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循环经济知识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循环经济知识读本
  • 武毅,孔祥麒编著 著
  • 出版社: 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211830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循环经济知识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本知识3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涵义3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产生3

一、人类发展需要可持续的自然环境3

二、循环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成果5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9

一、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基础9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10

三、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12

第三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14

一、缓解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14

二、降低污染物排放,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16

三、调整产业结构,是扩大就业的必然选择17

四、提高经济效益,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措施17

第四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19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

二、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21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23

第二章 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领域25

第一节 循环型工业25

一、工业危机与循环型工业25

二、已经形成的循环型工业模式28

三、创新循环型工业体制机制29

四、循环型工业发展重点32

第二节 循环型农业37

一、发展循环型农业的必要性38

二、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0

三、建立健全循环型农业标准化体系41

四、循环型农业发展重点43

第三节 循环型社会45

一、循环型社会是循环经济真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45

二、循环型社会发展的领域47

第三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53

第一节 建立节约型社会54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因54

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式55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56

第二节 促进清洁生产58

一、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系59

二、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60

三、我国清洁生产存在的不足60

四、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61

五、推行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62

第三节 建立静脉产业体系63

一、静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64

二、我国静脉产业发展历程65

三、我国静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5

四、推进我国静脉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66

第四节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67

一、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68

二、国外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的实践69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的措施69

第四章 我国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72

第一节 制度保障体系72

一、循环经济制度体系现状72

二、我国循环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73

三、进一步构建循环经济制度体系74

第二节 技术支撑体系75

一、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的现状76

二、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77

三、我国循环经济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78

第三节 道德与文化体系80

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伦理道德81

二、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循环经济文化支撑83

三、构建循环经济伦理道德和先进文化的路径选择85

第四节 法律和政策体系86

一、建立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的必要性86

二、我国已经建立与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体系87

三、循环经济促进法解读88

四、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法律政策缺陷94

五、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政策工作95

第五章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98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产生98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99

二、主要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实践100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103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103

五、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104

第二节 低碳城市和低碳乡村105

一、低碳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106

二、我国乡村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紧迫性107

三、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乡村的措施107

第三节 低碳生活方式108

一、我们为什么需要低碳生活109

二、切实解决我国实现低碳生活的认识问题110

三、低碳生活的主要方式111

四、政府在推进低碳生活方式上应做的主要工作112

第四节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展望113

一、碳交易的基本概念113

二、碳交易的机制和型态114

三、全球碳市场现状114

四、全球碳交易市场展望115

五、全球碳交易的启示115

六、我国如何应对全球碳交易116

第六章 应对气候变化118

第一节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118

一、气候变化与我国国情118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119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20

四、我国在减缓气候变化中采取的措施120

五、我国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所采取的措施123

六、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124

七、加强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125

八、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建设126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甘肃的影响和挑战126

一、甘肃气候变化的基本情况126

二、气候变化对甘肃的影响127

三、甘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挑战128

第三节 甘肃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工作129

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节能降耗成效明显129

二、能源效率不断提高130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加快130

四、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绩130

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较快131

六、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31

七、初步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系131

第四节 甘肃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31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132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132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132

规划解读137

第七章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137

第一节 区域和自然条件137

一、甘肃自然条件和区域的基本特征137

二、甘肃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138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140

一、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140

二、甘肃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41

第三节 产业结构现状143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特点144

二、甘肃需求结构的变化与特点146

三、甘肃所有制结构变化特点146

四、甘肃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47

第四节 资源能源150

一、资源能源状况150

二、发展的后发优势152

第五节 环境保护153

一、节 能减排所做的工作154

二、节 能减排面临的形势155

三、污染减排面临的突出困难156

第八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15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59

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159

二、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客观要求160

第二节 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161

一、对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很重要161

二、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162

第三节 调整产业结构的现实选择162

一、产业结构转型的必然途径163

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现实选择164

第四节 边疆稳定的战略举措165

一、民族团结意义重大165

二、边疆稳定的战略地位166

第九章 甘肃对循环经济的探索167

第一节 循环经济试点阶段167

一、开展了基础工作和不同层面的试点168

二、清洁生产逐步加强168

三、节 能减排有序展开168

四、资源综合利用取得进展168

五、节 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169

六、关键性技术在重点行业得到推广应用169

第二节 循环经济全面探索阶段170

一、现场会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170

二、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174

第三节 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阶段176

一、前两个阶段所取得的基本经验176

二、循环经济省级示范区的基本框架178

三、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180

四、加大总体规划的实施力度181

第十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目标184

第一节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和方向184

一、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184

二、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185

第二节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186

一、第一阶段目标(2009—2010年)187

二、第二阶段目标(2011—2015年)188

三、指标的可达性分析190

第十一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194

第一节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概述194

一、十六条产业链194

二、一百户骨干企业195

三、三十六个开发区195

四、七大基地195

五、一批重点项目和支撑技术195

第二节 循环型农业体系建设198

一、构建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98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基地建设202

