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
  • 汪丽华,何仁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7129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唐君毅生命智慧的萌芽1

一、《柏溪随笔》的文本意义1

二、《柏溪随笔》中的“人生”思想3

三、《柏溪随笔》中的“人文”思想6

四、《柏溪随笔》的思想意义10

第一章 智慧学:生命智慧与自我价值12

第一节 智慧的途径12

一、人生智慧12

二、智慧与心14

第二节 自我的确立19

一、唯一的自己19

二、自我的确认23

第三节 自我的价值25

一、价值的多元25

二、价值的实现28

第二章 青年学:青年德性与青年学问33

第一节 青年的天德与人德33

一、青年乃人生之春天33

二、青年自有之天德34

三、青年当立之人德37

四、青年的生命课题39

第二节 青年之读书与学问40

一、论读书之道与路40

二、论读书之难与易42

三、论学问之阶与段45

四、论学问之方与法48

第三章 爱情学:爱情哲学与爱情道德52

第一节 爱情形上学52

一、《爱情之福音》及其作者52

二、爱情的形上本质:爱情中的灵与肉55

三、爱情的形上转化:爱情中的源与流59

第二节 爱情的道德学61

一、爱情生活中的道德61

二、爱情追寻中的道德67

三、爱情实现中的道德71

第四章 爱情学:爱情实现与爱情体验75

第一节 爱情实现的条件75

一、爱情与外表妆饰75

二、爱情与身体之美77

三、爱情的无条件性78

四、爱情与其他爱79

第二节 爱情罪过的超越80

一、超越陷溺于爱情的罪过80

二、超越曾经不专一的罪过81

三、超越曾经辜负的罪过82

第三节 爱情苦痛的超越83

一、再婚者的苦痛83

二、与再婚者的爱情之苦痛85

三、伴侣离别之苦痛86

四、伴侣死亡的苦痛87

五、失爱者的苦痛88

附一:唐君毅母亲陈大任祭唐君毅父亲唐迪风文90

附二:唐君毅夫人谢廷光为唐君毅《致廷光书》撰写的后序95

第五章 爱情学:爱情实践与性情教育101

第一节 爱情理想的设定101

一、爱情实践的开始101

二、高远的爱情理想103

第二节 爱情对手的创造107

一、琴雅书致的才情108

二、性情教育的实践111

第三节 爱情理想的实现115

一、从恋爱到婚姻115

二、从生活到精神117

第六章 家庭学:家庭根据与家庭价值120

第一节 家庭成立的根据120

一、对一般家庭之论的反思120

二、家庭是对性本能的道德超华123

第二节 家庭哲学及其价值128

一、“家庭”作为形式因128

二、家庭与“家庭意识”129

三、家庭哲学的价值135

第三节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136

一、家庭道德责任的非平等性和非充分性137

二、人不能只尽家庭责任138

第四节 家庭哲学的两个现实问题142

一、父母健在时,子孙不分居是常道,分居是变道142

二、女嫁男家更合乎道德理性145

第七章 人伦学:家庭关系与人伦之道149

第一节 夫妇之道149

一、夫妇关系之常道149

二、夫妇关系之变道152

第二节 父母之道154

一、父母之道的双重意义155

二、人类父母之道的特别意义155

三、对子女之爱增进夫妇之爱157

四、父母自我牺牲行为的双重生命意义158

第三节 子女之道159

一、孝之普遍性的道德理据159

二、孝道的道德意义163

三、孝道的多重价值意义167

第四节 兄弟之道170

一、兄弟关系的根本道德170

二、兄弟友爱的道德意义172

三、兄弟的爱敬之道173

第八章 人生学:人生实践与哀乐相生177

第一节 人生的正面和负面177

一、人生并不虚无178

二、人生并不轻松181

三、人生并不颓废183

第二节 现实人生的哀乐相生186

一、生存的辩证法188

二、爱情的辩证法189

三、名位的辩证法192

第三节 超越人生的哀乐相生195

一、价值世界的辩证法196

二、成人之道的辩证法199

三、超越人生的辩证法203

第九章 人格学: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208

第一节 西方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208

一、社会事业家、发明家型人格208

二、学者型人格209

三、文学家、艺术家型人格211

四、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改造家型人格213

五、宗教型人格215

第二节 中国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217

一、有功德于民生日用之人物218

二、学者219

三、文学家与艺术家221

四、儒将与圣君贤相223

五、豪杰之士225

六、侠义之士226

七、气节之士227

八、高僧228

九、隐逸与仙道231

十、独行人物232

十一、圣贤233

第十章 人格学:孔子精神与儒家人格235

第一节 孔子精神的了解路径235

一、由敬畏而了解人格235

二、孔子弟子眼中的孔子236

三、人格对照中了解孔子238

第二节 超越的圣贤与圆满的圣贤240

一、中西方超越的圣贤人格240

二、孔子与圆满的圣贤人格245

第三节 儒家圣贤人格的精神建构252

一、理想主义与狂狷性格252

二、狂狷路径与中道而行254

三、圣德而不私德257

第四节 儒家人格与儒家事业260

一、政治家精神与儒家人格260

二、教育家精神与儒家人格262

三、新闻文化人精神与儒家人格263

四、传道者精神与儒家人格264

五、儒家人格精神的担当意识265

第十一章 生死学:生死呼应与生死互渗268

第一节 生命早期的生死问题意识268

一、早年生活中对生死问题的体验268

二、早期思想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271

三、早期生死问题意识的理论意义274

第二节 “未知生,焉知死?”276

一、死亡问题与死亡智慧277

二、生死相依与生死呼应280

三、未知生,焉知死?284

第三节 “朝闻道,夕死可矣!”284

一、生死幽冥的会通284

二、死亡的价值290

结语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296

第一节 唐君毅先生的生命296

一、家世生平296

二、生命垂范299

第二节 唐君毅先生的学问305

一、人生体验306

二、文化承续308

三、思想创造311

后记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