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1840-1949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1840-1949年
  • 张仲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2364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877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900页
  • 主题词:城市史-研究-上海市-1840~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1840-1949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研究对象1

上海自然地理与古代历史沿革6

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与关节点9

近代上海城市特点13

城市发展规律初探20

若干理论问题22

经济篇30

第一章 上海城市经济的近代化30

城市经济繁荣的历史前提30

开埠:城市经济近代化的起始点35

人口聚集与城市发展42

经济发展的新路:以外贸为先导46

“黄金时期”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53

示范作用与积聚效应63

多功能经济中心的形成69

第二章 内外贸易推动上海城市发展74

开埠前的国内外贸易74

直接对外贸易随开埠而兴起80

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99

贸易枢纽地位的确立111

第三章 交通拓展与近代上海的崛起137

利弊相因的自然条件及封建航运业138

近代航运业的拓展与东方明珠的腾起143

航道与港岸近代化及若干经验教训160

近代城市的必备条件:市内交通近代化169

电讯、铁路、公路与上海近代城市182

第四章 近代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195

开埠后随外贸增长而发展的初期金融活动195

形成汇丰银行统治的早期金融体制202

三大金融势力的形成211

形成基本功能完整的近代上海金融中心228

第五章 近代上海工业结构的不平衡性与演化轨迹245

工业部门结构的历史演变246

工业资本所有制结构发展的特点256

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与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274

工业技术结构的发展变化288

工业产品结构的演化分析298

近代上海工业结构历史演进评析309

第六章 房地产业与近代城市建设320

房地产业的形成及其影响320

市政建设和管理334

城市建设的进展及其局限346

第七章 上海工商团体的近代化372

传统行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变化372

近代工商同业团体的不同类型及其作用393

社会革新潮流的推进与上海商会的兴衰414

政治社会篇439

第一章 近代上海政治制度的演变439

开埠前的封建地方统治439

华洋杂居与工部局的设置441

三权分立的租界政权体系446

华界传统管理体制的突破462

市政府的建立468

第二章 上海市政管理的近代化475

市政会议与集体讨论475

各部门及其人员职责规章的制订478

重视市政法规的制订、公布484

选用专业技术人才与人员490

提出、制订报告、总结和计划成为一项工作制度495

第三章 作为全国各种政治力量必争之地的上海500

中国政治大舞台500

资产阶级改良派大本营503

资产阶级革命派集散地与活动中心511

中国国民党的活动基地518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521

第四章 上海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与劳资问题530

劳资两大阶级的产生、特点及早期劳资争议530

20世纪20—40年代劳资问题的激化及其原因535

上海统治当局应付劳资问题的政策及其得失555

第五章 市民的群体构成与政治趋向573

从乡民、邑人到市民573

不同步转变与不和谐共处588

近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异趋604

第六章 帮会与上海社会625

帮会溯源626

青洪帮在上海630

上海帮会组织形式的变迁640

文化篇652

第一章 在吴越文化圈652

后来居上653

士风丕变656

第二章 开埠以后西方文化的输入666

西方物质文明输入历程666

译书机构与内容概观674

新式文化传播媒介:报纸刊物的风行688

新式学校带来新风693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碰撞、认同与排拒698

世界观念:从“夷场”到“洋场”698

市民意识:居民与市民700

价值观念:义与利704

民主观念:君与民、男与女712

科学技术:天与人,移植、变通、托古717

碰撞的回响:认同与排拒721

第四章 启蒙宣传与教育中心724

启蒙宣传中心724

开启民智从教育入手731

20世纪教育界盛况741

第五章 全国文化中心的形成与发展764

上海特殊地位的形成764

新型知识分子的集结767

文化中心的形成770

民国初年:新文化发源地78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789

第六章 大众文化五彩缤纷800

适合市民口味的画报801

通俗文学长盛不衰805

新剧应时而起因时而衰816

新兴艺术品种电影异军突起830

各种戏曲荟萃一地841

第七章 “海派”与近代市民文化849

“海派”源流849

“海派”内涵856

“海派”定义868

初版后记&编者873

修订版后记&张仲礼874

丛书后记8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