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驱动发展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 李振京,贾大猛,徐兰飞,蒋同明,李晓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1479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高技术产业-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研究-莱芜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驱动发展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理论1

一、高新区相关概念与内涵1

(一)相关概念研究1

(二)研究评述3

二、高新区发展的理论基础4

(一)增长极理论4

(二)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5

(三)溢出效应理论5

(四)产业关联理论6

(五)孵化器理论6

(六)生命周期理论7

三、高新区发展的基本规律10

(一)市场运作规律10

(二)“智资”聚集规律11

(三)技术扩散规律11

(四)“倍数”发展规律12

(五)支撑和保障规律12

四、高新区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13

(一)高新区带动区域发展的一般性分析13

(二)高新区带动区域发展的实现路径14

(三)高新区带动区域发展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16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高新区发展经验借鉴17

一、国外典型高新区发展经验17

(一)美国硅谷17

(二)美国北卡三角科技园20

(三)英国剑桥工业园21

(四)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22

(五)印度班加罗尔25

二、国内典型高新区发展经验28

(一)台湾新竹科技园28

(二)上海张江高新区30

(三)苏州高新区32

(四)西安高新区34

三、国内外高新区发展对莱芜高新区的启示35

(一)注重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35

(二)注重与所属地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结合36

(三)注重吸引人才与培养人才的有机结合37

(四)注重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的有机结合37

(五)注重配套服务的“软”与“硬”结合38

四、莱芜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思路39

第三章 莱芜高新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1]40

一、优势分析40

(一)产业发展基础较为扎实40

(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兴起42

(三)地理位置较为优越42

(四)政府支撑体系较为完善43

(五)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到位44

二、劣势分析44

(一)经济总量仍然较小44

(二)产业集群尚未形成45

(三)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45

(四)区域创新体系亟待完善46

(五)循环经济体系尚未建立46

三、机遇分析46

(一)经济社会将继续稳定发展46

(二)产业升级改造成为经济发展重点47

(三)新材料产业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47

(四)电子核心基础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48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48

(六)生产性服务业迎来大发展时期49

(七)中小微企业发展受到重视49

(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步伐加快49

四、挑战分析50

(一)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较大50

(二)高新技术行业竞争激烈50

(三)区域竞争压力较大51

五、SWOT小结51

六、发展阶段判断52

第四章 莱芜高新区产业发展思路54

一、指导思想54

二、基本原则54

(一)坚持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为支撑,实行高端发展54

(二)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55

(三)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55

(四)坚持内生式发展和开放型发展相结合55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56

(一)发展定位56

(二)发展阶段56

(三)发展目标57

四、发展重点和路径59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59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布局,打造规模化、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0

(三)以高新技术平台建设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和支撑61

(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绿色、低碳之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62

(五)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为高新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63

第五章 莱芜高新区现代工业发展研究65

一、工业发展基础65

二、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65

(一)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65

(二)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66

(三)区域创新体系亟待完善66

(四)生产性服务业制约发展66

三、重点产业发展趋势67

(一)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67

(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67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68

(四)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68

(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69

(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69

(七)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趋势70

(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70

四、发展思路及目标71

(一)发展思路71

(二)发展目标71

五、发展重点72

(一)做大做强两大优势产业73

(二)积极培育四大新兴产业74

(三)优化提升两大传统产业76

六、实现路径77

(一)有效推进产业高端发展77

(二)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发展77

(三)不断促进中小企业成长77

(四)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78

(五)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78

第六章 莱芜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79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79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79

(二)生产性服务平台初步建立79

(三)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80

(四)物流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80

(五)生活性服务业质与量同步提升80

(六)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81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81

(一)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81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81

(三)物流业发展潜力没有充分挖掘82

三、发展目标及思路82

(一)发展目标82

(二)基本思路83

四、重点任务83

(一)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83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83

(三)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84

(四)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84

(五)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85

第七章 莱芜高新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86

一、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86

(一)整体布局呈现“散、小、乱”特点86

(二)土地利用效率低、税收贡献低86

(三)园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滞后86

二、空间布局优化思路87

(一)依托区域总体规划87

(二)推进园区集聚发展87

(三)突出园区主体功能88

(四)促进要素优化流动89

三、空间布局总体结构89

(一)“一心”——综合服务中心89

(二)“两带”——孝义河多功能发展带、牟汶河绿色景观带89

(三)“四区”——东、南、西、北四大功能区91

(四)“十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95

第八章 莱芜高新区创新体系研究98

一、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基础98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98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明确99

(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启动99

(四)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初步形成100

(五)政府管理服务体系较为完善100

二、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100

(一)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显现100

(二)特色创新体系仍未建立101

(三)创新转化要素缺位101

(四)高、精、尖人才匮乏101

三、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目标101

(一)基本思路101

(二)发展目标102

四、主要任务103

(一)着手建设技术创新中心103

(二)强化知识创新系统的开放性104

(三)优化提升公共创新平台104

(四)加快培育中介服务机构105

(五)构筑创新创业融资平台105

(六)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106

(七)培育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链106

(八)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07

(九)全面推进创新人才体系建设107

第九章 莱芜高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09

一、循环经济理论和政策依据109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109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110

(三)循环经济项目的经济技术特征112

(四)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界定与政策支持112

二、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目标113

(一)基本思路113

(二)发展目标114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114

(一)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114

(二)实施企业和产品代谢补链工程,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115

(三)遵循生态工业的理念,建设循环经济园区116

(四)打造静脉产业,产业模式治理环境116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建设117

第十章 莱芜高新区体制创新与配套政策研究120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120

二、完善规划管理体系,促进产业合理有序发展121

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不断优化产业生态122

四、完善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123

五、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扶持产业发展123

六、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25

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发展吸引力125

八、探索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127

九、下一步的工作重点127

附录A 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年)130

附录B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文件168

参考文献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