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以九寨沟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以九寨沟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638611.jpg)
- 叶欣梁,温家洪,孙瑞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5081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以九寨沟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1.1.1选题背景1
1.1.2研究意义3
1.2国内外研究进展4
1.2.1国内外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4
1.2.2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11
1.3研究目标与内容17
1.3.1研究目标17
1.3.2研究内容18
1.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特色之处19
1.4.1研究方法19
1.4.2技术路线20
1.4.3本研究的特色21
2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的内涵23
2.1概念界定与辨析23
2.1.1风险23
2.1.2灾害(Disaster)与致灾因子(Hazard)26
2.1.3灾害风险27
2.1.4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28
2.1.5暴露29
2.1.6风险评估30
2.1.7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31
2.2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特性31
2.2.1客观存在性31
2.2.2时空分布普遍性和差异性32
2.2.3动态可变性33
2.2.4复杂多样性33
2.2.5居民游客认知的不确定性33
2.2.6后果的重现性34
2.3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分类34
2.3.1按致灾因子分类34
2.3.2按旅游地暴露分类35
2.3.3按损失种类分类36
2.3.4按人的认识真实性分类36
2.3.5其他形式的分类37
2.4本章小结37
3旅游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39
3.1我国旅游地致灾因子特征39
3.1.1主要致灾因子时空分布规律40
3.1.2灾害链42
3.2旅游地暴露分析44
3.2.1暴露种类44
3.2.2影响暴露的因素48
3.3旅游地脆弱性分析50
3.3.1旅游地脆弱性表现50
3.3.2影响脆弱性的因素58
3.4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表示59
3.5本章小结59
4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61
4.1灾害风险管理框架概述63
4.1.1 IRGC的风险管理框架63
4.1.2 EMA的风险管理框架65
4.1.3 ADRC的全灾害风险管理框架66
4.1.4 GTZ灾害风险管理框架67
4.1.5构建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67
4.2建立工作框架68
4.2.1建立风险管理技术路线68
4.2.2资料收集、整理69
4.3风险识别69
4.3.1旅游地调查70
4.3.2识别步骤72
4.4风险分析74
4.4.1致灾因子分析76
4.4.2脆弱性分析78
4.4.3暴露分析78
4.5风险评价79
4.5.1损失分析79
4.5.2确定可接受风险82
4.5.3决定风险水平等级排序的几种因素83
4.6风险处理83
4.6.1技术分析83
4.6.2费用分析84
4.6.3社会问题分析84
4.6.4政策分析85
4.6.5风险处理原则85
4.6.6工程与非工程措施86
4.7本章小结88
5九寨沟自然灾害现状与特点89
5.1九寨沟景区概况89
5.1.1气候91
5.1.2水文水系92
5.1.3地貌93
5.1.4地质构造96
5.1.5人类活动98
5.2荷叶寨与树正寨简况98
5.2.1树正寨98
5.2.2荷叶寨99
5.3九寨沟管理体制101
5.4九寨沟自然灾害现状103
5.4.1自然灾害主要类型103
5.4.2九寨沟自然灾害分布特征104
5.4.3九寨沟自然灾害治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106
5.5汶川地震对九寨沟景区的影响107
5.6本章小结109
6九寨沟泥石流的强度和频率110
6.1基于六种情景的九寨沟暴雨量计算110
6.2树正沟泥石流主要参数指标计算111
6.2.1树正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分析112
6.2.2树正沟泥石流活动、危害和发展趋势113
6.2.3历史灾情还原115
6.2.4多情景下参数计算117
6.3荷叶沟泥石流主要参数指标计算124
6.4本章小结129
7基于多情景的暴露与脆弱性评估130
7.1暴露属性调查130
7.1.1树正寨130
7.1.2荷叶寨134
7.2九寨沟建筑结构特点137
7.2.1纯木结构137
7.2.2土木结构138
7.2.3砖木结构139
7.2.4混合结构140
7.3泥石流对九寨沟建筑结构的作用140
7.4泥石流与九寨沟建筑房龄的关系142
7.5树正寨与荷叶寨的脆弱性分析143
7.5.1树正寨143
7.5.2荷叶寨146
7.6本章小结147
8基于多情景的泥石流损失评估148
8.1建筑物损坏程度与灾损关系148
8.2树正寨潜在损失评估149
8.2.1 2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51
8.2.2 5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52
8.2.3 1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53
8.2.4 2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54
8.2.5 5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55
8.2.6 10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56
8.3荷叶寨潜在损失评估157
8.3.1 2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60
8.3.2 5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61
8.3.3 1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61
8.3.4 2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62
8.3.5 5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63
8.3.6 100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潜在损失163
8.4九寨沟灾损——超越概率曲线164
8.5本章小结167
9九寨沟自然灾害风险处理策略168
9.1九寨沟泥石流防治目标169
9.2树正沟、荷叶沟泥石流监测方案170
9.2.1技术方法170
9.2.2购买预警仪器171
9.2.3仪器监测预警176
9.2.4监测措施176
9.3树正沟、荷叶沟泥石流治理方案177
9.3.1工程措施179
9.3.2生态措施181
9.3.3社会管理措施182
9.4泥石流治理工程投资预算183
9.5泥石流治理效益184
9.5.1防灾经济上受益184
9.5.2保护景区184
9.5.3保障旅游效益185
9.5.4保护村寨居民和游客安全185
9.5.5保证了两个寨子的经济发展185
9.5.6改善群众生活条件185
9.6本章小结186
10结论与展望187
10.1主要结论187
10.2研究创新性190
10.3研究不足191
10.4研究展望192
参考文献193
附录205