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工程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1161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城市铁路-铁路工程-设计-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工程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体技术篇3
1 项目概况3
1.1 工程概况3
1.2 总体设计及项目管理概况3
2 总体设计思路和总体技术管理5
2.1 总体技术工作策划和思路5
2.2 总体技术管理6
3 工程技术特点及主要技术成果9
3.1 工程技术特点9
3.2 总体技术成果9
3.3 总体管理工作主要成就15
4 总体工作的经验及体会17
4.1 重视运营需求,更新设计理念17
4.2 总体设计工作的决策程序和时机17
4.3 重视前期工作和报规、报建的工作,及时稳定设计边界条件17
4.4 重大管线、重要障碍物调查的跟踪落实17
4.5 外界因素的影响18
4.6 预留发展条件18
4.7 装修设计的一体化配套筹划19
4.8 接口的管理和理解19
4.9 加强综合管线管理和控制19
4.1 0总体技术人员管理20
4.1 1设计联络和配合施工20
4.1 2注重过程总结20
专业技术篇23
5 客流预测及运营组织23
5.1 客流预测23
5.2 运营组织31
6 车辆与限界37
6.1 车辆37
6.2 限界42
7 岩土工程勘察、测绘及物探51
7.1 岩土工程勘察51
7.2 工程测量63
7.3 地球物理勘探66
8 选线布站及配线68
8.1 线路概况68
8.2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68
8.3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主要方案的比选、优化75
8.4 中春路增站问题86
8.5 经验及体会87
8.6 调线、调坡88
9 轨道92
9.1 道岔型式和车挡92
9.2 轨道减振降噪地段的确定92
9.3 敞开段与高架桥衔接处轨道结构93
9.4 科研及创新93
9.5 经验教训及改进建议95
9.6 关于施工配合的问题96
10 车站建筑97
10.1 概述97
10.2 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98
10.3 车站建筑设计概况103
10.4 技术难点及创新点117
10.5 经验教训及改进建议117
11 车站装修119
11.1 装修技术管理119
11.2 主要装修技术措施119
11.3 典型问题124
11.4 体会125
12 高架车站结构126
12.1 车站设计原则126
12.2 高架车站结构设计情况126
12.3 高架车站预留物业开发条件的经验与体会128
12.4 设计、施工方面的改进建议129
13 地下车站结构130
13.1 概况130
13.2 设计过程地下结构方案变化130
13.3 地下车站总体设计情况130
13.4 地下车站结构防水134
13.5 地下车站结构主要工点设计135
13.6 主要工法和特殊结构应用情况144
13.7 勘察设计和配合施工的主要经验和建议146
14 高架区间结构148
14.1 概述148
14.2 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148
14.3 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149
14.4 桥梁基础形式的选择150
14.5 预应力双箱单室组合箱梁通用梁设计150
14.6 节点特殊桥梁设计153
14.7 高架桥设计总体技术管理及经验和体会155
15 地下区间结构156
15.1 地下结构方案变化156
15.2 地下区间结构技术标准及设计原则156
15.3 地下区间风井设计160
15.4 地下区间旁通道161
15.5 地下区间隧道的防水161
15.6 冻结法新技术在地铁旁通道施工中的应用162
15.7 三线盾构穿越国铁、浅覆土、小半径盾构设计技术的重大突破164
15.8 经验与教训(R401B标段基坑坍塌事故分析与处理方案)165
16 供电系统171
16.1 概况171
16.2 设计方案173
16.3 技术特点及创新196
17 接触网198
17.1 接触网系统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198
17.2 接触网悬挂方案比选199
17.3 技术难点、特点及创新201
17.4 经验、体会及改进建议205
18 通风与空调系统207
18.1 概况207
18.2 技术标准和设计原则207
18.3 通风与空调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210
18.4 通风与空调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210
18.5 系统设计及施工配合体会218
18.6 反思与提高218
19 通信系统220
19.1 概况220
19.2 系统构成及功能220
19.3 科技创新及新技术的应用232
19.4 体会及建议232
20 信号系统233
20.1 概况233
20.2 设计原则234
20.3 设计方案234
20.4 与相关系统的接口236
20.5 技术特点238
20.6 反思与总结238
21 防灾报警系统(FAS)241
21.1 工程概况241
21.2 设计原则241
21.3 系统构成241
21.4 系统配置246
21.5 系统功能246
21.6 系统运作模式247
21.7 供电及接地247
21.8 新技术应用247
21.9 思考和体会248
21.1 0现场照片与系统操作界面249
22 设备监控系统(BAS)251
22.1 设计原则251
22.2 系统构成251
22.3 系统配置255
22.4 系统功能255
22.5 系统运作模式257
22.6 供电及接地257
22.7 冷水机组群控系统的应用257
22.8 思考和体会257
22.9 系统操作界面258
23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259
23.1 工程概况259
23.2 设计原则259
23.3 系统构成及功能259
23.4 设计特点和新技术应用263
23.5 体会及思考264
24 自动售检票265
24.1 概况265
24.2 主要设计工作265
24.3 工程设计特点266
24.4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267
25 车站设备269
25.1 自动扶梯、垂直电梯269
25.2 屏蔽门与安全门271
26 控制中心276
26.1 控制中心选址276
26.2 设计原则与主要功能276
26.3 工艺设计276
26.4 建筑部分277
26.5 供电及照明279
26.6 通风与空调279
26.7 给、排水及消防279
26.8 楼宇智能化279
27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281
27.1 基本情况281
27.2 主要方案的比选和优化294
27.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98
27.4 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情况298
27.5 技术特点299
27.6 工程接口300
27.7 总结和体会301
28 车辆、机电设备国产化302
28.1 概况302
28.2 指导思想302
28.3 基本原则302
28.4 具体措施303
28.5 车辆303
28.6 信号305
28.7 通信307
28.8 供电系统307
28.9 车站环控、给水、排水、动力照明国产化执行情况307
28.1 0火灾报警系统及设备监控系统308
28.1 1气体灭火系统308
28.1 2自动售检票(AFC)系统309
28.1 3自动扶梯和电梯309
28.1 4屏蔽门及安全门310
28.1 5停车场工艺设备310
29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311
29.1 环境保护311
29.2 劳动安全、卫生314
29.3 技术难点及创新点319
29.4 体会及建议319
管 理 篇323
30 历程回顾323
31 管理组织机构325
31.1 2001年的总体机构325
31.2 2002年的管理机构326
31.3 2003年的管理机构327
31.4 2006年调整后的机构327
32 项目管理总体思路328
32.1 设计片区328
32.2 组织结构329
33 勘察设计管理331
33.1 勘察设计任务分工331
33.2 勘察工作管理332
33.3 设计管理335
34 质量控制管理344
34.1 质量控制遵循的原则344
34.2 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344
34.3 创优规划344
34.4 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345
34.5 设计文件的质量目标346
34.6 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346
35 设计进度和计划管理349
35.1 设计工期与保证措施349
35.2 计划调度管理352
35.3 对分包单位的管理353
35.4 经验体会354
36 投资控制管理356
36.1 工程投资356
36.2 限额设计358
37 信息与资料管理361
37.1 信息管理361
37.2 资料管理364
38 创“双优”和立功竞赛366
附:9号线一期工程设计工作大事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