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
  • 杨宏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902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工业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工业化理论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1

第一节 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1

一 关于工业化定义的文献及评述2

二 工业化的内涵5

三 工业化研究的内容7

第二节 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9

一 工业化的阶段划分9

二 工业化的类型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15

一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15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17

第四节 国内外工业化理论研究的回顾17

一 西方理论界对工业化问题的相关研究18

二 国内学者对工业化理论的探索21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生成与内涵25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产生和形成26

一 历史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工业化提供了优厚条件26

二 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形成过程27

第二节 对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的多维透视36

一 再生产理论是工业化的理论基础36

二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38

三 国家是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40

四 科技进步是工业化的直接动力43

五 工业化与市场化相互促进45

六 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伴生48

七 工业化与全球化相伴随51

八 工业化的自然条件53

九 对工业化的反思与批判54

第三章 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59

第一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59

一 大工业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60

二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根本任务62

三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64

四 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到优先发展重工业67

五 国家所有制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制度保证69

六 开放与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外部条件70

七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71

第二节 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与实践73

一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争论74

二 斯大林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认识与运用78

三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80

四 高速赶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82

五 工农“剪刀差”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资金来源83

六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体制选择85

七 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基本特征87

八 对斯大林工业化理论与实践的简单评介90

第四章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9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的构想93

一 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的提出93

二 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的主要内容95

三 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的过渡性特征102

四 新民主主义工业化的终结103

第二节 “一五”时期: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模仿与照搬105

一 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106

二 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内容与方法109

三 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成就与问题111

第三节 八大前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初步探索112

一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提出112

二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114

三 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意义117

第四节 1957—1978:工业化走向畸形发展118

一 “超英赶美”:超常规的工业化速度118

二 “以钢为纲”: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模式120

三 “同时并举”:全面参与的工业化力量121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开创126

第一节 中国特色工业化指导思想的确立126

一 初级阶段的国情是确立中国特色工业化战略的基本依据126

二 世界工业化进程是开创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参照128

第二节 1978—1992:消费需求导向下的工业结构纠偏129

一 农业生产力的解放为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129

二 调整结构,轻重工业均衡发展131

三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化在城市与农村全面推进133

四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工业化主体多元135

第三节 1992—2002:工业化的全面转型137

一 工业结构快速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化工业加速发展138

二 外向型经济格局形成,中国工业化开始融入世界工业化体系139

三 技术进步加速,工业化由粗放走向集约141

四 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互相促进143

第四节 2002年至今:走上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145

一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145

二 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超越148

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然选择150

四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策略与路径选择153

五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跨越理论的继承与发展156

第六章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160

第一节 全方位开放的工业化160

一 开放是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160

二 准确把握中国工业化与世界工业化之间的关系161

三 在全方位开放中推进中国特色工业化进程163

第二节 市场化推动的工业化165

一 市场化是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165

二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167

三 充分利用世界市场为工业化提供外部资源支持169

第三节 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170

一 在农轻重协调发展中推进工业化170

二 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推进工业化172

第四节 区域统筹的工业化174

一 从平衡到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174

二 从不平衡战略走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175

第五节 城乡互动的工业化178

一 工业化需要城乡协调整体推进178

二 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村产业基础179

三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工业化协调发展180

四 乡镇企业是统筹城乡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181

第七章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的思考18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曲折发展183

一 马克思恩格斯奠基了工业化理论的科学基石183

二 列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185

三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践探索186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188

一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88

二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思想189

三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策略19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192

一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192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196

三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发展200

第四节 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的思考203

一 准确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是其中国化的前提203

二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是一个开放和发展的过程205

三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205

四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必须紧紧把握时代潮流206

五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必须扎根于中国工业化实践207

六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中国化必须不懈推进理论创新208

参考文献210

后记2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