松毛虫体表的附着、萌发和入侵61

三、布氏白僵菌菌感染油松毛虫的透射电镜观察65

四、布氏白僵菌在松毛虫体内的感染和组织病理变化67

第三节 讨论70

第五章 病原真菌感染后松毛虫和松叶蜂体内的生化反应73

第一节 球孢白僵菌1573菌株感染后油松毛虫体内保护酶的变化73

一、球孢白僵菌感染后油松毛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73

1.SOD活性的变化73

2.SOD同工酶带的变化75

二、球孢白僵菌孢子液处理后油松毛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77

1.CAT活性的变化77

2.CAT同工酶带的变化79

三、球孢白僵菌感染后油松毛虫体内多酚氧化酶(PPO)的变化80

四、球孢白僵菌感染后油松毛虫体内酯酶同工酶的变化82

五、讨论84

第二节 病原真菌侵染后松叶蜂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85

一、松叶蜂幼虫感染真菌后SOD活性变化85

二、松叶蜂幼虫感染真菌后CAT活性变化86

三、松叶蜂幼虫感染真菌后POD活性变化87

四、松叶蜂幼虫感染真菌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88

五、松叶蜂幼虫感染真菌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变化88

六、讨论88

第三节 油松毛虫幼虫的抗菌物质及其抗菌活性研究90

一、抗菌活性的测定90

二、温度变化对抗菌活性的影响92

三、pH值对抗菌活性的影响93

四、反复冻融对抗菌活性的影响93

五、血淋巴中蛋白质成分的电泳分析94

六、讨论95

第四节 白僵菌侵染对油松毛虫幼虫血淋巴中糖代谢的影响96

一、菌株培养过程中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97

二、染菌后虫体内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97

三、染菌后虫体内海藻糖含量的变化98

四、染菌后虫体内葡萄糖含量的变化99

五、讨论101

第六章 病原真菌代谢毒素及其对松毛虫的作用102

第一节 布氏白僵菌2382菌株代谢毒素的分离纯化、成分鉴定及其对松毛虫的毒性102

一、菌株代谢产物的提取及粗提物对油松毛虫的杀虫活性102

1.菌株代谢产物的提取102

2.菌株代谢产物粗提液的杀虫活性试验103

二、菌株代谢粗提物的初步分离及分离组分对油松毛虫的杀虫活性103

1.菌株代谢粗提物初步分离的流动相选择103

2.菌株代谢粗提物的硅胶柱层析103

3.菌株代谢粗提物分离组分的杀虫试验104

三、菌株毒素化学成分的鉴定及主要毒素组分对油松毛虫的杀虫活性104

1.菌株毒素化学成分的鉴定104

2.鉴定出的毒素组分纯品的杀虫试验106

四、菌株代谢毒素的半制备技术108

1.毒素粗提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108

2.GC和GC/MS分析鉴定结果109

五、讨论113

第二节 病原真菌代谢毒素对油松毛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114

一、2382菌株的孢子感染和次生代谢毒素对油松毛虫体内GST活性的影响114

1.2382菌株的孢子感染对虫体内GST活性的影响114

2.菌株代谢产物对油松毛虫幼虫体内GST活性的影响115

二、2382菌株的孢子感染和次生代谢毒素对油松毛虫体内EST活性的影响116

1.菌株的孢子感染对虫体内EST活性的影响116

2.菌株的代谢产物对虫体内EST活性的影响116

三、讨论120

第三节 2382菌株代谢产物对油松毛虫幼虫血细胞凋亡的影响122

一、血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镜观察(FM)122

二、血细胞凋亡的透射电镜的观察(TEM)125

三、血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FCM)127

四、讨论131

第七章 营养型湿菌粉剂的研制与林间应用133

第一节 液体发酵和固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133

一、液体发酵条件对菌种孢子产量的影响133

1.发酵时间对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134

2.pH值对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135

3.不同碳源对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135

4.不同氮源对白僵菌产孢量的影响136

5.结论137

二、固体培养基对菌种产孢量的影响137

1.固体培养基的配方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137

2.培养基初始含水率对产孢量的影响138

3.结论138

第二节 营养型湿菌粉剂的制备139

第三节 营养型湿菌粉剂的林间应用141

一、营养型湿菌粉剂林间防治松毛虫141

1.冬季应用防治越冬油松毛虫幼虫141

2.春季应用防治越冬油松毛虫幼虫142

二、营养型湿菌粉林间防治松叶蜂143

主要参考文献1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