三、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205

第三节 循环型工业体系建设207

一、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207

二、行业循环经济209

三、循环经济产业链211

四、园区建设217

五、循环经济基地建设221

第四节 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225

一、开展循环型社会实践225

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228

三、推进可持续消费229

四、构建节约型政府231

第十二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234

第一节 循环经济重点项目234

一、减量化项目234

二、再利用和资源化项目236

三、基础设施及生态保护项目238

第二节 项目资金来源240

一、自筹资金240

二、中央预算内投资补贴项目申报程序241

三、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申报程序242

附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244

第三节 项目管理245

一、项目的备案、核准和审批245

二、项目竣工验收245

三、项目实施管理246

四、项目效果预测247

第十三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248

第一节 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适用技术248

一、国家鼓励推广的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249

二、甘肃省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257

第二节 研发一批关键技术259

一、羰基冶金技术及羰基镍产业化示范研究259

二、低品位、难选铜(镍)矿和锌矿的直接提取技术260

三、铜冶炼废渣资源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60

四、节 水型区域工农业复合循环关键技术集成261

五、镍铜冶炼废渣资源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61

六、可再生能源风光互补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261

七、白银市太阳能综合利用研发、生产及应用示范262

第三节 产业化一批重要支撑技术262

一、冶炼弃渣综合回收利用技术262

二、炉冶炼弃渣高效回收与尾矿资源化利用技术262

三、环保型固(脱)硫催化剂和添加剂产业化技术263

四、金昌化工循环产业链链接技术263

五、啤酒麦芽加工新技术263

六、废旧电池资源化技术264

七、微波萃取技术264

八、废旧轮胎低温粉碎制取精细胶粉技术264

九、洋葱皮渣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技术264

十、粉煤灰生产新型油田固井减轻剂技术264

十一、葡萄酒酿造废渣提取技术265

第十四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支撑能力266

第一节 水资源支撑能力分析266

一、甘肃水资源现状及特点266

二、甘肃水资源利用情况267

三、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做法268

四、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69

五、甘肃提高水资源利用需要做的工作270

第二节 土地资源支撑能力分析271

一、甘肃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及特点271

二、甘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72

三、甘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73

四、土地资源开发潜力275

第三节 矿产资源支撑能力分析276

一、甘肃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276

二、甘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277

第四节 能源支撑能力分析278

一、甘肃能源生产消费现状及特点278

二、甘肃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79

三、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282

第十五章 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285

第一节 甘肃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保障285

一、法律法规保障285

二、政策保障285

第二节 管理保障288

一、完善许可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288

二、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288

三、健全废弃物回收制度288

四、推行押金返还制度288

五、强化政府行政监察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288

六、完善统计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289

第三节 科技保障289

一、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289

二、完成一批重大研究项目289

三、建立技术创新体系290

四、强化咨询服务体系290

五、搭建便捷信息平台291

第四节 组织保障291

一、加强组织领导291

二、强化宣传教育291

三、发展社会中介组织292

四、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292

他山之石295

第十六章 德国的循环经济295

第一节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295

一、德国循环经济简介295

二、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295

三、德国循环经济渐趋成熟296

第二节 德国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296

一、生活垃圾废弃物处理296

二、废旧电子电器(WEEE)回收与资源化297

三、包装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297

四、农村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理利用297

第三节 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298

一、萌芽阶段298

二、起步阶段298

三、转型阶段298

四、逐步实施299

第四节 德国循环经济的特点299

一、废弃物处置的法制化299

二、废弃物管理的规范化300

三、废弃物清除的标准化300

四、废弃物使用的市场化300

五、物质流管理的效益化301

六、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301

七、配套性技术的体系化301

八、监督与保障的制度化302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循环经济303

第一节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及成就303

一、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303

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所取得的成就304

第二节 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框架304

一、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框架304

二、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分层305

三、日本企业的责任和义务306

四、日本公民的责任和义务307

第三节 日本的静脉产业和地方循环经济307

一、静脉产业带动了巨大商机307

二、日本的地区循环经济308

三、日本DSD联盟309

第十八章 其他国家的循环经济311

第一节 美国的循环经济311

一、美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经验311

二、美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314

三、美国的废物回收利用316

第二节 韩国的循环经济319

一、韩国循环经济的做法319

二、韩国循环经济政策320

第三节 丹麦的循环经济324

一、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简介325

二、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构局325

三、工业互利协作网络的建立326

参考文献329

后记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